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先生的劍在何方(中)(1 / 2)

劍來 烽火戲諸侯 6340 字 2個月前

劉誌茂走後,馬篤宜和曾掖戰戰兢兢過來落座。

劉誌茂既無施展地仙神通,隔絕出小天地,陳平安與之言談,也沒有刻意藏掖。

所以馬篤宜和曾掖還是能夠依稀聽到這邊的談笑風生。

馬篤宜眼神複雜。

曾掖則一臉疑惑不解。

陳平安沒有多解釋什麼,隻是詢問了一些曾掖修行上的關隘事宜,為少年一一講解透徹,細致之外,偶爾幾句點題破題,高屋建瓴。馬篤宜雖然與曾掖相互砥礪,甚至可以為曾掖解惑,可是比起陳平安還是略有欠缺,最少陳平安是如此感覺。可那些陳平安以為平淡無奇的言語,落在資質相較於曾掖更好的馬篤宜耳中,處處茅舍頓開。

恍若一位仙人牽引瀑布,她和曾掖卻隻能站在瀑布底下,分彆以盆、碗接水解渴。

馬篤宜和曾掖走後,陳平安才打開那把大驪披雲山飛劍的禁製。

是個出人意料的消息。

一位大驪宋氏禮部侍郎親臨龍泉郡,在巡查龍泉郡文武廟事宜外,私底下秘密拜見山嶽正神魏檗,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

大驪朝廷最近又“贖回”了仙家勢力放棄的諸多山頭,就打算借此與陳平安做一筆大買賣,大驪賒欠陳平安的剩餘金精銅錢,陳平安可以憑此買下那些連仙家府邸都已開辟、護山陣法都有現成胚子的“成熟”山頭。一旦陳平安答應此事,加上之前落魄山、真珠山在內的既有山頭,陳平安將一鼓作氣占據將近三成的龍泉郡西邊大山版圖,不談山頭孕育的靈氣多寡,隻說規模,陳平安這個“大地主”,幾乎能夠與聖人阮邛媲美。

魏檗在密信上坦言,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其中蘊藏著不小的隱患,陳平安與大驪宋氏的糾葛牽連,就會越來越深,以後想要撇清關係,就不是之前清風城許氏那般,見勢不妙,隨手將山頭轉手賤賣於人那麼簡單了。大驪朝廷一樣有言在先,一旦陳平安擁有從洞天降格為福地的龍泉郡轄境如此大的地界,到時候就需要簽訂特殊契約,以北嶽披雲山作為山盟對象,大驪朝廷,魏檗,陳平安,三者共同簽署一樁屬於王朝第二高品秩的山盟,最高的山盟,是五嶽山神同時出現,還需要大驪皇帝鈐印玉璽,與某位修士結盟,不過那種規格的盟約,唯有上五境修士,涉及宋氏國祚,才能夠讓大驪如此興師動眾。

魏檗坦言,信不信得過我魏檗,與你陳平安簽不簽這樁山盟,可以作為考慮之一,分量卻不可太重。

涉及大道,必須慎之又慎。

魏檗在密信最後,也說此事不著急,他可以幫忙拖延半年到一年功夫,慢慢思量即可,哪怕到時候寶瓶洲形勢已經明朗,大驪宋氏攻破了朱熒王朝,繼續南下,到時候他魏檗這個中間人也好,買主陳平安也罷,無非是不要臉皮一點,死皮賴臉與大驪簽訂便是了,山上山下,做生意本該如此,沒什麼好難為情的。

陳平安便打開那隻小木盒,飛劍傳訊給劉誌茂的那座獨家小劍塚,由這位島主幫著傳訊披雲山,隻需要在信上回複兩個字,“可以”。

陳平安做完這些,來到窗口,石毫國的長槊武將許茂之流,梟雄之資,亂世當中,崛起的可能性會很大,大驪一旦能夠打下朱熒王朝,順勢南下,如今已是大驪中層實權武官的許茂,得以指揮調度一支大驪精銳騎軍,無異於如虎添翼,大軍南下之路,那就是大把的軍功在等著他去攫取,關鍵是許茂的心性與手腕,遠勝皇子韓靖信,許茂差的,不過是個天生的身份。

蘇高山,據說同樣是邊關寒族出身,這一點與石毫國許茂如出一轍,相信許茂能夠被破格提拔,與此有關。換成是另外一支大軍的主將曹枰,許茂投靠了這位上柱國姓氏之一的大將軍,同樣會有封賞,但是絕對直接撈到正四品武將之身,興許將來同樣會被重用,但是會許茂在軍中、仕途的攀爬速度,絕對要慢上幾分。

這次北上,陳平安途徑許多州郡縣城,蘇高山麾下鐵騎,自然不能說是什麼秋毫無犯,可是大驪邊軍的諸多規矩,隱隱約約之間,還是可以看到,例如先前周過年家鄉所在的那座破敗州城,發生了石毫國義士冒死刺殺文秘書郎的劇烈衝突,事後大驪火速調動了一支精騎馳援州城,聯手隨軍修士,事後被捕主犯一律當場處死,一顆顆腦袋被懸首城頭,州城內的從犯從刺史別駕在內數位品秩不低的石毫國地方官,全部下獄等候發落,家眷被禁足府邸內,但是並未有任何沒有必要的牽連,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讓陳平安蘇高山最為刮目相看,那就是有少年在一天風雪夜,摸上城頭,偷走了其中一顆正是他恩師的頭顱,結果被大驪城頭武卒發現,仍是給那位武夫少年逃脫,隻是很快被兩位武秘書郎截獲,此事可大可小,又是大軍南下途中的一個孤例,層層上報,最後驚動了大將蘇高山,蘇高山讓人將那石毫國少年武夫帶到主帥大帳外,一番言談之後,丟了一大兜銀子給少年,準許他厚葬師父全屍,但是唯一的要求,是要少年知道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他蘇高山,以後不許找大驪邊軍尤其是文官的麻煩,想報仇,以後有本事就直接來找蘇高山。

此事,在石毫國中部腹地的官場和江湖,廣為流傳。

然後就是劉誌茂說的第一件大事。

青衣女子,白衣少年。

陳平安笑了笑。

他心思微動,躍上窗台,腳尖微點,躍上了屋脊,緩緩而行,漫無目的,隻是在一座座屋脊上散步。

養劍葫還放在桌上,竹刀和大仿渠黃劍也沒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