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昆侖山下來的惡道(1 / 2)

清末的法師 黃文才 7033 字 2個月前

先秦時期,防城屬於百越之地,當時這裡的人還在刀耕火種生活非常原始。秦朝時期,秦始皇平定百越統一嶺南,這裡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中原文化終於被傳播了進來。

有種說法,在漢朝時期,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二征之亂”,在當地留下了一批部卒,時稱“馬留人”。這些中原人,部分與當地雒越人融合成為了後世的壯族,剩餘的則是當地漢人百姓。

時過境遷,到了清末,法國侵占了越南,以此為跳板,不斷地騷擾東興、峒中邊境一線。

防城地理位置特殊,即靠邊線,又臨海,更是重中之重。

說到防城,就不得不提當初的黑旗軍。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清朝的地盤上民變四起,太平軍是最出名的,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也是其中之一,其成員多半是當地饑寒交迫的窮苦百姓。

太平天國失敗後,清廷逐漸在防城等地恢複秩序,劉永福被迫率部卒逃到越南北部。

約麼兩千多人的“綠林豪傑”,在越南邊境紮根,因為他們使用黑旗,所以越南百姓叫他們黑旗軍,絲毫不敢招惹這支來自於“天朝”的部隊。

黑旗軍不但能打贏清軍,還在越南邊境線上打退過法國部隊。

但也正是如此,黑旗軍被嚴重高估了,越南被法國入侵,向清廷求救,清廷覺得劉永福和黑旗軍是法國的克星,一方麵派遣援越遠征軍,一方麵聯係劉永福抵抗法國軍隊。

然後不出意外的失敗了。

劉永福後來被召回國內,曆任南澳、石褐總兵將近十載,被招安後屢遭壓製,最後黑旗軍在不斷和法國入侵者戰鬥拉扯中,讓清廷給玩殘了。

一批老將死的死,走的走。

在1894年的中日戰爭時期,清軍水陸皆敗,灣灣孤危,清廷就讓劉永福帶著最後殘留的黑旗軍去灣灣駐守。

這是清廷一石二鳥的計策,一方麵將這支“異端”部隊消耗殆儘,一方麵也為了救灣灣。

1895年,李鴻章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灣灣割棄。

當時的灣灣百姓誓死不肯脫離祖國。

劉永福為灣灣百姓民望所歸,帶著眾將士和百姓保衛國土。

後來日本不斷地增兵,灣灣紳民做了大總統印,想要讓劉永福上位。但劉永福堅定拒絕,說:“區區此印,無能為力。”

他在灣灣堅持到了最後,日軍增兵兩萬,不斷蠶食,在缺兵少糧,人心不穩的情況下,劉永福堅持到了最後一戰,終於不敵,落敗後逃回了大陸。

劉永福無疑成為了防城百姓的驕傲。

但此時的防城,已經成了魚龍混雜之地。

孫公武曾派人來這裡造反,法國人一直在打這裡的主意,繁華的港口迎來了列強各國的間諜……

趙傳薪帶著徒弟來到防城港,船夫撐篙好奇的看著踩在一塊木板上的兩人一狗,想不通他們的動力從哪裡來。

趙傳薪穿著沾著白色鹽麵的棉袍,帶著一頂鬥笠,本傑明·戈德伯格和他同一副裝扮,兩人手抄在袖筒裡,除了昂首挺胸腰背拔的筆直外,和那些岸上百姓看起來沒什麼區彆。

趙傳薪朝船夫擺擺手:“你好呀,老鄉。”

船夫傻傻地看著,並沒有回應。

本傑明·戈德伯格說:“師父,他們一點也不像咱們關外人那樣熱情。”

“擦,說的好像你知道關外人啥樣似的。”

可徒弟說的也沒錯,饒是清末,眾多百姓都麻木不仁,可關外百姓在熱情方麵,多多少少會比南麵強一些,這或許是地理位置的原因。

兩人靠岸,趙傳薪收起了阿拉亞板。

本傑明·戈德伯格指著自己的鞋說:“師父,鞋濕了,真難受。”

趙傳薪彈了彈手指頭。

本傑明·戈德伯格的兩隻鞋子發出了好像拉動弓弦般的錚鳴,“嗡”,水汽全消。

本傑明·戈德伯格眨巴眨巴眼:這法術好牛逼的。

兩人走在港口,旁邊一頭水牛正在吃草,放牛娃穿著打著補丁的寬袖短衣,麵有菜色,嘴裡嚼著一根草棍,低頭抬眼好奇打量和他年紀相仿的本傑明·戈德伯格。

本傑明·戈德伯格拿出一塊鈣奶餅乾遞了過去:“你好呀。”

放牛娃不但沒接,還警惕的往後退了一步。

趙傳薪照徒弟後腦勺就一巴掌:“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記住不要胡亂施舍,人家隻是窮,不是叫花子。”

“哦……”本傑明·戈德伯格無語。

水牛和放牛娃或許隻是本傑明·戈德伯格遊曆途中一道風景,而他和趙傳薪又何嘗不僅僅是放牛娃眼中的兩個過客而已呢?

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看似很好吃的樣子,衰仔,想哄騙老子沒門!”等兩人走遠,放牛娃咽了咽口水罵道。

前方的本傑明·戈德伯格問:“師父,咱們現在去哪?”

“我也不知道。”趙傳薪無奈:“待為師找個老鄉問問。”

本傑明·戈德伯格:“……”

趙傳薪找了個挑著擔子裹著頭巾的當地人,上前問:“老鄉,向你打聽個事情,最近朝廷要處置一批亂黨,直到在哪麼?”

那滿臉溝壑的漢子又急又快的咕噥了幾句。

趙傳薪撇頭:“你能聽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