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最高處的山巔境(1 / 2)

劍來 烽火戲諸侯 22329 字 2個月前

大雨滂沱,河畔茅屋走出一位男子,行走在雨幕當中,衣衫不濡。

左右站在河邊,黃豆大小的雨滴急促敲擊河麵,無比嘈雜。

雨幕加上夜幕,天地愈發深沉晦暗。

桐葉宗鼎盛之時,地界廣袤,方圓一千二百餘裡,都是桐葉宗的地盤,宛如一座人間王朝,主要是靈氣充沛,適宜修行,那場變故之後,樹倒猢猻散,十數個藩屬勢力陸續脫離桐葉宗,使得桐葉宗轄境版圖驟減,三種選擇,一種是直接自立山頭,與桐葉宗祖師堂更改最早的山盟契約,從藩屬變成盟友,占據一塊昔年桐葉宗劃分出去的風水寶地,卻不用上繳一筆神仙錢,這還算厚道的,還有的仙家門派直接轉投玉圭宗,或是與鄰近王朝締結契約,擔任扶龍供奉。

雨勢漸小,河畔茅屋這邊來了三位客人,一位紫袍仙人,正是曾經與左右數次交手的桐葉宗宗主傅靈清,仙人境,屬於強行破開的玉璞境瓶頸,使得大道折損,終生止步於仙人境。傅靈清的破境,是無奈之舉,若非如此,桐葉宗如果沒有一位強勢仙人坐鎮,根本守不住那份搖搖欲墜祖宗家業,由此可見,傅靈清與中興老祖杜懋的性格差異。

傅靈清身邊跟隨一對年輕男女,女子身穿盤金衫子,水紅綾裙,衣裙之外罩有一件如雲霧縹緲的龍女仙衣湘水裙,腳踩一雙出自百花福地的繡花鞋,名為於心。

風流倜儻的年輕男子名為李完用,背有一把長劍,長劍名為“螭篆”,是一件桐葉宗屈指可數的殺伐重寶。

於心和劍修李完用,加上杜儼,秦睡虎,被譽為桐葉宗年輕一輩的中興四人,成長極快,俱是一等一的修道大材,這就是一座大宗門的底蘊所在。

桐葉宗如今哪怕元氣大傷,不談天時地利,隻說修士,唯一輸給玉圭宗的,其實就隻是少了一個大道可期的宗主薑尚真,和一個天資太好的下宗真境宗宗主韋瀅。撇開薑尚真和韋瀅不說,桐葉宗在其它方方麵麵,如今與玉圭宗依舊差距不大,至於那些散落四方的上五境供奉、客卿,先前能夠將椅子搬出桐葉宗祖師堂,隻要於心四人順利成長起來,能有兩位躋身玉璞境,尤其是劍修李完用,將來也一樣能夠不傷和氣地搬回來。

宗主傅靈清來到左右身邊,稱呼了一聲左先生。

左右點點頭。

傅靈清說道:“連同我們桐葉宗在內,一洲所有仙家渡船、符舟、練氣士所有咫尺物和方寸物,都已經被書院征用,開始儘可能運載沿海百姓離鄉避難,至於其中一些仙家勢力為求自保,不願傾囊相助,也在所難免,書院君子賢人們一番申飭過後,隻能說是略有好轉,大局難改。不過薑尚真已經率先打開雲窟福地的禁製,大舉接納玉圭宗轄境百姓。至於那座四象大陣,隨時可以開啟,抵禦妖族大軍的更改天時地利。”

提及薑尚真和他那座雲窟福地,傅靈清有些佩服,一旦湧入大量凡夫俗子,天地靈氣就會被逐漸瓜分和浸染,原本一座上等福地就要跌為中等福地。而這種“跌境”,不比修士問道,幾乎是不可逆的,因為福地的品秩高低,其實就是用神仙錢砸出來的靈氣,靈氣一旦被千百萬的凡俗夫子瓜分殆儘,至多被均攤為一份份忽略不計的延年益壽,但是對於福地的修道之人而言,好似天幕低垂,大道壓製越來越明顯,大道成就就會越來越“低矮”。

