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牆上有個字(1 / 2)

劍來 烽火戲諸侯 15629 字 2個月前

♂? ,,

..,最快更新劍來最新章節!

一座高不過十多丈的小山坡,分散站著二十餘個人,穿著衣飾並無定數,但是臉色、眼神都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一名魁梧男子單膝跪地,正在仔細查探身軀僵硬的兩具屍體,他用手指撐開一具屍體的眼皮,露出冰裂紋瓷片一樣的眼珠子。

一名換上一身市井婦人棉布衣裳的矮小女子,緩緩走上山坡,身後跟著捧劍女子和白臉老人。

她沒有靠近那兩具屍體,捂住鼻子,用濃重的鼻音問道:“王毅甫,怎麼說?”

王毅甫歎息道:“兩人都是被高手一刀斃命,不傷身體,但是經脈皆碎,五臟六腑都爛透了。”

婦人臉色陰沉不定,“我們大驪出現了這麼強大的武道宗師,而且還是兩位同行,咱們那位藩王殿下,一向負責邊關監視,號稱,難道偏偏這次就一點蛛絲馬跡也不曾抓到,總不可能是故意放跑漏網之魚吧?”

王毅甫有些猶豫,“娘娘,如果我沒有看錯,是一人所為。”

婦人驟然眯眼,氣勢淩人,“說什麼?!”

王毅甫指了指兩人的脖頸,出現一縷細微的紅線,“兩名死者之間的這條線,氣勢銜接緊密,分明是一人以刀橫抹。”

婦人深呼吸一口氣,竭力讓自己的怒氣殺機不要太明顯外露,譏笑道:“風雪廟什麼時候這麼天下無敵了?隨便跑出來一個莫名其妙的家夥,就能殺人跟殺雞一樣簡單?這兩個人是誰,王毅甫不知道,徐渾然知道,來,說說看,讓我們王大將軍如雷貫耳一下。”

徐渾然臉色尷尬,硬著頭皮解釋道:“一位是剛剛躋身武道第七境的宗師,精通拳法,擅長近身廝殺,一位是八樓修士,兼修飛劍和道家符籙,二十年間,兩人聯手刺殺六次,從未失手過,如今更是娘娘麾下竹葉亭的甲字高手。”

婦人憤怒至極,隻是一直在苦苦壓抑而已,此時便遷怒這位大驪第一劍師,尖聲道:“徐渾然!報上他們的名字!死人也有名字!”

老人心中悚然,微微低頭道:“武人名叫李侯,修士名為胡英麟,都曾為娘娘一次次出生入死,為我大驪立下汗馬功勞。”

婦人這才神色微微轉好,隻是很快滿臉頹然,有氣無力道:“對,李侯和胡英麟,當年們盧氏王朝的邊關砥柱葉慶,就是這兩人殺掉的。沒死在敵國境內,沒有死在沙場上,而是死在了我們大驪自己疆土上。”

婦人興許是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會讓王毅甫看笑話,就拿這位武將曾經效忠的盧氏開刀,“說來可笑,開始我們覺得葉慶這麼一號重要人物,身邊肯定會有數名大練氣士暗中保護,為了除掉他,我甚至不得不和我家叔叔聯手。哪裡想得到,從滲透邊境,潛入殺人,再到功成身退,盧氏王朝竟然一點反應也沒有。他葉慶不過是惹惱了幾股邊境仙家勢力而已,至於在朝堂上也被孤立到這一步?盧氏皇帝不是最推崇山上仙人嗎?為何最後願意陪們盧氏殉葬的仙家宗門,就隻有一家而已?”

