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格教授,您今天的課講的太好了!”
“溫伯格教授,請多布置一些作業吧!”
“溫伯格教授,您還缺男朋友嗎?”
聽到台下學生們嘰嘰喳喳的喧鬨聲。
正在整理教案的溫伯格隻是淡定的笑了笑,很快便將自己的東西收拾好,朝台下揮揮手,離開了這間教室。
走出教學樓後。
溫伯格與往常一樣選擇了一條相對幽靜的小道,準備回辦公室下班。
看著小道上因天氣寒冷而有些稀疏的樹葉,溫伯格的心中忽然出現了一絲感慨。
不知不覺就快一年了啊.
去年的十月份他剛成為伯克利的一名助教,在物理界內談不上多有學術地位,甚至連自己專攻的方向都尚未完全確定。
他試著研究過量子場論,研究過π介子散射,甚至還研究過紅外光子.
按照他自己的預期。
他能夠在五年內從助教晉升成講師,都算是畢竟成功的了。
結果沒想到的是。
去年華夏的趙忠堯先生發表了一篇元強子模型的論文,提出了一個震驚全球物理學界的理論框架,引得無數物理學家研究的如癡如醉。
溫伯格便是其中之一。
而且溫伯格還不僅僅是研究熱情很高,在這篇論文的啟發下,他還正式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時在量子場論方麵取得了一個很不錯的小成果。
加之楊振寧回華夏的時候從伯克利分校這邊帶走了四位華夏物理學教授,於是溫伯格在他導師、知名物理學家山姆·特雷曼的推薦下,順利成為了伯克利分校的一位副教授。
如今這一轉眼,一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也不知道楊先生他們回國後的工作怎麼樣了,如果有機會的話,真想去華夏看看啊.
閒思之中,溫伯格便也穿過了林間小道,很快來到了伯克利物理係的教學樓外。
物理係是伯克利的一個招牌專業,在全球大學評級中都常年位列前幾,因此校方為物理係配備的教學樓同樣也很闊氣。
物理係的每位教授都擁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此外每層還有一間上百平米的大開間——大開間主要用於給一些助教辦公,另外還有少部分比較喜歡熱鬨的教授也會在這裡處理事務。
不過大部分時間裡這處大開間並不算熱鬨,溫伯格印象中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屋內通常也就五六個人的樣子。
但是今天卻有點不一樣。
溫伯格在經過大開間的時候下意識朝裡頭掃了幾眼,發現屋內赫然站著不下十個人。
其中有些還是物理係的知名教授,比如說量子動力學方麵的權威朱利安·施溫格,氫氣泡室技術的發明人路易斯·阿爾瓦雷斯等人。
溫伯格見狀眼中露出了一絲驚訝,猶豫片刻,從敞開的屋門口走了進去。
入屋後溫伯格才發現,這些大佬們此時正圍聚在一台電視機前,並且人人表情嚴肅。
溫伯格心中的好奇心愈發濃鬱了,他朝四下張望了一番,很快來到了一位同樣年輕的圓臉男子身邊,低聲問道:
“謝爾登,發生什麼事情了?”
溫伯格口中的謝爾登全名叫做謝爾登·格拉肖,年齡比他大兩歲,是今年年初剛入職伯克利的一位副教授。
謝爾登·格拉肖和溫伯格的私交很好,學術基礎也相當紮實,兩人還是布朗克斯高級理科中學的同班同學,在年輕的時候還一起去紅燈區找妹子二打一過。
當然了。
此時的兩人都不知道,今後他們的友情會因為弦論而出現些許裂痕。
“哦,史蒂文,你也來了?”
聽到溫伯格的問話,格拉肖方才注意到了好友的出現,隻見他同樣壓低聲音說道:
“你不知道嗎,出大事了!”
溫伯格微微一怔:
“什麼事?”
格拉肖指了指電視,表情很嚴肅:
“具體還不知道,但菲茨傑爾德先生要做公開的電視講話——戰備級彆的動員講話。”
“據說涉及到了國家乃至人類的安全問題,朱利安先生說是外星人要打過來了,喬安教授則認為是當年廣島的核爆輻射出了幾十米高的怪獸!”
溫伯格頓時愕然。
菲茨傑爾德先生做戰備講話?
這倒確實是一件不怎麼妙的事情上一次統領級彆的戰備講話,還是發生在霓虹偷襲了珍珠港之後呢——當然了,那時候的講話是無線電廣播而非電視。
莫非是去年和交趾的戰爭陷入了僵局,準備擴大戰爭投入?
要不就是霓虹那邊發生了暴亂?
或者就是高盧的外籍軍團突然集體投降?
就在溫伯格思緒紛飛之際,一旁的格拉肖忽然拉了下他的手臂:
“史蒂文,快看!菲茨傑爾德先生出來了!”
溫伯格聞言連忙回過神,伸長了脖子看向了最前方的電視機。
如今這個時期海對麵的電視已經具備了彩色功能,節目的分辨率也還算清晰,因此溫伯格一眼就看到了出現在電視中間的菲茨傑爾德先生。
隻見平時老是樂嗬嗬的菲茨傑爾德先生此時正板著一張臉,表情看起來無比沉重,一副烏雲密閉的模樣。
接著菲茨傑爾德先生用手指點了點耳朵上一個類似耳機的耳返,看起來像是得到了導播的通知,隨後雙手左右撐在了麵前的講台兩側,開口說道:
“晚上好,我的同胞們,我是約翰·菲茨傑爾德·樂。”
“很抱歉在這個美妙的周末晚上打攪到了大家,但如今有件事我必須向社會大眾予以公開——因為這關係到了國際和平,是的,國際和平。”
隻見菲茨傑爾德頓了頓,繼續說道:
“在上周,有清晰的證據顯示了一個事實,在我們後方的甘蔗國小島上,出現了多處進攻性的導彈發射基地。”
“這些基地除了提供針對西半球的核打擊能力,實在找不出存在的其他目的。”
“在收到了相關情報之後,我們便立刻召開了核心會議,如今已經完成了證據評估和對采取行動所做的決策,政府覺得有責任向社會各界公開這場新危機最詳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