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少年心思,清澈見底(1 / 2)

劍來 烽火戲諸侯 8845 字 2個月前

所有陰物都暫時棲息在靈官廟前殿。

陳平安返回主殿,曾掖已經收拾好行李,背好竹箱。

陳平安對著那尊彩繪神像抱拳,輕聲歉意道:“今夜我們二人在此落腳,還有前殿那撥陰兵借宿,多有叨擾。”

曾掖隻好跟著一起抱拳告罪一聲。

他們走出主殿,路過前殿的時候,魏姓武將隻是對兩人抱拳相送,並無再多感激言語。

離開靈官廟後,繼續北上趕路,兩人行走在雪地裡,曾掖輕聲問道:“陳先生?能問個問題嗎?”

陳平安正彎腰抓起一捧雪,隨便洗了把臉,笑道:“說吧。”

曾掖問道:“無緣無故的,陳先生你至於這麼一而再再而三破費嗎?在茅月島上,師父和所有人,都講過咱們修行之人,最耗銀子了,小事情上不曉得節儉,這輩子就注定沒有大前途可講了。”

陳平安笑著反問道:“那你覺得我現在有大前途嗎?”

曾掖撓頭道:“當然有!陳先生已經是頂天大的大修士了嘛!”

陳平安說道:“這不就成了,反正我都已經算是你眼中的大修士了,偶爾不節儉一次,關係不大。”

曾掖總覺得一向待人以誠的陳先生,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故意沒有給自己說透徹,隻是看陳先生不太願意細說,曾掖就沒好意思去刨根問底。

陳平安感慨道:“昨夜我們借宿靈官廟,那你知不知道靈官的由來,這些神靈的職責所在?”

曾掖搖頭道:“隻聽師父說是道家的神祇,比山水神祇的淵源,還要更久遠一些。”

陳平安笑道:“那麼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老話,總聽說過吧?靈官,曾經就是糾察人間眾人的功德、過失的神靈之一。雖說如今這個說法不太靈驗了,但是我覺得,信這個,比不信,終歸是要好很多的,老百姓也好,我們這些所謂的修行之人也罷,如果心裡邊,天不怕地不怕,到頭來隻怕惡人怕惡鬼,我覺得不太好,不過這是我自己的看法,曾掖,你不用太在意這些,聽過便是。”

曾掖點頭道:“那我先記下了。說不定哪天就用得著呢。”

陳平安轉頭看了眼曾掖,笑了笑。

曾掖有些難為情,“陳先生,我又說錯話啦?”

陳平安搖搖頭,緩緩前行,“沒呢,你說得很好。有些道理,是用來活命的,以及幫助自己過得更好,而有些呢,是用來安心的。至於哪些道理更好,更適合當下,得看每個人自己的家底和心境,反正我認為都是有用的道理。你以後也會知道這樣那樣的大小道理,遇到了事情,就拿出來,多想想,再做選擇。”

曾掖由衷道:“陳先生,知道的道理真多。”

陳平安笑道:“以後這樣的屁話少說,你‘陳先生’的身邊,從來不缺你這種-馬屁精。”

曾掖背著大大的竹箱,側過身,開朗笑道:“如今可就隻有我陪著陳先生呢,所以我要多說說這些誠心的馬屁話,免得陳先生太久沒有聽人說馬屁話,會不適應唉。”

陳平安笑眯起眼,突然蹲下身,手法嫻熟,捏了一個巴掌大小的小雪人,放在曾掖背後的竹箱上邊,看得高大少年一頭霧水。

陳平安拍拍手,“我接下來會走一個入門的拳樁,很簡單,就每六步出一拳,你可以跟我學,但是你學拳可以,必須保證竹箱上邊的小雪人不能掉下來。我就教你三遍,然後接下來這一路,你有事沒事就按照這個拳樁趕路,我不強求,你也不用強求,就當是個解悶的小法子。”