說完這些,婦人有些神清氣爽,心裡痛快多了。果然是吃苦不怕,隻要身邊有人更苦,享福可以,但是不可以身邊有人享福更多。

這恐怕就是她願意將其中一個孩子交給國師崔瀺,而不是山崖書院齊靜春的理由了。

省心省力,不怕長大之後被人欺負得隻會哭著找爹娘。

王毅甫臉色閃過一抹黯然。

大將軍葉慶,國之忠良,國之棟梁。為盧氏王朝鎮守邊關三十年,硬生生擋住大驪邊軍的三次大型攻勢。當年宋長鏡有次差點戰死戰陣之中,不知道多少回大罵葉慶是冥頑不化的老匹夫。但是到最後,葉慶死後,盧氏朝廷竟然連追封諡號一事,就爭吵了一旬之久,關鍵是哪怕這樣,也沒給太高的美諡,以至於猶有一戰之力的六萬精銳邊軍,軍心慢慢散儘。

宋長鏡揮師而過,如入無人之境。第一件事情,就是親自去此人墳頭敬酒上香,事後大驪禮部非議,被宋長鏡一份折子就打得滿臉腫,“豈是唯我大驪有豪傑?”

大驪皇帝接連批閱三個大大的好字,大笑不已。龍顏大悅的皇帝,不過最後對身邊宦官笑著說,這句話是皇弟的心裡話,至於這幾個字嘛,肯定是找了捉刀郎代勞的。

婦人其實一直在觀察這位亡國猛將的臉色。婦人暗暗點頭。雖未因此就對他徹底放心。

若是連人之常情都失去了,必是懷有堅忍不拔之誌。做什麼?除了複國能夠做什麼?

那麼王毅甫就真是找死了。

若是王毅甫隻知道打打殺殺的一介武夫,能夠心思細膩到演戲到如此境界,那也算王毅甫有本事。

不過她一樣不怕。

老劍師徐渾然疑惑問道:“娘娘分明已經跟阮師打過招呼,答應不會在龍泉縣境內動手,咱們也傳信給李侯胡英麟,讓他們近期不要輕舉妄動,一切等走到大驪邊境再說。照理說阮師怎麼都該賣娘娘這個麵子才對,總不至於是那風雪廟的人,連娘娘和阮師的麵子都不在乎吧?”

王毅甫問道:“那名佩刀男子的詳細身份,依然沒有查出來?”

捧劍女子搖頭道:“尚未有結果,這種事情,我們不好找上門去問阮師,更不好去找那撥風雪廟兵家修士,隻能靠大驪自己的諜報機構尋找蛛絲馬跡,而邊境諜報事務,娘娘不方便插手……”

說到這裡就停下,年輕女子不再說話。

這涉及到了大驪朝政最高層的暗流湧動。

王毅甫問道:“有沒有可能是那個叫朱河的李家扈從,其實深藏不露?”

婦人嗤笑道:“那個不過武夫五境的家夥,不值一提。李家更沒有膽子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搗亂。”

老劍師歎了口氣,“這就有點難辦了。”

婦人嫵媚一笑,“難辦?好辦得很,立即回京!我跟皇帝陛下哭去。”

這件事,終究是彆人先壞了大驪的規矩,那麼皇帝陛下是願意為她出頭的。

————

李寶瓶有了嶄新的小書箱,背簍裡的大小物件就要挪窩,一大一小兩人借此機會,在休息的時候,找了個遠離李槐等人的僻靜地方,偷偷摸摸清點家當,以防遺失或是損壞。

陳平安也摘下自己的背簍。

一把老槐木劍,猜測是齊先生贈送,因為當時陳平安頭頂莫名其妙戴上了玉簪子。陳平安和李寶瓶都覺得應該是齊先生故意所為,陳平安平時都把槐木劍放在斜放在背簍裡,隻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拿出來放在膝蓋上,少年的心境就會祥和安寧。

一顆黃色的蛇膽石,放在陽光照射下,就會映照出一絲絲黃金色的漂亮筋脈。

其餘十二顆小巧玲瓏的蛇膽石,則已經褪去原本鮮豔色彩,但是質地細膩,依然不俗。

李寶瓶對這些小玩意兒愛不釋手,手心托著那顆黃色蛇膽石,說道:“小師叔,這顆千萬彆賣,其它十二顆石頭,以後就算要賣,也一定要找識貨的買家,要不然咱們肯定虧死了。”

