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另一個朱斂(1 / 2)

劍來 烽火戲諸侯 15544 字 2個月前

裴錢其實還是沒有困意,隻不過給陳平安攆去睡覺,陳平安路過岑鴛機那棟宅子的時候,院內依舊有出拳振衣的沉悶聲響,院門口那邊站著朱斂,笑吟吟望向陳平安。

兩人並肩而行,身高懸殊,寶瓶洲北地男兒,本就個高,大驪青壯更是以身材魁梧、膂力出眾,名動一洲,大驪製式鎧甲、戰刀分彆沿襲“曹家樣”和“袁家樣”,都是出了名的沉,非北地銳士不可佩戴、披掛。

陳平安如今身材修長,朱斂又習慣性身形佝僂,隻看背影,仿佛一個天一個地。

陳平安打算讓朱斂趕赴書簡湖,給顧璨曾掖他們送去那筆籌辦水陸道場和周天大醮的穀雨錢,朱斂並無異議,在此期間,董水井會隨行,董水井會在池水城停步,私底下會晤上柱國關氏的嫡玄孫關翳然。朱斂也好,董水井也罷,都是做事特彆讓陳平安放心的人,兩人同行,陳平安都不用刻意叮囑什麼。

陳平安沒有對朱斂藏掖天下大勢,朱斂聽過之後,卻也沒什麼感慨唏噓,隻說以前在藕花福地,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如今來到浩然天下,就不去思量這些波瀾壯闊的事兒了,他朱斂隻能做些掃掃門前雪、瓦上霜的活計。

到了竹樓一樓,陳平安讓朱斂坐著,自己開始收拾家當,後天就要在牛角山渡口動身登船,乘坐一艘往返於老龍城和北俱蘆洲的跨洲渡船,目的地是一處著名的“形勝之地”,因為名氣大到陳平安在那部倒懸山神仙書上都看到過,而且篇幅不小,名為骸骨灘,是一處北俱蘆洲的南方古戰場遺址,坐鎮此地的仙家門派叫披麻宗,是一個中土大宗的下宗,宗門內豢養有十萬陰兵陰將,隻不過雖然跟陰靈鬼魅打交道,披麻宗的口碑卻極好,宗門子弟的下山曆練,都以收攏為禍陽間的厲鬼惡靈為本,而且披麻宗首任宗主,當年與一十六位同門從中土遷徙到骸骨灘,開山之際,就立下一條鐵律,門內弟子,下山敕神劾鬼、鎮魔降妖,不許與救助之人索要任何報酬,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市井百姓,務必分文不取,違者打斷長生橋,逐出宗門。

所以骸骨灘披麻宗修士,又有北俱蘆洲“小天師”的美譽。

披麻宗四周方圓千裡,多有正道鬼修依附駐紮,所以陳平安想要到了骸骨灘之後,多逛幾天,畢竟在書簡湖占據一座島嶼,建造一個適宜鬼魅修行的門派,一直是陳平安心心念念卻無果的遺憾事。

朱斂見陳平安取出了折疊整齊的那件法袍金醴,猶豫片刻,似乎想要收起,不帶去北俱蘆洲。

朱斂瞥了眼那把被陳平安放在桌上的折扇,崔東山贈送,朱斂用屁股想都知道是一件法寶無疑,他便笑道:“少爺,金醴配折扇,如那正值妙齡的傾國美人,與映照容貌纖毫畢現的琉璃境,絕配。”

陳平安坐在書案後邊,一邊細致清點著神仙錢,沒好氣道:“我去北俱蘆洲是練劍,又不是遊玩山水。而且都說北俱蘆洲那兒,看人不順眼就要打打殺殺,我要是敢這麼行走江湖,豈不是學裴錢在額頭上貼上符籙,上書‘欠揍’二字?”

朱斂微笑道:“少爺,再亂的江湖,也不會隻有打打殺殺,便是那書簡湖,不也有附庸風雅?還是留著金醴在身邊吧,萬一用得著,反正不占地方。”

朱斂靈光乍現,笑道:“怎麼,少爺是想好了將此物‘借’給誰?”

陳平安點了點頭,“想要找個機會,托人送往南婆娑洲的醇儒陳氏,寄給劉羨陽。”

朱斂問道:“是通過在那個在小鎮開辦學塾的龍尾溪陳氏?”

