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貓的壽命(1 / 2)

雖然嘉和縣主沒在, 大胖橘沒在,該進行的比試還得繼續進行。

那些少年郎當然也知道嘉和縣主沒在, 但是他們也不可能因為嘉和縣主沒在,就不好好比賽。不是還有其他小姑娘麼,還是得好好比賽, 因為嘉和縣主基本不可能嫁給他們, 他們未來的妻子更有可能是彆的小姑娘。

景寧侯世子江秋白得知嘉和縣主沒來, 一點都不意外。小姑娘對這樣的比賽不感興趣,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嘉和應該更喜歡種植一些植物吧。

這樣的比賽, 確實也沒有什麼好看,就是看一個結果。不懂得那些的,就是看這些少年郎比賽時候的英姿。

江秋白認為嘉和縣主沒有來也好,正好休息休息。那些番邦國還是要看嘉和縣主的神力,嘉和縣主沒有每一場都來,也能讓那些番邦國瞧一瞧,嘉和縣主有特殊待遇。

上午的時間短, 比賽很快就過去。

三公主覺得那些少年郎確實很厲害,她的母親淑妃是不是應該有行動了,比如問她看好哪一家的少年郎。然後, 淑妃再跟她說, 她應該跟誰多走近, 爭取以後跟誰成親。

她的母妃一定希望她嫁給一個有兵權的駙馬吧, 畢竟那些文臣再厲害, 手上要是沒有兵馬,怎麼謀權篡位呢。

三公主把她母妃和大皇兄的行為定義成謀權篡位,不是她要這麼想,而是他們的舉動就是謀權篡位啊。

皇帝已經封了太子,太子也沒有什麼過錯。

他們皇祖父在世的時候,父皇就跟那些人鬥爭得很厲害。他們的父皇不可能重蹈覆轍,讓這些皇子爭權奪利。可以說太子的地位非常穩固,太子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去做蠢事。

等三公主到淑妃那邊的時候,果然聽淑妃說到了那些少年郎的事情。

“景寧侯世子不錯吧。”淑妃看中了景寧侯世子江秋白,景寧侯也算是戰功赫赫之人。雖然手上沒有那麼多兵權,那是因為景寧侯交了出來,但是這位景寧侯還有很多忠心的部下,那些人都很聽他的話。

如果三公主到時候嫁給景寧侯世子,那麼他們就能得到很大的助力。

淑妃不是不想讓三公主跟那些文臣聯姻,但是那些文臣考慮的多,不可能輕易鬆口。那麼武將就容易許多,他們沒有想那麼多。等三公主嫁過去,再謀大業,那麼那些武將也不能不答應。

因為三公主嫁了過去,他們就跟大皇子綁在同一條船上,下不去。

“他跟安遠公府的人關係很好,我討厭他。”三公主好想翻白眼,她的母妃是不是異想天開了,之前還覺得景寧侯世子跟安遠公府的人關係好,覺得人家站在太子那邊。

怎麼這一會兒,又說景寧侯世子,三公主想她的母妃想的真多。隻是想的再多也沒有用,景寧侯世子不可能娶她的。

“等以後,也許他們就沒有那麼親近了。”淑妃還是想讓太子那邊少一些助力。

“五公主會搶的!”三公主好想咆哮啊,不對,五公主搶什麼搶啊,人家景寧侯世子跟安遠公府的人走得那麼近,也許是看中嘉和縣主了呢。

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彆說嘉和縣主了,要是說嘉和縣主的話,淑妃一定會覺得她太聰明了。

三公主表示她現在就是一個不懂得拐彎的人,彆去想那麼多。在淑妃的麵前表現成這個樣子就行了,事情確實也是這樣,要是嘉和縣主和景寧侯世子沒有意思,那麼人家也沒有必要娶她三公主啊,有五公主這個嫡公主在呢。

皇後當然也會想到景寧侯世子咯,大家都不是傻子,都想著要女兒嫁好一點,還想著女兒的駙馬對兒子有用一點。

不過皇後可能不那麼想吧,也許會想著五公主喜歡誰就嫁給誰吧。

畢竟太子的地位那麼穩固,五公主也就沒有必要多幫襯太子,也就能按照她自己的心意嫁人。

三公主就想著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一個駙馬,不想因為大皇子而去選擇駙馬,彼此利用,那太沒有意思了。像她這樣的公主,一旦嫁人了,哪裡能隨隨便便和離,要是真和離了,必定很難嫁給合她心意的人。