陳平安笑道:“那當然。”

背簍裡還有一塊一尺長短的黑色長條石,看著很像斬龍台,但是陳平安不敢確定,記得寧姑娘說過,想要分開斬龍台做天底下最好的磨劍石,不但需要什麼劍仙出手,還需要折損一把很值錢的兵器,當然對於少年目前來說,很厲害或者是很珍貴的兵器、物件,都可以直接與值錢掛鉤。

就像對於那位重返姑娘的少女來說,對手的戰力,都可以跟多少個陳平安直接掛鉤。

陳平安知道這絕對不會是阮師傅贈送給他的,是齊先生一並送了槐木劍和磨劍石?還是那位白衣飄飄的神仙女子,使出了神通術法?又或者難道是阮姑娘私藏的體己之物?

陳平安有些頭疼。

阮姑娘之前在李寶瓶背簍裡,留下了金錠一顆,銀錠兩顆,一袋子普通銅錢。有次李寶瓶無意間打開錢袋子,陳平安才驚駭發現裡邊竟然夾雜有一顆金精銅錢。

這顆壓勝錢,絕對是阮秀偷偷留下的。

這讓陳平安嚇了一大跳,當時就滿頭大汗。如果一直粗心大意,沒能發現真相,然後不小心把這顆銅錢當做普通銅錢花出去,一想到這個後果,陳平安就恨不得先給自己兩耳光。

大大小小的物件,陳平安一樣樣收拾齊整妥帖,就像是精打細算慣了的婦人,在搭理一個小家似的。

每次李寶瓶看到這一幕都想笑,心想小師叔也太會過日子了。

那麼以後得多優秀的姑娘,才配得上自己小師叔啊?

小姑娘覺得好難找到,於是她有些小小的憂傷。

一個鬼頭鬼腦的孩子偷摸過來,被李寶瓶發現後,他看著她腳邊那隻小書箱,對陳平安說道:“陳平安,要是給我做一個比小竹箱子,要比李寶瓶那隻更大更好看,我就喊小師叔,咋樣?”

陳平安看了他一眼,不說話。

李槐有些急了,決定退讓一步,“那跟李寶瓶那小書箱一樣大就行,這總行了吧?”

陳平安無意間發現李槐的靴子,已經破爛不堪,露出了腳指,說道:“回頭給做兩雙草鞋。”

李槐大怒,跳腳道:“我稀罕那破草鞋,我要的是書箱!用來裝聖賢典籍的書箱!我李槐也是齊先生的弟子!”

陳平安皺了皺眉頭,“一邊去。”

李槐愕然,仔細打量著陳平安的臉色,兩人對視後,李槐突然有些害怕心虛,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破天荒沒有還嘴罵人,悻悻然離開,隻是跑出去幾步,轉頭理直氣壯道:“草鞋彆忘了啊,要兩雙,可以換著穿。”

陳平安點了點頭。

等到李槐跑遠,小姑娘滿臉崇拜道:“小師叔,真厲害,是不知道,李槐這個家夥,我都隻能把他打服氣,吵架是不行的,就算是齊先生跟他說道理,李槐也不太愛聽。”

陳平安伸手揉了揉小姑娘腦袋,背起背簍,“準備動身,再走兩天,咱們馬上就可以看到大驪驛路了。”

小姑娘背起小書箱。

小姑娘,紅棉襖,綠竹箱。

其實阿良憋得很辛苦,很想告訴這一大一小,如果不是咱們小寶瓶足夠可愛,就這顏色裝扮,能夠讓人笑話死。

李寶瓶突然說道:“這個李槐,有點像小師叔們泥瓶巷的那個鼻涕蟲啊。”

陳平安愣了一下,好像從來沒有把兩個字放在一起比較過,仔細想了想,搖頭道:“不像的,以後如果有機會見到顧粲,就會明白了。”