陳平安輕輕撚動著一顆小暑錢,黃玉銅錢樣式,正反皆有篆文,不再是當年破敗古寺,梳水國四煞之一女鬼韋蔚破財消災的那枚小暑錢篆文,“出梅入伏”,“雷轟天頂”,而是正反刻有“九龍吐水”,“八部神光”,小暑錢的篆文內容,就是這樣,五花八門,並無定數,不像那雪花錢,天下通行僅此一種,這當然是皚皚洲財神爺劉氏的厲害之處,至於小暑錢的來源,分散四方,故而每種流傳較廣的小暑錢,與雪花錢的兌換,略有起伏。

陳平安說道:“當年醇儒陳氏來到驪珠洞天,查看那棵墳頭楷書的人,名為陳對,雖然脾氣不太好,口氣也衝,但是秉性不錯,而大雍朝龍尾溪陳氏當年接洽陳對的那個讀書人,陳鬆風,與我一個叫劉灞橋的朋友,關係極好,雖說陳鬆風脾氣軟了點,麵對來一位自婆娑洲的高門嫡女,底氣不足,但陳鬆風此人溫文爾雅,做不得偽,相信一個世族豪閥,千年清譽,怎麼都比一件半仙兵值錢。”

朱斂不覺得陳平安將一件法袍金醴,贈送也好,暫借也罷,寄給劉羨陽有任何不妥,但是時機不對,所以難得在陳平安這邊堅持己見,說道:“少爺,雖說如今已是六境武夫,隻差一步,法袍金醴就會成為雞肋,甚至是累贅,但是這‘隻差一步’,怎麼就可以不計較?北俱蘆洲之行,必定是凶險機遇並存,說句難聽的,真遇到強敵劍修,對方殺力巨大,少年哪怕將法袍金醴穿上,當那兵家甘露甲使用,多擋幾劍,都是好事。等到少爺下次返回落魄山,不管是三年五年,哪怕是十年,再寄給劉羨陽,一樣不晚,畢竟隻要不是純粹武夫,莫說是金丹、元嬰兩境的地仙,任是一位玉璞境修士,也不敢說穿著如今的法袍金醴,就跌份了。”

陳平安嗯了一聲,將法袍金醴收入方寸物飛劍十五當中。

朱斂說道:“既然崔東山說了,還有半百光陰,可以讓我們穩穩經營,少爺自己也認可這個觀點,為何事到臨頭,自己就變卦了?這有些不像少爺的心性了。”

陳平安凝視著桌上那盞燈火,突然笑道:“朱斂,我們喝點酒,聊聊?”

朱斂低頭哈腰,搓手道:“這敢情好。”

陳平安拿出兩壺珍藏的桂花釀,挪了挪桌上物件,隔著一張書案,與朱斂相對而坐。

陳平安便將重建長生橋一事,期間的心境關隘與得失福禍,與朱斂娓娓道來。事無巨細,年幼時本命瓷的破碎,與掌教陸沉的拔河,藕花福地陪同老道人一起瀏覽三百年光陰長河,就算是風雪廟魏晉、蛟龍溝左右兩次出劍帶來的心境“窟窿”,也一並說給朱斂聽了。以及自己的講理,在書簡湖是如何磕碰得頭破血流,為何要自碎那顆本已有“道德在身”跡象的金身文膽,那些心扉之外在輕輕摳門、道彆,以及更多的心扉之外的那些鬼哭哀嚎……

這本是一個人的大道根本,極其忌諱,本該天知地知己知,然後便容不得任何人知曉,許多山上的神仙道侶,都未必願意向對方泄露此事。

隻不過陳平安說得雲淡風輕,朱斂也毫無拘束,隻是豎耳聆聽,偶爾緩緩喝一口酒。

陳平安彎腰從抽屜裡拿出一隻小陶罐,輕輕倒出一小堆碎瓷片,不是直接倒在桌上,而是擱放在手心,然後這才動作輕柔,放在桌上。

“這些就是被我爹當年親手打碎的本命瓷碎片,在那之後,我娘親就很快病逝了。當年拿到它們的時候,整個人都懵著,就沒有多想,它們為何能夠最終輾轉到我手中,光顧著傷心了。”