所以設身處地,換成傅靈清住持雲窟福地,光是彈壓福地本土修士一事,就要焦頭爛額,倍感為難。

而桐葉洲山頭、修士在曆史上,是出了名的習慣各掃門前雪,

例如至今桐葉洲還是沒有一條跨洲渡船,反觀小小寶瓶洲,老龍城都擁有數條渡船,此外從無劍仙去往劍氣長城曆練,而浩然天下的下宗選址都不會選擇桐葉洲,等等。

左右說道:“薑尚真總算做了件人事。”

人做的事情。

早知道如此,當初禦劍遠遊路過大泉王朝蜃景城,左右那一劍問候就該客氣些。

傅靈清沒有接話,畢竟如今薑尚真是玉圭宗的一宗之主。雖然境界最高者,還是老宗主荀淵,但是按照山上規矩,名義上,薑尚真已是當之無愧的一洲仙家領袖,就像昔年的傅靈清。傅靈清很清楚,太平世道,這個虛名,很能裨益宗門,可在天翻地覆的大亂世當中,這個名頭會很要命。

傅靈清轉移話題,感慨道:“若是有那寶瓶洲的山嶽渡船,轉移百姓進入大山頭得到庇護,就會便捷很多。”

左右搖頭道:“除了篤定能夠吞並一洲的大驪宋氏,沒有幾個王朝敢這麼大舉借債打造山嶽渡船。”

那種匪夷所思的渡船,是名副其實的以煉化一地山河,規模之大,比世間跨洲渡船更加誇張,大驪宋氏是因為先後有墨家支脈、主脈的鼎力支持,才有機會建成。

傅靈清感慨道:“水落石出之後,才知曉一國君主,魄力猶勝山上仙師。可惜再無機會拜訪那位大驪先帝了。”

一份私心,以己之欲,也做得成一樁力挽狂瀾的壯舉。

當下整個浩然天下的山上修士,對於寶瓶洲國師崔瀺聯手大驪宋氏的“先見之明”,其實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左右對此不置可否。

左右與那崔瀺,是昔年同門師兄弟的自家私怨,左右還不至於因公廢私,無視崔瀺的所作所為。不然當初在劍氣長城“師兄弟”重逢,崔東山就不是被一劍劈出城頭那麼簡單了。

李完用輕聲道:“可惜坐鎮天幕的文廟陪祀聖人,沒什麼實實在在的戰力。”

儒家兩股勢力,一在明一在暗,儒家七十二書院,七十二位儒家聖人的山主,元嬰,玉璞,仙人,三境皆有。

此外就是坐鎮天幕監察天下的眾多文廟陪祀聖賢,其餘還有一部分文廟聖人,輾轉於光陰長河,尋覓、開辟洞天福地融入浩然天下版圖,例如最新開辟出第五座天下。再就是一部分聖賢跟隨禮聖,抵禦某些極其難纏的遠古神靈,暗中庇護整座浩然天下不被摧破。不同於那些學宮祭酒、書院山主,這些陪祀聖賢的隕落,世人往往不知不覺,不見記載,山上修士尚且不知,更何況山下俗子。

這個被譽為傅靈清第二的年輕劍修,早年還是少年時,不知天高地厚,當麵頂撞左右,差點被左右毀去劍心,如果不是宗主替他挨了一劍,又有於心替他求情,如今桐葉宗中興四人,估計就沒他李完用什麼事情了。

李完用所說,亦是事實。坐鎮浩然天下每一洲的文廟陪祀聖賢,司職監察一洲上五境修士,尤其需要關注仙人境、飛升境的山巔大修士,畫地為牢,從不去往人間,年複一年,隻是俯瞰著人間燈火。當年桐葉洲飛升境杜懋離開宗門,跨洲遊曆去往寶瓶洲老龍城,就需要得到天上聖人的許可。

北俱蘆洲火龍真人,出遠門,一樣需要。被駁回請求的各洲飛升境,不在少數。

所以托月山老祖,笑言浩然天下的巔峰強者半點不自由。絕非虛言。

浩然天下,最是約束強者,至於儒家門內的強者,更是不用多言。文廟陪祀聖賢的下場,就是最大的證明。

一些個讓人十分難受的道理,早早先落了在儒家自身。才能夠使得那些飛升境的各位老神仙,捏著鼻子忍了。訴苦可以,訴苦之後,煩請繼續恪守禮儀。如此一來,才不至於山巔之人下山去,隨便一個噴嚏一個跺腳,就讓人間千裡山河,動蕩不安。

傅靈清大怒,“李完用!慎言!”

