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天下大勢(1 / 2)

劍來 烽火戲諸侯 6069 字 2個月前

化雪時分,尤為酷寒。

要麼是官道上的道路泥濘,要麼是僻靜小路上的積雪深厚,踩在其中,沙沙作響。

而且根據書簡湖幾位地仙修士的推算,今年末,書簡湖廣袤地界還會有一場更大的雪,到時候除了書簡湖,那場百年難遇的大雪,還會囊括石毫國在內的幾個朱熒王朝藩屬,書簡湖修士自然樂見其成,幾個藩屬國恐怕就要遭罪了,就是不知道入冬後的三場大雪,會不會無形中阻滯大驪鐵騎的馬蹄南下速度,給立國以來第一次采取堅壁清野策略的朱熒王朝,贏得更多的喘氣機會。

隻是這些天下大勢,與山頭穩固的修士日常生活,似乎關係不大,畢竟“天下”又有山上山下之分。

在靈官廟主殿內,曾掖去周邊拾取柴火,點燃了一堆篝火。

陳平安還是身穿一件厚實棉袍,跟在青峽島沒兩樣,隻是不再背劍,而是以裴錢“開創”的刀劍錯樣式,將一把自製竹刀,一把購自池水城猿哭街的那把大仿渠黃劍,懸佩在腰間一側。

兩人吃著乾糧,此次遊曆,是曾掖生平第一次出遠門,所以比起沉默寡言的陳平安,少年心性的曾掖,難免有些雀躍,過個關隘,向石毫國邊境士卒遞交青峽島祖師堂頒發的譜牒,都能讓曾掖倍感新鮮,隻是不敢流露出來,陳先生的心事重重,曾掖又不是瞎子,這點人情世故,曾掖還是有的。

兩人幾無言語。

陳平安吃過乾糧後,開始攤開一幅石毫國州郡堪輿圖,如今石毫國南方版圖還好,隻有稀稀疏疏的大驪鐵騎斥候騎軍遊曳其中,陳平安和曾掖就見到過兩次,但其實尚未被戰火波及的南部,也已經出現了亂世跡象,就比如兩人身處的這座靈官廟,就是個例子。

這是一座久未修繕的老舊靈官廟,稍顯破敗,根據附近鄉民的解釋,掌管香火的老廟祝在今年入秋時分去世了,縣衙那邊本該選出個新廟祝,一般來說,隻要人選身世清白,又有個譜牒在身的道士老爺幫忙簽字,州郡那邊都會點頭,這點芝麻小事,根本不用麻煩京城禮部,可是大驪蠻子一來,世道亂得很,就顧不上了,畢竟老百姓逃難,事後返籍回鄉,朝廷不會怪罪,可廟祝這種雞肋職務,卻跟縣令老爺差不多,擔著“守土有責”四個字,所以縣衙原本屬意的兩個人選,哪怕縣衙那邊退讓了一大步,私底下明言,不用兩人自己花錢去跟縣中某位高高在上的譜牒道爺打點關係,依舊不願意上任,就這麼一拖再拖,估計等到已經圍住石毫國京城的大驪蠻子,騰出手來,再往南走,這座本就香火寥寥的靈官廟,明年的香火就算是徹底沒著落了。

亂世之中。

老百姓自顧不暇,哪裡管得上入廟敬香一事,自己吃飽了,才好計較泥塑的神仙老爺吃不吃得飽,這是人之常情。

陳平安將那隻竹箱交予曾掖背負,裡邊擱放著跟青峽島密庫房賒賬而來的那件鬼道法寶,“下獄”閻羅殿。

至於俞檜後邊拜訪青峽島,將那座仿製琉璃閣的上乘靈器主動賣於陳平安,給陳平安暫時收在了咫尺物當中,十二間能夠溫養鬼將之流的屋舍,當下都住滿了魂魄相對飽滿完整的陰靈鬼魅,除了其中一間,其餘十一頭陰鬼,皆是生前中五境修為仍是死在炭雪手下的練氣士,戾氣相對較重,執念更深。

曾掖雖然修行資質平平,又性情魯鈍,卻是個手腳勤勉、眼裡有活的高大少年,離開書簡湖,這一路北上,曾掖沒少做事情。

不過陳平安也不是那種習慣錦衣玉食的譜牒仙師,並不用曾掖服侍,所以像是師徒卻無師徒名分的兩人,一路上走得融洽自然,此次過關進入石毫國,需要拜訪四十個地方之多,涉及石毫國八州、二十餘郡,曾掖比較頭疼的地方,在於其中半數地方位於石毫國北部,兵荒馬亂,說不定就要跟北方大驪蠻子打交道,隻是一想到陳先生是位神仙,曾掖就稍稍釋然,貧苦少年自幼被帶往書簡湖,在茅月島長成少年,以前從未跟隨師門長輩出來遊曆,沒有嘗過“山上仙師”的滋味,對於朝廷和兵馬,還是帶有一絲先天畏懼。

看似幼稚,實則在陳平安看來,這才是對的,不然遇上了那支來自遙遠北方的陌生鐵騎,誤以為是寶瓶洲中部版圖的那些尋常兵馬,一旦起了衝突,彆說是曾掖這麼個下五境修士,就是一位足可在石毫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金丹地仙,都要在大驪鐵騎那邊碰壁,說不定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場。

關於此事,陳平安沒有刻意提醒曾掖,許多看似粗淺的道理,到底還是要親身經曆過,才會深刻,最少也該親耳聞親眼見。

曾掖開始修行,以陳先生傳授的那門仙家秘術,呼吸吐納,勤能補拙,越是一窮二白的野修出身,越能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機緣。

陳平安如今修心不易,修力一事,自然凝滯不前,拳法劍術與汲取靈氣的修道,三者皆是如此。

陳平安便站起身,跨過門檻,來到靈官廟主殿外,微微皺眉。

有句流傳頗廣的村野老話,叫一人不住廟,兩人不看井。

老百姓未必真正懂得其中玄妙,可是修道之人,感觸會更深。

當一個人的心扉屋舍中,善念如樹倒猢猻散,雜念、惡念便魚貫而入,反之亦然。

推及寺廟道觀這些原本香火興旺的場所,也差不多,原本是鬼怪敬畏的神祇坐鎮、規矩之地,一旦沒了香火,靈氣流散,更容易惹來鬼魅陰物的覬覦和窺探。

許多文人的讀書筆劄,都記錄著一樁樁發生在殘破寺廟的精怪詭事,即是此理。

曾經在彩衣國和梳水國之間,陳平安就在破敗寺廟內遇到過一隻狐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