陳平安之後給曾掖演練了三遍走樁,曾掖聚精會神死死盯著陳平安的腳步,以及最後遞出的一拳。

陳平安都看在眼裡,讓曾掖自己走走看。

四平八穩,比起泥瓶巷當年那個草鞋少年,看似走得好多了。

可陳平安心中歎息,看拳不知意,三年不入門。

曾掖的練拳悟性,遠遠不如彩衣國胭脂郡城內,當年那個手持柴刀站在自己跟前的瘦弱男孩。

不過這不是什麼要緊事情,就像陳平安所說,隻是讓曾掖找點事情做做而已,省得跟自己一路上大眼瞪小眼,畢竟那些狐皮美人符紙,不能經常取出,而且陳平安也委實是怕了那些越來越性情活潑、言語無忌的女子陰物。逗弄曾掖也就罷了,一個個偷偷打賭,來自己這邊蹩腳地暗送秋波,她們不是自取其辱是什麼?我陳平安都見過多少的江湖險惡和大風大浪了?

曾掖終究是在茅月島被砸錢栽培的練氣士,體魄強健,所以隻得其形的撼山拳走樁,隻要陳平安不說破,曾掖自己就覺得挺滿意,反正擱放在背後竹箱上邊的小雪人,始終沒有歪斜墜落在地。

陳平安走完三次拳樁後,就不再繼續走樁,時不時拿出堪輿圖翻看。

當晚兩人準備在一處荒郊野嶺露宿,隻要沒有下雪,其實都無礙。

陳平安取出一張狐皮美人符紙,其中棲息著一位名叫蘇心齋的女子陰物。

她生前是位洞府境修士,石毫國人氏,父親重男輕女,年少時就被石毫國一座仙家洞府的練氣士相中根骨,帶去了黃籬山,正式修道,在山上修行十數年間,從未下山返鄉,蘇心齋對於家族早就沒有半點感情牽掛,父親曾經親自去往黃籬山的山腳,祈求見女兒一麵,蘇心齋依舊閉門不見,希冀著女兒幫助兒子在科舉一事上出力的男人,隻得無功而返,一路上罵罵咧咧,難聽至極,很難想象是一位親生父親的言語,這些被暗中尾隨的蘇心齋聽得真真切切,給徹底傷透了心,原本打算幫助家族一次、此後才真正斷絕紅塵的蘇心齋,就此返回山門。

蘇心齋最後一次下山遊曆,連同兩位師姐師妹一起,被書簡湖素鱗島一位龍門境祖師擄走,最後慘死在那條蛟龍嘴中,其餘兩人同門女子,則早就死在原素鱗島那位祖師手上了。

蘇心齋以狐皮符紙所繪女子容貌現身,巧笑盼兮,眉目傳神。

她是十二位女子陰物當中,性子最豁達、跳脫的一個,許多逗弄曾掖的鬼點子,都是她的主意。

如果不是很快就要進入黃籬山地界,陳平安真不敢將她請出來。

關於黃籬山的近況,陳平安已經把知道的,一開始就都說給蘇心齋聽了。

她心心念念的那位恩師,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去世,但是黃籬山如今還算安穩,畢竟隻是石毫國的二流仙家,不上不下,在亂局當中反而相對容易躲災避禍,三流末流的,早就給周邊仙家洞府吞並了,一流的頂尖勢力,樹大招風,焦頭爛額,該怎麼跟石毫國朝廷或是大驪鐵騎打交道,一著不慎,就是滅頂之災。

黃籬山有修士三十餘人,屬於正兒八經記錄在冊的譜牒仙師,加上雜役婢女等附庸,如今大概有兩百餘人。

蘇心齋的遺願,便是希望能夠返回黃籬山,在師父墳頭與祖師堂,各上三炷香,再無彆求,甚至連活在下獄閻羅殿、或是仿製琉璃閣當中的念頭,也沒有。

蘇心齋出現後,破天荒沒有打趣曾掖或是那位賬房先生。

曾掖覺得奇怪,陳平安卻不會。

近鄉情怯使然。

曾掖見著了蘇心齋,就有些開心。

少年心思,清澈見底。

陳平安知道,蘇心齋其實也知道,不過她假裝懵懂不知而已,少女情動與否,往往比年紀更長的女子,更講究一見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