李完用臉色微白。

溫文爾雅的宗主極少如此震怒。

左右說道:“不用做樣子給我看。”

傅靈清差點憋出內傷。

對於儒家聖賢,這位桐葉宗的宗主,還真是由衷敬重。

何況這些文廟聖賢,以身死道消的代價,重返人間,意義重大,庇護一洲風土,能夠讓各洲修士占據天時地利,極大程度消減蠻荒天下妖族上岸前後的攻伐力度。使得一洲大陣以及各大山頭的護山大陣,天地牽連,例如桐葉宗的山水大陣“梧桐天傘”,比起左右當年一人問劍之時,就要更加牢固。

左右說道:“李完用所說,話雖難聽,卻是事實。人力有窮儘,聖賢不例外,我們都一樣。”

昔年私自準許杜懋離境的那位桐葉洲北方天幕陪祀聖賢,如今已經落在了扶搖洲人間,與其他聖賢一樣,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悄然而已。

隻不過世間事,複雜了,就是以講學家身份,各說功過,相互指摘,名義上講理,實則爭吵分勝負,所以很容易雞同鴨講,各自有理,若是簡單了,無非是就事論事,雙方皆願意承認一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此講理,才能相互砥礪,大道同行。

李完用顯然有些意外,大為好奇,這個倨傲至極的劍仙竟然會為自己說句好話。

左右看了年輕劍修一眼,“四人當中,你是最早心存死誌,所以有些話,大可以直說。隻是彆忘了,直抒胸臆,不是發牢騷,尤其是劍修。”

李完用最聽不得這種話,隻覺得這左右是在居高臨下以大義壓人,我李完用如何出劍,還需要你左右一個外人評點嗎?

於心有些著急,生怕李完用再說幾句氣話,所以她趕緊以心聲提醒李完用,左右前輩有些言語,聽過就算了。

李完用倒是不敢當麵頂撞左右,隻是於心的那個“前輩”後綴,讓年輕人揪心不已。

前什麼輩!

一位劍修禦劍而至,正是與左右一起從劍氣長城返回的王師子,金丹瓶頸劍修,經常受到左右指點劍術,已經有望打破瓶頸。

先前十四年間,三次登上城頭,兩次出城廝殺,金丹劍修當中戰功中等,這對於一位外鄉野修劍修而言,看似平平,其實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戰績。更重要的是王師子次次搏命出劍,卻幾乎從無大傷,竟然沒有留下任何修行隱患,用左右的話說就是命硬,以後該是你王師子的劍仙,逃不掉的。

王師子抱拳道:“左右前輩,傅宗主。”

然後朝於心和李完用點頭致意。

兩位桐葉宗的天之驕子也紛紛還禮。對於這個原本在桐葉洲山上無甚名氣的王師子,俱是年紀輕輕的中興四人,都十分佩服。原來王師子雖是劍修,去往倒懸山之前,卻喜好獨自遊曆山河,並且一直隱姓埋名,始終沒有投靠任何一座宗字頭仙家,在龍門境瓶頸後,就悄然跨洲遠遊去了劍氣長城,在那邊很快就破境結丹,此次跟隨左右返回家鄉,在桐葉宗忙前忙後,然後這位有了“劍仙胚子”氣象的王師子,才逐漸被人熟知。

王師子與左右年齡相仿,喜歡稱呼左右前輩,發自肺腑。興許是得了左右前輩的叮囑,關於劍氣長城那邊的事情,王師子一問三不知,至多說些那邊的風土人情。

王師子是桐葉洲的山澤野修,左右本意是要王師子去往更加安穩的玉圭宗,王師子卻執意留在桐葉宗,這些年幫助桐葉宗一起負責監督大陣打造一事。如今與杜儼、秦睡虎關係不錯,偶有衝突,例如在某些事情上與陰陽家陣師、墨家機關師產生巨大分歧,王師子就會被桐葉宗修士推舉出來,硬著頭皮求助左右前輩。

王師子簡明扼要說了件桐葉宗和外鄉修士雙方爭執不休的麻煩事,傅靈清立即給出建議,桐葉宗率先做出退讓,左右點頭無異議。

王師子告辭一聲,禦劍離去。

大雨停歇,李完用跟隨宗主一起禦劍遠遊,查看一些樞紐山頭壓勝物的安置情況。

左右站在原地,那女子不知為何沒有一起離開。

浩然天下,人心久作水中鳧。

左右見她沒有離開的意思,轉頭問道:“於姑娘,有事嗎?”

