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抗清名將慈禧(1 / 2)

清末的法師 黃文才 9415 字 2個月前

不等王隆動手,那清兵就說:“好漢饒命……”

麵對鹿崗鎮百煉精鋼打造的刺刀,清兵直接認慫投降。

王隆就沒下去手,皺眉說:“彆出聲,不然死。”

清兵一聽,竟然不是邊境那邊的人如釋重負。

雙喜見了哭笑不得:“彆說話,俺們是來造反的,你帶路,一會兒就喊投降不死。”

清兵懵逼。

造反的人,通常稱自己為義軍,或者反清複明,或者是現在的革命軍。

唯獨雙喜,開口閉口造反。

“好好好,我一定配合。”清兵點頭如搗蒜。“很多人都不想給大清賣命了。”

這倒是實話。

自從蘇元春下獄後,巡防軍對清廷不滿的大有人在。

雙喜卻不輕信於人:“待會你瞪大眼睛,看俺們的手段,就知道不配合的下場了。”

清兵帶路,兩人緊隨其後。

前麵有六個抱著步槍睡覺的清兵,王隆自告奮勇:“雙喜哥,俺上,把他們全解決了。”

帶路的清兵卻說:“不,二位好漢爺,這幾位曾經都是蘇老將軍的親信,他們殺不得啊,讓我來勸勸。”

雙喜想了一下,給王隆打了個顏色。

兩人一左一右,將清兵架在當中朝那邊走去。

兩人拿著上膛的馬牌擼子,對準了清兵的腦袋,隻要事有不諧,雙人雙槍,同時可擊殺四人,剩餘兩人也翻不起太大浪花。

清兵先堵住一人的嘴,將他搖醒。

那人掙紮,清兵:“是我,不要喊,我說你聽,同意就點頭。”

那人點了點頭。

清兵說:“這兩位好漢爺是造反的起義軍,我們跟他們一起造反。”

那清兵有些懵逼,頭腦尚且不怎麼清醒,但不知想到了什麼,猛地點頭。

於是便放開了他。

這人果然沒喊。

接著,幾人搖醒了其他人,如法炮製,六人竟然全部同意造反。

雙喜大喜。

竟然未損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外圍。

雙喜先是給他們講了,後麵還有大軍過來,主導者為孫公武,這次的帶隊是黃明堂等等。

這幾位,在南方如今也算是有名有號了,因為孫公武不但屢次造反,還派人潛入南方的百姓裡不斷地做宣傳,幕後工作也很到位。

聽說了孫公武和黃明堂,七人才算信服。

這七人加上雙喜和王隆,徑直上了炮台。

雙喜看著橫七豎八倒在地上休息的清兵,有些不知怎麼辦才好。

殺了不是,叫醒還擔心他們群起而攻。

冷不防,七人鼓噪起來:“呔,大夥都醒醒。”

一群清兵揉著惺忪睡眼,疑惑的看著他們。

“大夥是不是早就不滿朝廷了?”

“都聽說過革命軍吧?”

“這兩位是孫先生派來的……”

七嘴八舌,快速闡明事情經過。

一個武官睡意全無,聞言大怒:“爾等竟敢造反?等朝廷下旨誅你九族……”

好狗!

雙喜猛地撲過去,在對方猝不及防下,刺刀捅進對方的胸口,同時習慣性的捂住對方的嘴,不讓他喊出來,手腕使勁的擰了一下刀柄。

這是曾經趙傳薪帶他們去打綹子時候留下來的習慣。

那時候總是搞偷襲,因為鹿崗鎮的人少,經不起傷亡。

武官瞪大了眼睛,逐漸充血。

而王隆則拿著馬牌擼子,警惕眾人發難。

清兵都震驚的瞪大了眼睛。

這人失心瘋了不成?

他們隻有兩人,卻敢在清兵當中明目張膽的殺人?

然而,也正是如此,竟然無一人敢反抗。

可見軍心有多渙散,可見清廷有多不得人心。

雙喜等武官死透,奮力抽出刺刀,起身掃視:“諸位,俺叫張……彆管俺叫啥了,今天俺把話撂在這,他死死一人,恁們死死一窩,不信大可以跟俺動手試試。”

他和王隆不但背著莫辛納甘,各配兩把馬牌擼子,且包裡還有溫徹斯特M1897,更兼兩人身上都穿著戰爭之創皮子做的防彈馬甲,可謂是全副武裝,日本人所謂的輕騎兵骷髏作戰隊根本沒法比。

要真是動起手來,哪怕深陷重圍,兩人也有把握從這裡殺出去,因為清兵才剛醒,思維混亂,神誌不清呢。

一群清兵或懵逼,或是手按在槍上等待信號,一時間麵麵相覷。

那七人趁熱打鐵:“反清同M會的黃明堂,憑祥土司李佑卿,滇南會黨首領關仁甫……這些人今日全來了,就在後麵一裡外,此時不棄暗投明更待何時?”

……

黃明堂帶著眾人,來到了鎮北炮台後,懵了。

隻見雙喜和王隆坐在中央,正給一群清兵發煙點火。

角落裡,有個穿著武官衣服的屍體,倒在血泊中。

王隆正在白話:“都說日本人凶殘,結果俺一人偷偷摸了過去,一刀一個,給倆暗哨抹了脖子。雜種草的,殺進去之後,就這把槍,叫溫徹斯特,美國佬產的,俺扣住了扳機,滑這個塊塊就能連發,一掃一片,整個營地的日本鬼子都讓俺給清空了……”

黃明堂:“……”

看見一群人披星戴月滿臉疲色忽然出現,有清兵喝道:“來者何人?”

雙喜起身:“自己人自己人,黃都督,馮司令,現在大家都是自己人了。”

何武瞪起眼:“什麼自己人?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他氣啊。

這倆貨不但不聽調令,自作主張跑到鎮北炮台,這萬一打草驚蛇便失去了奇襲的意義。

黃明堂卻露出了笑臉:“名不虛傳,名不虛傳啊。”

真他媽是人才,不廢一兵一卒,就幫他們拿下了鎮北炮台。

隻是他的不廢一兵一卒,是不廢自己人。

而雙喜不廢一兵一卒,是不廢清兵。

他攔住何武,來到一群清兵當中,開始申明大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發表了一番聲情並茂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