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飛天未必喜歡忠於小皇帝,隻不過西江王比皇帝太後討厭多了,他要是當了皇帝,那天下百姓可真要苦了。
江湖看似和朝堂沒有聯係,其實存在很大的聯係。江湖人不通朝堂風向,很難在江湖混得好,朝堂不諳江湖之事,也難摸清太平景象底下的暗流。
趙清漪奇道:“靖國公?”
藍炎道:“你竟不知那無憂山莊是靖國公府的產業?”
趙清漪搖了搖頭:“我連那是什麼地方都不知道,哪裡知道什麼靖國公府。”
趙清漪搜尋腦海中的原主知道的可憐信息,原主到底被張氏教導過,知道一些常識。
本朝開國七十年,除了皇族之外,原本屬四大柱國將軍權勢最大。
四大柱國將軍又被太/祖爺封了爵位,他們分彆是:定國公趙家、靖國公原家、鎮國公李家、平國公曹家,四家原是世襲罔替的國公府。
而在他們之下才有八大降等襲爵的國公府和承恩公府之類的人家,再有十八位開國將領也封過侯爵,如今爵位差不多傳到頭了。
大晉王朝在太/祖之後封的爵位就多是不世侯(不世襲)。因為大興科舉,寒門出身的文臣越來越清貴,而武舉上來的武官掌握了相當一部分的兵權。
定國公趙家就是趙清漪那個趙家,不過現在趙鐸僅是個定北侯。實在是趙鐸的祖父是個荒誕不羈的紈絝,肩不能挑,手不能扛,還偷摸過人家的媳婦,納了一堆的小妾,一個定國公爵位生生被他作得成了定北侯。
趙鐸的祖父最擅長的事就是生孩子,生了二十幾個庶子,還造成了襲爵爭鬥,當時的皇帝當然樂得看戲。
不過趙鐸祖父死前還是靠譜了一回,主持分了家,再上折傳位於嫡子,死時才四十五歲。市井傳言他是身體被掏空了,都是他自己作的死。
趙鐸的父親卻是幾分肖似第一任定國公。
當時北狄南侵幽州,趙鐸的父親守了半月的城沒讓對方破城,堅持等來了援軍。後來累記功勳,趙鐸的父親得太宗皇帝實授朔方節度使,鎮守朔方二十年。他戰死後才由趙鐸襲爵,並襲了朔方節度使之職。
不管趙鐸怎麼能打,趙家在貴族中已經是“侯爵”了,低了國公一等。隻有百年傳承的人家才會懂其中門道,不敢小看趙家。
靖國公府也不能小看,一來靖國公府出過一位皇後、兩位貴妃、四位皇妃;二來靖國公原來出自江湖,祖上曾是威震天下英雄的原競。靖國公府一直以半個朝廷人、半個江湖人身份示人,不掌邊疆重兵和朝中財權、吏權,又世代與皇族聯姻,也就傳到現在。
鎮國公府雖然爵位仍在,第一代國公的兵權也差不多分解了,如今的家主隻鎮守西南,第二代家主還尚了公主,所以這一脈也是皇親國戚。而且自古以來由南往北打的造反,還無成功者。至於明朝的朱皇帝,那可還沒有出現呢。大晉皇帝的心,且又稍放心些。
平國公曹家就是基本走向文臣道路了,原本是四家最不起眼的,現在暗中的權力卻大,因為曹家的家主還有科舉進士身份,身居轉運使要職。
所以,在古代要當功勳人家,都各找各的生存傳承之道呀,反正都不容易。反過來,當皇帝也不容易,是撲街率很高的職業,僅次於太子。
趙清漪對原主記憶中的少量信息也隻瞬間在腦海捋捋,卻聽藍炎道:“你得罪了靖國公世子,可要麻煩了。”
趙清漪道:“你也得罪了,你也麻煩。況且,他識得你,又不識得我。”
藍炎笑道:“我平生麻煩多,虱子多了不怕咬。”
趙清漪道:“他想咬我也咬不到。”
藍炎搖了搖頭:“那可未必,你知道無悵山莊是乾什麼的嗎?”
“無憂……歡樂無憂,歡……歡……尋歡作樂的地方?”
藍炎的眼角不禁抽了抽:“小兄弟年紀輕輕,懂得可真多。”
“一般一般,天下第三。難道我推理錯了?得換一種推理方式?”
趙清漪一本正經地看著他:請看我認真的眼神。
藍炎算是摸到點這小兄弟的畫風了,就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一本正經地油嘴滑舌。但見他眉目如畫,世間少有,帶一股清華高貴之氣,卻似不慎落入這三千紅塵之中。
藍炎識得的人絕對不少,這樣矛盾、這樣年少、偏又武功這麼高的美少年卻是第一次識得。
藍炎道:“還是小心點,原家的男人都不好得罪。”
作者有話要說: 本單元應該四十來章,雖然想架構大一點,想寫女主自己混得好一點,再舉重若輕去打打惡心母女的臉。
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喜歡短點的。
看看文章名字,路線不對,故名思義,就是把主線變支線,把混出頭當主線。這樣路線似乎不對,可是當這樣的主線成功了,支線也就水道渠成。否則贏得不夠大,比如本來張氏是事件中很重要的人,女主走自己的路線,就能把她變成不重要的人。
這不走套路,也是會讓許多看習慣另一種套路的讀者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