於心壯起膽子問道:“左右前輩,浩然天下九座雄鎮樓,南婆娑洲有鎮劍樓,傳聞是驪珠洞天出身的劍仙曹曦負責看管,扶搖洲也有一座鎮山樓,為何我們桐葉洲沒有雄鎮樓?”

左右說道:“其實有,還是一座至關重要的鎮妖樓,正是藕花福地觀道觀,天底下隻有兩座洞天福地相互銜接,你們桐葉洲的藕花福地,就與道祖的蓮花小洞天相互連接,但是那位觀主飛升去了青冥天下,要與道祖問道,文廟那邊既然沒有阻攔,想必是早有約定。”

於心好奇問道:“事關重大,文廟為何不與老觀主打個商量,晚些飛升,或是讓老觀主好歹留下那座鎮妖樓,交由書院管理?那麼如今妖族大軍入侵,是不是就能夠多出一分依仗和勝算?”

浩然天下九座雄鎮樓,分彆是鎮山,鎮國,鎮海,鎮魔,鎮妖,鎮仙,鎮劍,鎮龍,鎮白澤。

左右搖頭道:“許多事情,我們儒家太過吃力不討好,比如任由浩然天下百家爭鳴,不對妖族趕儘殺絕,給予世俗王朝敕封山水神祇的權柄,不具體參與山下王朝的更迭。文廟內部的爭執,其實一直有,學宮與學宮之間,書院與書院之間,文脈與文脈之間,哪怕是一條文脈內的聖賢學問之爭,也數不勝數。”

左右說道:“說理一事,最耗心氣。我從來不擅長這種事情,按照佛家說法,我撐死了隻是個自了漢,學了劍還是如此。隻說傳道授業,文聖一脈內,茅小冬原本最有希望繼承先生衣缽,但是受限於學問門檻和修行資質,加上先生的遭遇,不願離開文聖一脈的茅小冬,更加難以施展手腳,以至於幫山崖書院求個七十二書院之一的頭銜,還需要茅小冬親自跑一趟中土神洲。好在如今我有個小師弟,比較擅長與人講理,值得期待。”

於心發現這位脾氣不太好的左右前輩,說起那個小師弟的時候,破天荒有些笑意。

左右不再言語,大概是左右獨有的逐客令了。

於心卻還有個問題,“左右前輩明明對我們桐葉宗觀感極差,為何還願意在此駐守?”

左右說道:“你們宗主傅靈清,是個願意講理的人,一座山頭,隻要那個最能講理之人願意講理,那麼一地山風民俗,就有機會由濁轉清。其次我是得了自家先生和老大劍仙的授意,負責駐守桐葉洲,不是駐守你們桐葉宗。既有一身劍術來自此方天地,就該在理當還劍之時,歸還天地。”

於心畢恭畢敬告辭離去。

她有些開心,今天左右前輩雖然還是神色冷漠,但是言語較多,耐著性子與她說了那麼多的天上事。

她曾經對這位半點不像讀書人的大劍仙,是很有些怨懟的,口無遮攔欺負人,胡亂問劍不講理,害得宗門差點分崩離析,宗主被迫破境躋身仙人……隻是當左右從劍氣長城返回桐葉宗之後,按照王師子的說法,“順路”斬殺了一頭隱匿於蘆花島造化窟的大妖,還要幫助桐葉宗抵禦蠻荒天下的妖族大軍,她那些怨氣便煙消雲散了,年輕女子那份積鬱心湖,如雨後天地,氣象一新,好似初春的抽芽,不見些兒動靜,其實又有些動靜兒。

如今整座桐葉洲,因為桐葉宗、玉圭宗、太平山和扶乩宗一起構造四象大陣的緣故,加上三位天幕聖人墜落人間之前營造出來的“三垣”天象,飛升境荀淵,太平山老天君,仙人境薑尚真,各自據守其一,其中老天君和薑尚真都有遠遊而來的兩位書院聖人輔佐,各自如同坐鎮洞天,住持一洲氣運流轉。三垣四象大陣一起,三位大修士不斷收攏各地散亂氣數,這就使得如今桐葉洲天時極怪,比如桐葉宗地界,剛剛下了一場急促而至、匆忙而去的磅礴大雨,就又有了一場鵝毛大雪的跡象,讓人措手不及。