所以她不可能屈服,三公主想她該認真思考了,該想想自己喜歡什麼類型,先勾搭上再說。反正她就是一個刁蠻任性的公主啊,不怕。

淑妃聽到三公主的話,也認為五公主確實可能搶,中間的四公主跟她們的歲數也差不多。哪怕三公主比較大,但是五公主是嫡出的,五公主先選駙馬,這都有可能。

還有就是皇帝不大可能讓五公主嫁給不好的,讓三公主嫁給好的。

淑妃心情越發不好起來,皇帝就是那麼寵著皇後。明明皇後的年紀也大了,容貌也差了,可是皇帝就是那麼寵著皇後,她們這些妃嬪都比不上皇後,那些年輕的美人也比不上皇後。

淑妃有時候真的想把皇帝的年輕妃嬪敲暈,直接扔到太子的床鋪上,再說太子惑亂後宮。

可是這種法子明顯不行,漏洞太多,皇帝也不大可能為了一個年輕妃嬪就不相信太子。皇帝現在就是太信任太子了,讓淑妃很難找到漏洞去折騰太子。

即使折騰不了太子,但是淑妃還是讓人堅持不懈地找太子麻煩,不管太子好不好,都得尋找到一些毛病上奏給皇帝。時間久了,次數多了,皇帝自然就覺得太子上下都是缺點,當年的廢太子不就是這麼被乾掉麼。

淑妃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廢太子就是這麼被乾掉的,皇帝才更加不相信那些說太子不是的奏折。

皇帝自己有眼睛,有探子,皇帝會自己判斷,不可能偏聽偏信。又因為那些奏折,讓皇帝知道有皇子想要謀權篡位,想要拉下太子。

這也是皇帝越來越討厭淑妃和大皇子的原因,淑妃以為她做得好,卻不知道皇帝之所以越來越討厭她,不僅僅是因為她當年設計生下大皇子,還有她的不自量力。

史家,史湘雲從莊子上回來了,不過沒有去榮國府,而是直接回史家。

她不想去榮國府,要是去了榮國府之後,她怕自己忍不住把那些事情說出來。要是她把那些事情都說出來了,那麼她跟愛哥哥的關係就隻會更僵。

所以她還是得忍一忍,得回史家。

她可以在榮國府說叔叔嬸嬸對她不好,卻不好在榮國府說賈寶玉不是。何況,她不覺得是她的愛哥哥不是,她認為都是那個江月的錯,若不是江月,她的愛哥哥也不可能變成那樣。

且等一等,等過幾天,她的愛哥哥對那個江月就沒有那麼好了。

史家人得知史湘雲回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他們也沒去管史湘雲高興不高興,因為史湘雲隻會在外麵說他們的不是,他們多管,不一定就是好事。

因為史湘雲的親生父親去世,他們兄弟為了保住侯府爵位,花了那麼多銀錢。侯府現在就是表麵風光,實則內裡已經空了。正是因為內裡空了,他們才讓史湘雲學習刺繡,也好省一些銀錢。

史湘雲到底是女的,他們也不可能隨意把史湘雲做的東西拿出去賣。就算真拿出去賣,也是沒有標記的。

沒有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就隻看到彆人家的富貴。

史家的窮,可以說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因為瞞不住啊,而且史湘雲都在外麵說那些話了,就更不可能瞞得住。

好在即使沒有那麼多銀錢,史家還是侯府,還是比那些普通人家過得好。

因此,史家的人也不是很想搭理史湘雲,就想著等到以後給史湘雲尋著一個人家嫁了就行了。

史湘雲的堂姐妹也沒去看她,在她的堂姐妹眼裡,史湘雲就是說他們壞話的人,他們都不想跟史湘雲一塊兒玩。

這些女孩都記著呢,比如榮國府總是叫史湘雲過去玩,沒有叫她們,又比如史湘雲在外頭說她們父母的壞話啦,她們哪裡願意跟史湘雲一塊兒玩。她們的父母也不願意她們跟史湘雲多走近,大人的名聲壞了就壞了,女兒的名聲不能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