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美食總管趙信(1 / 2)

清末的法師 黃文才 5178 字 2個月前

趙傳薪告訴李建功他叫趙信。

李建功在記憶中翻箱倒櫃,沒能找出西北土地上有這麼一號刀客。

西北地麵上,他看見的刀客太多了,卻無人能使出這麼快這麼驚豔的三刀來。

他不知道,這三刀包含了——狂暴甲+星空之根+智能陀螺儀+趙傳薪的神力。

那又豈是一般人能使出來的?

有了前麵的插曲,行程變得有趣起來。

李建功完全放下戒心後,對趙傳薪暢所欲言,無所不談。

當然,有人管這叫傻子,有人管這叫豪邁直爽。心思齷齪者總自詡為聰明人。

清末,多有道貌岸然者,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更是比比皆是。

李建功未曾說自己一個“好”,可趙傳薪卻從他講述故事裡,看到了他的不凡。

大清的律令中有一條極為關鍵——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西風東漸,各種陋習都需要轉變,慈禧今年就下令嚴禁民間不得裹小腳,但有人數次提議割鞭子都被朝廷滿口回絕。

清廷認為這是他們的統治根基。

李建功出身貧寒,曾經在臨夏的石橋巷口擺攤賣頭繩。

頭繩可是必需品,因為大家都有辮子。

李建功家裡還有一頭奶牛,妻子每天擠牛奶給附近人家送奶補貼家用。

他有好幾個兒子,兩口子一起做小買賣,本來吃糠咽菜後還能有些許盈餘。

隻是,李建功這人慷慨激昂,不拘小節。

鄰裡中,無論漢回,這家冬天瀕臨凍死,他就偷偷拿錢去柴草市場買點茅草送去;那家缺衣少食,他也要幫忙解燃眉之急。

旁人這麼乾,或許是收買人心,拉攏人手去做刀客乾那劫掠的營生,可李建功卻踏踏實實繼續做他頭繩的小買賣度日,多少年都是如此。

紙裡包不住火,有天他婆娘看見他給彆人家送茅草,便哭鬨起來。

當地有一隴上名流,是個貢生,路過時看了會熱鬨,得知真相後,覺得他人還怪好哩,這個年代好人太稀缺,就給他了點本錢,教他怎麼做買賣掙點辛苦錢。

交通不暢、信息不達的西北地區,真的是隨意點撥兩句就能發點小財。

靠著河西走廊這條路,完全可以將西北地區的特產運到外麵,再從外間運回來綢緞布匹和茶葉,無論散賣,還是交由當地的商號都能小賺一筆。

這種營生,趙傳薪哪怕身懷秘境空間這等神器都懶得去做,可對李建功而言,卻是點石成金的秘術。

當即跑了一個來回,賺的他合不攏嘴,不但錢還給那貢生,自己還有本錢擴大買賣。

幾年的時間,他從挑著擔子開始,經營到如今七輛騾車的車隊。

要不是因為他變本加厲的資助鄰裡窮人,怕是車隊能達到十多輛。

不但如此,趙傳薪還得知,他掀起了抵製日貨的熱潮後,消息慢慢傳到了西北,李建功還參與了抵製日貨運動。

兩人千裡外就有了交集,但李建功並不知道這點,言語中還誇讚趙傳薪乃頭號愛國誌士。

剛剛那群土匪要殺他,他都能放土匪一馬。

趙傳薪感慨:這簡直是隴上菩薩啊!

李建功歎口氣說:“頭些年,外出的時候,我都報馬家名號,隻可惜,自馬幫統死後,馬家失勢,其子馬麟嚴令我等不得用其名聲買平安,以至於有今日之禍……”

趙傳薪放下方巾,拿瓶子喝了一口水,問:“馬家又是怎麼回事?”

李建功解釋,馬家發跡於馬海晏,馬海晏是回回,他精於騎射,長大後更是參與到反清隊伍當中。

同治十一年,馬海晏投降清廷,編入軍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