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司祭化身的那顆巨大樹木在對麵的山頭,現在的李伯辰可以一躍而過並引發另一場雪崩。但那棵樹實在太大了——在瀾江北岸看它的時候,它仿佛是山巔之上的一顆腦袋。現在在另一處山巔看它的時候,隻見這樹幾乎將半邊天空都遮蓋了。
李伯辰因此打消這個念頭——自己不算是完全的靈神,還存有肉身。即便因神力的加護這肉身強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但作為須彌一族中的最強者,縱使不以爭鬥見長,這位司祭也一定不是好對付的。他決定繼續以靈神的方式將其擊敗。
就在此時他身前的雪地一陣顫動,一株細苗躥了起來。
李伯辰心頭微動——他此前沒有覺察到須彌司祭的生機向這裡蔓延。
細苗迅速抽枝,先化為一株小樹,再化為一個人形。好像擔心李伯辰會即刻出手將其除去,這人形立即開口:“現在有一整個天下擺在閣下麵前,閣下要是不要?”
這句話達成了應有的效果,李伯辰沒動手。但不是被這句話本身打動,而是被須彌人司祭願意先與自己交流這件事。是在拖延時間,還是真誠合作?
“有話請講,簡要些。”
李伯辰開始感受須彌人司祭的生機,很快弄清楚了是怎麼回事。之前許多藤蔓在延伸至地下並忽然暴起救走阿斯蘭時,對方操縱生機的痕跡非常明顯。該是為了達成目的使用了強力手段,將附近的生氣抽空凝在藤蔓之中,發起威力強大的一擊。
而眼前這幼苗先化樹再化人形,則是對方隻略略進行了引導。相較於從地下竄起並猶如活物的藤蔓而言,一株耐寒的樹苗在冬季生長似乎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儘管長得快了點。
李伯辰能夠分辨得出這些手段,全憑他的本能。像一條遊魚對於水流的熟悉、像一隻飛鳥對於氣流的熟悉。
引導。他在心裡想,阿斯蘭、鬼族對於氣運的操縱似乎也是這種引導。問題在於,他們以何種技巧做到了這種事?在孟家屯的時候他與常秋梧上山而遇到妖獸的時候,也試著引導氣運,他知道這種“引導”有多難。而須彌人司祭和阿斯蘭的手段卻極為圓融自然,同自己的手段之間的技巧差異就好比,一方同時操縱千條、萬條氣運來達成一個結果,而自己最多隻能笨拙地動用一兩條,且得到的結果非常不可控。
譬如剛才所引發的那一場雪崩——他憑借化身靈神時對於氣運的本能找到幾個關鍵點,而後以這幾個關鍵點引發災難。但在乾掉羅刹和妖獸的同時也帶走了許多人囚的性命,這樣的結果並不能叫人滿意。
——如何像他們一樣精妙地對氣運進行引導?李伯辰認為其中必有一個簡單的竅門。無論鬼族還是須彌人司祭,對氣運的感應都不會比自己更加敏銳,他們沒理由做得比自己更好。
這時麵前的人形道:“阿斯蘭已經對閣下說了北方的事。你與鬼族和隱元會不是第一次接觸,該已明白我們與那些羅刹、妖獸不同。我們想要的不是奴役和滅絕,而是合作與共存。為此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天下共主,而現在我覺得閣下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