陳平安雙指撚起其中一枚,眼神晦暗,輕聲道:“離開驪珠洞天之前,在巷子裡邊襲殺雲霞山蔡金簡,就是靠它。如果失敗了,就沒有今天的一切。此前種種,此後種種,其實一樣是在搏,去龍窯當學徒之前,是怎麼活下去,與姚老頭學燒瓷後,最少不愁餓死凍死,就開始想怎麼個活法了,沒有想到,最後需要離開小鎮,就又開始琢磨怎麼活,離開那座觀道觀的藕花福地後,再回頭來想著怎麼活得好,怎麼才是對的……”

陳平安低頭凝視著燈光映照下的書桌紋理,“我的人生,出現過很多的岔路,走過繞路遠路,但是不懂事有不懂事的好。”

陳平安抬起頭,“那就是當我人生中遇到由衷敬重的人後,我知道了他們站在哪裡,我會很好奇,他們到底是為什麼,才能走到那個地方去,然後就簡單了,我認準了那個大方向,隻管埋頭做事,捫心做人,多想想自己爹娘,齊先生,阿良,如果遇到了一樣的事情,他們會怎麼想,怎麼做。再以後,我其實一直在學,我想要把所有我覺得彆人身上好的,都變成我自己的,我就像一個小偷。因為我怕窮,太怕了。我要自己所有珍惜的東西,都留得住。錢財一事,不是我半點不在乎,不是我陳平安天生就是善財童子,而是對我來說,家徒四壁,身無餘物,吃苦一事,太平常,我半點不怕,就算我今天落魄山沒了,被打回原形,隻留下一棟泥瓶巷的祖宅,我一樣不怕。”

“我從們身上偷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朱斂之外,比如劍水山莊的宋老前輩,老龍城範二,猿蹂府的劉幽州,劍氣長城那邊打拳的曹慈,陸台,甚至藕花福地的國師種秋,春潮宮周肥,太平山的君子鐘魁,還有書簡湖的生死大敵劉老成,劉誌茂,章靨,等等,我都在默默看著們,們所有人身上最出彩的地方,我都很羨慕。”

陳平安歎了口氣,“所以崔老前輩看出了問題症結所在,天底下沒有隻占便宜的好事,不分行事和手段的好壞,都是會有後果的。”

陳平安雙手籠袖,“做人不比練拳,勤學苦練,拳法真意就可以上身,做人,這裡拿一點,那邊摸一點,很容易形似神不似,我的心境,本命瓷一碎,本就散,結果如今淪為藩鎮割據的境地,如果不是勉強分出了主次,問題隻會更大,若是不去癡人做夢,想要練出一個大劍仙,其實還好,純粹武夫,步步登頂,不講究這些,可一旦學那練氣士,躋身中五境是一關,結金丹又是一關,成了元嬰破境更是一個大難關,這不是市井百姓人家的年關難過年年過,怎麼都熬得過,修心一事,一次不圓滿,是要惹禍上身的。”

陳平安加重語氣道:“我從來都不覺得這是多想了,我仍是堅信一時勝負在於力,這是登高之路,千古勝負在於理,這是立身之本。兩者缺一不可,天底下從來沒有等先我把日子過好了、再來講道理的便宜事,以不講理之事成就大功,往往將來就隻會更不講理了。在藕花福地,老觀主心機深沉,我一路沉默旁觀,實則心中希望看見三件事的結果,到最後,也沒能做到,兩事是跳過,最後一事是斷了,離開了光陰長河之畔,重返藕花福地的人間,那件事,就是一位在鬆溪國曆史上的讀書人,極其聰慧,進士出身,心懷壯誌,但是在官場上磕磕碰碰,無比辛酸,所以他決定要先拗著自己心性,學一學官場規矩,入鄉隨俗,等到哪天躋身了廟堂中樞,再來濟世救民,我就很想知道,這位讀書人,到底是做到了,還是放棄了。”

陳平安不知不覺站起身,手中拎著沒怎麼喝的那壺酒,在書桌後邊的咫尺之地,繞圈踱步,自言自語道:“許多道理,我知道很好,許多對錯是非,我一清二楚,哪怕我隻看結果,我做的一切,不算壞,可在此期間,甘苦自知,可謂百感交集,紊亂無比,打個比方,當年在書簡湖殺不殺顧璨,要不要跟已是死仇的劉誌茂成為盟友,要不要與宮柳島劉老成虛與委蛇,學了一身本事後,該如何與仇家算賬,是當年決定的那般,一往無前,不管不顧?還是細細思量,作退一步想,要不要做些修改?這一改,事情對了,契合道理了,可內心深處,我陳平安就當真痛快了嗎?”

