第146章 賈老夫人去世(1 / 2)

新的一年又過去了, 轉眼間, 賈探春快要出嫁了。

賈蘭住在榮國府的這一段時間, 他也看出榮國府內部的問題, 知道大房和二房之間的關係僵, 也知道王夫人和趙姨娘的不對付。

他沒有多管, 就是用心讀書。

等賈探春出嫁的前兩天, 賈蘭把家裡寄來的東西轉交給賈探春,“這是我父親和母親給姑姑的添妝。”

雖然賈珠和李紈不在京城, 但是他們知道賈探春要出嫁,哪裡可能一點表示都沒有。

哪怕賈探春是庶出的, 那也是妹妹。他們準備的東西不多,卻也夠了。

“多謝他們了。”賈探春把東西收好, 她的嫁妝不如賈元春, 這很正常。兄嫂給她準備的東西, 不如賈元春,甚至不如嘉和郡主, 這都正常。

賈探春前些日子還挺趙姨娘說, 說這些都不管她,都沒有給她準備多少東西。

她的身份本身就低不少,哪裡敢想那麼多的東西,也就是趙姨娘總是說那些話。

賈探春早就認知到自己的身份不好,跟彆人相差太大, 既然相差大, 那就得知道她們得到的東西就不可能一樣。

就跟賈環跟賈寶玉之間的差彆, 哪怕賈寶玉被說是災星,但是賈寶玉還是嫡出的,得到的東西就不少。

等到賈環分出去的時候,賈環得到的必定不如賈寶玉多。

賈探春已經很滿足了,不敢再奢求更多的東西。

在賈蘭走後,趙姨娘有過來找賈探春了,女兒就要出嫁,以後就得不到那些東西了。

就女兒嫁的那樣的人家,她也不好上門,何況她就是一個妾室,哪裡可能隨意出門。賈老夫人給賈探春找的又是林家的遠房親戚,趙姨娘就更加不敢動了。

賈探春自然知道趙姨娘前來的用意,她把她藏了許久的匣子拿了出來。

“就這些了。”賈探春道,“我還得出嫁,總不能不帶一點銀錢過去吧。”

“你有壓箱底的銀錢。”趙姨娘不敢去動賈探春的嫁妝,也不敢動府上給她壓箱底的銀錢,要是被發現了,那可不好辦。

哪怕她生了一雙兒女,要是賈政想處理她,大可以直接把她送去莊子。

趙姨娘知道賈政非常愛要麵子,因此,她做事的時候也有顧及這一點,不能讓賈政丟了顏麵。她能動的,也就是賈探春這些年攢下的一些東西,卻也不能都拿走。

“你弟弟在府上過的什麼日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趙姨娘賣慘,“還有你的舅舅家,前些日子,你舅舅還病了,差一點就沒了的。”

賈探春聽到趙姨娘說這些話,不為所動。

這些年來,她沒有少聽這些話,無非就是賈環過的苦,舅舅多麼淒慘。

聽多了,也就那樣了,賈探春也不覺得他們有多淒慘,衣食不愁。她舅舅家那邊,還有趙姨娘的接濟,哪裡可能過得那麼悲慘啊。

要說悲慘,賈探春覺得自己比他們過得悲慘多了。

每次發了月例,就得被趙姨娘要過去一些,而她自己都不能留下多少。好在她在府上也不用那麼多銀錢,還有就是她悄悄地做一些東西賣了,也不敢讓趙姨娘知道。

賈探春以前沒有想過繡東西賣,後來聽到史湘雲說的話。她便覺得若是沒有銀錢,日子不好過的話,繡一些東西出去賣也不是問題。

做的都是一些小玩意兒,又不是男子的貼身之物,都是給女子用的,這便好很多。

又因為榮國府的身份地位,賈探春不好多賣東西,讓下人賣東西的時候都得小心翼翼。

等到她出嫁以後,再看看夫家的情況,若是夫家能過活,她也就不必再做那些事情。

“這些便留給你跟弟弟吧。”賈探春把匣子交給了趙姨娘,“姨娘也該知道我的月例,每個月都有用一些,祖母也沒有賞賜那麼多,能剩下這些,已是極為不錯的了。”