小姑娘哦了一聲,反正也隻是隨口一提,很快就去想象大驪驛路到底是如何的。

陳平安其實跟李寶瓶一樣,起先也有些覺得鼻涕蟲顧粲和李槐有些像,但是相處久了,就會發現兩者差彆很大。

李槐跟顧粲看著差不多的性格,嘴裡跟長了一窩蜈蚣蠍子似的,毒的很,能夠一句話把人氣得夠嗆,在陳平安眼中,其實大不一樣,同樣是沒心沒肺,同樣窮苦出身,顧粲看似賊兮兮,轉起眼珠子來比誰都快,但顧粲身上那股超乎年紀的精明,更多是一種自保,李槐則是純粹的小刺蝟一個,逮著誰都要刺一下,這是因為李槐到底父母健在,上邊還有個姐姐,心性其實不複雜,而且上過學塾讀過書,身邊的同窗蒙童是李寶瓶,林守一,石春嘉這些稍大的孩子,大體上李槐是沒吃過大苦頭的。

顧粲不一樣,一手拉扯他長大的娘親,有些時候不得不說也連累了他,使得小小歲數,便嘗過了人情冷暖,陳平安就曾經親眼看到,一個滿身酒氣的醉漢罵罵咧咧走出泥瓶巷,看到玩耍回家的顧粲,什麼也沒說,走過去就狠狠踹了顧粲肚子一腳,顧粲倒地後,還狠狠踩了他腦袋一腳,那麼點大孩子抱著肚子蜷縮在牆根,哭都哭不出來。

如果不是陳平安湊巧出門碰到,飛奔過去,一拳打得那漢子踉蹌後退,然後趕緊背起顧粲去了趟楊家鋪子,天曉得會不會落下什麼病根。

也更加記仇,心裡頭有個小賬本,一筆筆賬,記得很清楚,誰今天潑婦罵街罵過了他娘親,哪家不要臉的漢子嘴花花調戲了他娘親,他記得,可能隨著歲數增長,有些事情和細節已經忘了,但是對某個人的憎惡印象,顧粲肯定不會忘。當然,那個給了他兩腳的漢子,顧粲記得死死的,叫什麼名字,住什麼巷弄,家裡有誰,顧粲部一清二楚,私底下跟陳平安獨處的時候,總是嚷嚷著要把那人的祖墳給刨了,還說那人有個女兒,等她長大了,一定要睡她,往死裡欺負她。

大概那個時候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睡是什麼意思,隻知道很多婆姨漢子喜歡“開玩笑”,與他娘親相關的言語,婦人說偷人二字,漢子則往往都帶著個睡字。

陳平安至今記憶猶新,孩子不過四歲多,那張稚嫩的小臉,臉龐猙獰,滿是凶光,眼神狠厲。

陳平安有些擔心,他當然希望顧粲在外邊過得比誰都好,但同時打心底不希望顧粲成為蔡金簡、苻南華那樣的神仙人物。

看著心不在焉的小師叔,李寶瓶問道:“怎麼了?”

陳平安若是以前,就會說沒事,但是現在開門見山說出了心裡話,“我怕下一次見到鼻涕蟲,會變得不認識他了。”

李寶瓶疑惑道:“小孩子個子竄得快,如果過個四五年七八年才見麵,們不認識也很正常啊。”

陳平安咧嘴一笑,更像是自己給自己打氣鼓勁:“我相信顧粲,一直會是那個泥瓶巷的鼻涕蟲。”

至於認不認得自己,沒關係。隻要那孩子過得好,比什麼都好。

————

鐵符河的河床出現斷層石崖,下跌迅猛,下遊水勢頓時暴漲。

陳平安站在河畔石崖上練拳,來來回回都是那走樁六步。

阿良不知道何時站在石崖邊緣。

水花四濺,水聲滔滔,水霧彌漫,好在暮春時節,寒氣已降,並不顯得寒意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