陳平安站定,搖搖頭,眼神堅毅,語氣篤定,“我不太痛快。”

沉默片刻。

陳平安仰起頭,痛飲一大口酒,抹了抹嘴,“怎麼辦呢?一開始我以為隻要去了北俱蘆洲,就能自由,但是被崔老前輩一語道破,此舉有用,但是用處不大。治標不治本。這讓我很……猶豫。我不怕涉險,吃苦,受委屈,但是我偏偏最怕那種……四顧茫然的感覺。”

陳平安眼神哀傷,“天大地大,孑然一身,舉目無親,四處張望,對了無人誇,錯了無人罵,年幼時的那種糟糕感覺,其實一直縈繞在我身邊,我隻要稍稍想起,就會感到絕望。我知道這種心態,很不好,這些年也在慢慢改,但還是做得不夠好。所以我對顧璨,對劉羨陽,對所有我認為是朋友的人,我都恨不得將手上的東西送出去,真是我菩薩心腸?自然不是,我隻是一開始就假定我自己是留不住什麼東西的,可隻要他們在他們手上留住了,我哪怕隻是能夠看一眼,還在,就不算吃虧。錢也好,物也罷,都是如此。就像這件法袍金醴,我自己不喜歡嗎?喜歡,很喜歡,患難與共這麼久,怎麼會沒有感情,我陳平安是什麼人?連一匹相依為命兩年多的瘦馬渠黃,都要從書簡湖帶回落魄山。可我就是怕哪天在遊曆途中,說死就死了,一身家當,給人搶走,或是難道成了所謂的仙家機緣,‘餘’給我根本不認識的人?那當然還不如早早送給劉羨陽。”

朱斂放下酒壺,不再飲酒,緩緩道:“少爺之煩憂,並非自家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千古難題。”

朱斂雙手輕輕摩挲著椅子扶手,“不止是少爺獨有,我朱斂在藕花福地也有,丁嬰有,如今浩然天下的讀書人也會有,賢人君子聖人,世間開了竅的有靈眾生,皆有。三教和諸子百家的學問根祇,其實就是在跟‘人心’較勁,儒家的克己複禮,君子慎獨,道家的清靜無為,不避虛舟,佛家的降心猿服意馬,可是,學問都是大好的學問,但是落在實處後,門檻還是高了,就像那泥瓶巷裡邊的雞糞狗屎,很難顧上。崔瀺和崔東山的事功學問,可貴之處,在於門外巷弄的雞毛蒜皮,也能管好,弊端在於,太多氣力花在了瑣碎事上,事事定量,人心容易往下走,太過務實,不願務虛,再難往上求。”

朱斂站起身,伸出一根手指,輕輕抵住桌麵,點了點,咧嘴一笑,“接下來容老奴破例一回,不講尊卑,直呼少爺名諱了。”

朱斂繼續道:“困頓不前,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陳平安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與的本心,是在較勁和彆扭,而這些看似小如芥子的心結,會隨著的武學高度和修士境界,越來越明顯。當陳平安越來越強大,一拳下去,當年碎磚石裂屋牆,以後一拳砸去,世俗王朝的京城城牆都要稀爛,當年一劍遞出,可以幫助自己脫離危險,震懾敵寇,以後說不定劍氣所及,江河粉碎,一座山上仙家的祖師堂蕩然無存。如何能夠無錯?若是馬苦玄,一個很討厭的人,甚至哪怕是劉羨陽,一個最要好的朋友,都可以不用如此,可恰恰是如此,陳平安才是現在的陳平安。”

朱斂指了指陳平安,“才是。”

朱斂在書案上畫了一圈,微笑道:“在書簡湖,隻是做到了如何讓自己的學問和道理,與這個世界融洽相處,既能把問題解決,把實實在在的日子過好,也能勉強心安,無需外求。但是接下來的這個問心局,是要去問一問自己,陳平安到底是誰。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麼對也好,錯也好,都先知道,一清二楚,看得真切了,才有將錯修正、將好完善的可能性,不然萬事皆休。”

朱斂再次伸手指向陳平安,隻是稍稍抬高,指向陳平安頭頂,“先前說,魏檗說了那句話,受益匪淺,是講那一個人心中,必須有日月。”

朱斂手指緩緩向下,指向陳平安身後,“又說那國師崔瀺說一個人,人心光明璀璨,如草木向陽,是不是也應該看一看自己身後的陰影。”

朱斂問道:“這兩句話,說了什麼?”