趙姨娘也懂得見好就收,沒有再多問。

她當然知道賈探春的月例有多少,在大房和二房分開,二房不再用公中的銀錢之後,他們的月例就更少了。

所以賈探春能給她這些,趙姨娘也滿足了。

“不是姨娘要你的東西,實在是無法。”趙姨娘讓人收了東西,“你弟弟是庶出的,那個賈蘭又回京了,隻怕你弟弟是沒有什麼東西的了。”

賈探春不多說,就算她跟趙姨娘說彆讓賈環去跟賈蘭爭,趙姨娘還是會去爭,那麼她也沒有什麼辦法。

明明知道爭不到什麼東西,還是得去爭,因為若是不爭,就可能獲得更少的東西。

所以賈探春不去阻止,隻不過她也幫不了那麼多。

在賈探春出嫁的前一天,賈老夫人讓鴛鴦把送給賈探春的添妝送來了,匣子裡有一些首飾,還有一些銀票。

賈老夫人知道賈探春這樣的缺的就是能帶出去的首飾,還有銀錢。一個庶女本身就攢不下多少銀錢,府上給她準備的嫁妝,也不可能準備多少。

一千兩銀錢,這是賈老夫人給賈探春的數,這已經很多了。

一個庶女,能得到賈老夫人這麼多銀錢的添妝,還不算那些首飾,可不就是很多了麼。

賈老夫人覺得她的那些東西遲早都要分了的,她便先稍微分一分。這些東西就當作是賈探春陪伴她的獎勵吧,賈老夫人以後也不可能多管賈探春了,這一門親事如何,就看賈探春以後怎麼過了。

當賈探春看到盒子裡的那些東西之後,眼睛都紅了,她沒有想到賈老夫人竟然給她這麼多東西。

這是不是代表著賈老夫人的身體不大好了,賈探春當然知道賈老夫人原本沒有這麼關心她。就是賈老夫人身體不大好之後,老太太的態度才發生轉變,年老了,對人對事也就不一樣。

賈探春還是非常感激賈老夫人,“祖母可還好?”

“老夫人還好。”鴛鴦道,“姑娘不必過去了,老夫人吩咐過的,還有其他人要過來呢,她老人家想安靜地待著。”

“是。”賈探春聽到鴛鴦說這話,也不好跑到賈老夫人的麵前,就先收好東西。

賈老夫人讓鴛鴦給賈探春送東西,府上的不少人都知道。

隻不過他們也沒有想賈老夫人會給賈探春送多少東西,畢竟賈探春就隻是一個沒有嫁入高門的庶女。

沒有嫁入高門,那麼賈探春就沒有多大的利用價值,那麼賈老夫人就不該給很多東西。

王夫人就是這麼想的,她跟賈老夫人當了那麼多年的婆媳,就知道賈老夫人如何對待這些人。

賈迎春來時,沒有去見賈老夫人,因為賈老夫人已經發話了,說她想到一個人待著,他們今天就不必去瞧她了。賈迎春也就沒有過去了,省得讓老人家不舒心。

“好好過日子,總不差的。”賈迎春讓人給賈探春一個匣子。

“是不差。”賈探春點頭,“能有這門親事,是我的幸事。”

兩個人說幾句之後,賈迎春就走了,轉而去王熙鳳那邊。

王熙鳳見賈迎春過來了,自然是讓人端茶倒水。

“這一門親事對她是好的了。”王熙鳳道,“若不是老太太出手,她還不能有這一門親事。二房的嬸嬸可沒有那麼好心,哪裡能讓她嫁得比嫡出的好呢。”

其實賈元春當年能嫁得更好一些的,就是那些人非得讓賈元春進宮,賈元春自己也折騰,才導致那樣的局麵。

好在府上的姑娘不多,跟賈元春平輩的少。

否則因為賈元春的親事低,後麵的都得被壓低了。

王熙鳳認為人還是得有點自知之明,知道什麼不該做,否則就可能不好的結果。明明能得到更好的,就因為自身的舉動,而不能得到好的。

“等嫁了之後,就好一些。”賈迎春回想原著的那些事情,因為後四十回不是原著作者寫的,誰也不知道原著作者到底是想怎麼想,隻能猜測。

彆人寫的續,到底是彆人寫的,那還是算是衍生吧。

相比於遠嫁他方,和親,賈探春現在嫁給一個普通的秀才,確實好很多。成親之後,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也能幸福。不是嫁入高門就幸福,高門也有高門的心酸,特彆是賈探春本身身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