等到一洲大陣徹底穩固,太平山轄境就會四季如春,玉圭宗常年大日高懸,酷暑炎炎,扶乩宗秋風肅殺,桐葉宗常年降雪。

左右返回茅屋之內靜坐養劍。

桐葉宗彆處,秦睡虎大醉,睡花下,隻等妖族大軍攻至。先前大雨急驟,無數花朵零落鋪滿身,也渾然不覺。

大雨停歇與大雪將至之間,一處建造在崖畔的仙家府邸,開窗月滿,俯瞰水潭,崖陡水深,無路可過。作為杜懋一脈的嫡傳子弟杜儼,在這些年裡飽受白眼詬病,原本將薑尚真視為畢生追求的杜儼,浪蕩子一般廝混多年,卻在不足十年間突飛猛進,接連破兩境,此時杜儼先是麵色愁苦,轉而神色堅毅,為杜家香火做千秋思量,舍生忘死,振臂而起,在此一舉!

大雪時分。

紫袍劍仙傅靈清,這位在桐葉洲一直被視為傀儡宗主的男子,獨自登上山巔祖師堂,環顧四周,大笑道:“大雪茫茫,遍天地間,白玉合成,直教我輩心膽澄澈,最宜出劍。”

————

在桐葉洲最北端一處仙家渡口,一行外鄉仙師有些無奈,原來他們剛剛得知消息,老龍城苻家在內的兩條跨洲渡船,在一旬之前就已經通知渡口這邊,渡船已經不再往返於兩洲渡口。而渡口許多渡船,根本不足以跨洲,幾條勉強可以遠遊老龍城的大型渡船,也被書院調去了南方,雲簽先前也拿出了大半仙家符舟和一件珍藏咫尺物,交給太平山。

雲簽仙師愁眉不展,她帶著雨龍宗那撥願意跟隨自己遠遊的曆練子弟,在桐葉洲扶乩宗那邊秘密登岸後,然後就直奔太平山,攜帶一封密信,拜訪了那位在桐葉洲德高望重的老天君,以及宗主宋茅。不等雲簽決斷,是否留在太平山,老天君就主動開口,讓雲簽帶著雨龍宗弟子趕赴寶瓶洲,至於雲簽的那份饋贈,老天君是爽快人,與雲簽直言不諱,太平山百年之內,注定無以回報。至於百年之後,哪怕浩然天下還有這麼個山頭,也未必能夠如何,希望雲簽道友做好心理準備。

雲簽望向碧波浩渺的海麵,歎了口氣,隻能繼續禦風遠遊了,苦了那些隻能乘坐簡陋符舟的下五境弟子。

雲簽祖師轉移視線,望向西南方向,倒懸山先前在眾目睽睽之下,已經飛升離去,動靜極大,雲簽是上五境修士,倒懸山的離去,雲簽曾經察覺到一絲端倪,不知倒懸山上那座水精宮如何了,雨龍宗祖師堂又會如何?

雲簽不敢想象,也不願多想。就此消失,會死很多人。若是依舊存在的話,雲簽更不知道整座浩然天下,將來會如何看待雨龍宗,不知道自己與身邊這些雨龍宗弟子,將來在異鄉應該如何自處。

渡口這邊,譜牒仙師和山澤野修熙熙攘攘,都是倉皇北渡老龍城的桐葉洲逃難之人。

除了修道之人,還有許多與山上世代交好、消息靈通的各國達官顯貴,使得一座極大渡口,依舊顯得人滿為患。

一位姿容絕美的背劍女冠,自言自語道:“我與他們何異?”