朱斂自問自答,“一個是將來,一個是過去,所以我又有一問,當下如何,自認是誰。有一句爛大街的道理,卻是我朱斂看得最重的一句話,剛好這會兒,可以拎出來曬曬……這燈火與月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為何?此字作何解?既是心境光明無垢,也是日月齊在即為明。”

陳平安坐回位置,喝著酒,似有所悟,又如釋重負。

朱斂最後笑道:“有些事情,想是想不明白的,莫怕,且前行,且慢行,有錯就改,無錯求更好,對了求最對,萬般功夫,所有學問,還不是落在一個行字上?倒懸山去得,桐葉洲去得,藕花福地去得,書簡湖都去得,一個自古多豪傑的北俱蘆洲,難道不該是陳平安當下最該去練劍的地方?酒要多帶幾壺,青衫仗劍,隻管一身豪氣北遊俱蘆洲,南歸之時,說不定就已經贏得一個劍仙的名號,讓那座江湖,記住陳平安這個名字一百年,一千年!”

陳平安聽到這番話之前的言語,深以為然,聽到最後,就有些哭笑不得,這不是他自己會去想的事情。

朱斂一本正經道:“江湖多癡情美人,少爺也要小心。”

陳平安無可奈何,說這些話的朱斂,似乎更熟悉一些。

朱斂提起酒壺,“今晚與少爺聊得儘興,老奴我茅舍頓開,鬥膽與少爺喝完壺中酒再離去?”

這樣的朱斂,就更不陌生了。

陳平安笑著拿起酒壺,與朱斂一起喝完各自壺中的桂花釀。

在朱斂拎著空酒壺,關門離去後,陳平安重新開始收拾行李。

神仙錢一事,都裝在鄭大風當年在老龍城贈送的玉牌咫尺物當中,跟幫忙“管錢”的魏檗討要回來三十顆穀雨錢。一般情況下,絕對不會動用。隻有涉及水土之外的三件本命物煉化機緣,才會動這筆錢,購買某件心儀且合適的偶遇法寶。

此外,再帶五十顆小暑錢,以及一千枚雪花錢。

劍仙,養劍葫,自然是隨身攜帶。

穿著那件名為春草的青衫法袍,法袍金醴按照朱斂的說法,一並帶著,以備不時之需。

紫陽府吳懿贈送的核雕手串,每一顆核雕,都相當於地仙一擊,這是極其適合自己的攻伐法寶。

那張日夜遊神真身符,已經傷及根本,聽說李寶瓶大哥如今在北俱蘆洲砥礪學問,看看能否修複,在那之後,是李家將符籙收回,還是陳平安留著,都看李希聖的決定。雖然崔東山隱晦提醒過自己,要與小寶瓶之外的福祿街李氏劃清界線,但是麵對李希聖,陳平安還是願意親近。

還有三張朱斂精心打造的麵皮,分彆是少年、青壯和老者麵容,雖然無法瞞過地仙修士,但是行走江湖,綽綽有餘。

李二夫婦,還有李槐的姐姐,李柳,讓林守一和董水井都喜歡的女子,如今她應該就在俱蘆洲的獅子峰修行,也該拜訪這一家三口。

再就是親自去勘探那條入海大瀆的路線,這是當年與道家掌教陸沉的一筆交換,當然陸沉根本沒跟陳平安商量。可不管如何,這是陽謀,陳平安怎麼都不會推脫,以後青衣小童陳靈均的證道機緣,就在於這條路線走得順不順暢。

蛟龍之屬,蟒蛇魚精之流,走江一事,從來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桐葉洲那條黃鱔河妖,便是被埋河水神娘娘堵死了走江的去路,遲遲無法躋身金丹境。

當然,有想見的人和事,也還有不想見到的人,比如昔年神誥宗仙子的賀小涼。

一想到這位曾經福緣冠絕寶瓶洲的道門女冠,感覺比桐葉洲姚近之、白鵠江水神娘娘蕭鸞、還有珠釵島劉重潤加在一起,都要讓陳平安感到頭疼。

隻求千萬千萬彆碰著她。

陳平安大致收拾完這趟北遊的行李,長呼出一口氣。

沒來由想起那個一本正經起來的朱斂。

風采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