身為桐葉洲修道之人,大難臨頭,先逃再說。

身穿儒衫卻未懸掛書院佩飾的年輕人,搖頭道:“黃庭,你要是這麼鑽牛角尖,我就要罵你了啊。老天君親自頒布法旨,宋宗主再鈐印祖師堂法印,近乎等於是將你逐出師門,為何?還不是為了讓你安心去往第五座天下,哪怕是最壞的情況下,你也能夠太平山留下一脈香火,他們這份用心良苦,不是讓你用來自怨自艾的。你如果一直這麼想,哪怕去了第五座天下,元嬰瓶頸還是破不開,不但破不開,還會是你的心魔,我可跟你說,那邊已經有了劍氣長城的好些劍修,一個個殺力巨大,哪怕是劍修之間的同境廝殺,浩然天下這邊勝算極小,一旦你在那邊入魔,一定會被他們追殺。”

黃庭說道:“真輸給了心魔,再被那些劍修斬殺,死得其所,總好過被一些齷齪修士撿漏,給他們賺取一份斬妖除魔的功德。”

鐘魁惱火道:“黃庭!”

黃庭說道:“我就是心裡邊憋屈,講幾句混賬話透口氣。你急什麼。我可以不拿自己性命當回事,也絕對不會拿宗門當兒戲。”

鐘魁鬆了口氣。

黃庭皺眉不已,“人心崩散,如此之快。”

鐘魁比她更加憂心忡忡,隻好說個好消息安慰自己,低聲說道:“按照我家先生的說法,扶搖洲那邊比咱們好多了,不愧是習慣了打打殺殺的,山上山下,都沒咱們桐葉洲惜命。在書院帶領下,幾個大的王朝都已經同氣連枝,絕大部分的宗字頭仙家,也都不甘落後,尤其是北方的一個大王朝,直接下令,禁絕一切跨洲渡船出門,任何膽敢私自逃竄往金甲洲和中土神洲的,一經發現,一律斬立決。”

鐘魁伸手搓臉,“再瞧瞧咱們這邊。要說畏死貪生是人之常情,可人人如此,就不像話了吧。官老爺也不當了,神仙老爺也不要修道府邸了,祠堂不管了,祖師堂也不管了,樹挪死人挪活,反正神主牌和祖宗掛像也是能帶著一起趕路的……”

鐘魁還有一件事情,不好說出口。

寶瓶洲那邊當下在做一件極大之事,為此玉圭宗宗主薑尚真,太平山老天君,扶乩宗宗主嵇海,大伏書院山主,都曾聯袂火速去往兩洲之間的海上,與大驪國師見過一麵,希望寶瓶洲改變主意,選擇與桐葉洲合作。嵇海甚至不惜讓出整座扶乩宗交給大驪王朝,從此成為大驪宋氏的藩屬勢力!

但是崔瀺依舊拒絕了桐葉洲的那個提議:先以大火煮海,露出一條海底的兩洲山脊,再以水法穩固道路,以此牽連桐葉、寶瓶兩洲為一洲!

隻等大戰落幕之後,再重新水淹道路,切割兩洲版圖。

因為那頭繡虎早已選擇了北俱蘆洲,崔瀺當時就一個理由,桐葉洲修士求活於寶瓶洲,北俱蘆洲修士願死於寶瓶洲,那麼寶瓶洲應該選擇誰,一個學塾蒙童都知道。

當時鐘魁也在場,隻能是一言不發。

那場極有可能會決定三洲走勢的見麵,雙方談不上不歡而散,更沒有誰對大驪國師說重話,因為前去海上之人,其實人人知道答案。強人所難,做不到。畢竟對方是心狠起來都敢欺師滅祖、連文廟副教主都不屑為之的崔瀺。至於與崔瀺說幾句意氣言語,撂什麼狠話,更無必要,老天君、嵇海在內的桐葉洲山巔大修士,這點氣度還是有的。

至於崔瀺除了那句作為理由的蓋棺定論,更沒有對桐葉洲風土如何冷嘲熱諷。

當時有人詢問崔瀺,桐葉洲可以違例做成兩洲合一此事,是形勢所迫,換做北俱蘆洲那邊來做,文廟未必答應。

崔瀺隻說了一句話,北俱蘆洲劍修答應此事,就是一洲修士答應,文廟不得不答應,即便不答應,文廟又能如何?

鐘魁有些佩服這位在儒家聲名狼藉的昔年文聖首徒。

當我崔瀺以天下大勢來講理,管你是誰,都乖乖聽著就是了。

鐘魁望向遠處的那撥雨龍宗修士,說道:“如果雨龍宗人人如此,倒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