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 79 章(2 / 2)

內史的臉色最為慘綠,各郡的畝產上報到長安,內史衙署需要派人核算,可他們去的是糧倉,是田間,不是百姓家。要說起來,人人歡欣的南陽大治,豈不是還有他的一份“功勞”?

李三耕血淚斑斑的冤情,如今寫成了一篇訴狀,遞到了他們手上。

劉盈低聲道:“卿等彆問為什麼隻有他一個訴冤的人。南陽不好逃,他瞎了眼,瘸了腿,去了半條命才來到長安,曲逆侯世子和董公都能作證,難道會是假的嗎?”

皇帝的聲音發顫:“錢武佞臣,公孫易助他為虐,何嘗不是佞臣。梁王發現了不對,公孫易卻聯其叔祖,欲以死諫逼朕,有此弟子,實乃儒門恥辱!太後說的處置,眾卿以為如何? ”

奉常叔孫通呆愣了許久,臉色忽而變得慘白慘白。

曹參率先摘掉官帽,跪在了地上:“臣等失察,以致南陽糜亂,欺瞞天子、太後,臣死罪!”

南陽發生那麼大的亂象,一個處理不好便會造成動蕩,何況在天下為之歡呼雀躍的時候,忽然來個潑冷水的反轉,他們的心哇涼哇涼。其餘二公九卿效仿曹參,深深叩首:“臣死罪!”

劉盈當即想要起身,被呂雉按住了手。

片刻她收回手,已過去半盞茶時間。劉盈這才繞過桌案,將他們一一扶起:“卿等失察,朕何嘗不是。而今最重要的是派出天使,將錢武等一眾官吏綁來議罪,再思慮如何安撫百姓,我與太後離不得眾卿。”

眾臣拜謝過後,依舊不肯起。禦史大夫周昌沉聲奉詔,一張臉似沾了墨,中尉灌嬰膝行出列:“臣今日點兵,立馬隨禦史大夫奔赴南陽!”

劉盈長出一口氣,呂雉輕輕點頭:“帶上訴冤的南陽百姓,記得幫他找到妻女。”

禦史大夫與中尉接過符節,先行告退。君臣就南陽的爛攤子議事,足足議了兩個時辰,待夕陽西下,叔孫通終於能有了上奏的機會。

同僚一一離宮,隻有他留在原地,白著臉拱手:“陛下,太後,如公孫易這般的弟子早已走入歪途,他出生淮南,拜師南陽,從未與長安有過來往……”

呂雉打斷了他的話:“若哀家沒記錯,公孫譽還是你的師叔吧?這難道不是儒門之過,難道不需反省嗎?”

叔孫通神色慘淡,恨不能生撕了公孫一族。

他叫公孫譽一聲師叔,不代表他們理念相同,實在是儒家勢弱,各大派彆有摒棄前怨的趨勢,等墨家顯現出蹤跡,往日看不順眼的各派更是警惕,彆彆扭扭團結在一塊,商議等儒門興盛了再謀其他。他不讚同親親相隱,更厭惡一群隻知道拖後腿的垃圾魯儒!

現在倒好,四個博士隻剩他一個獨苗苗,和墨家同為頭號大敵的農家也冒出了頭。

南陽郡的消息傳出,儒家將會受到毀滅性打擊,永遠洗不去這個汙名。更可怕的是陛下的失望與不信任,再這樣下去,離滅亡也不遠了。

叔孫通心絞痛起來,一個大男人恨不能暈厥過去,就聽太後意味深長地道:“都說秦滅於峻法,哀家卻覺得,變法本身不是錯。先帝誇奉常善於變通,奉常覺得呢?”

叔孫通愣愣地抬起頭。

變法……革儒?

.

一覺睡醒,連空氣都變得清新起來,劉越拋開兩個公孫的惡心事,背著小書包去上學。

今天皇宮的氣氛極其壓抑,梁王殿下又有一小段時間“失蹤”,賈誼晁錯雖然好奇,聰明地沒有問,呂祿卻是沒啥顧忌,興奮地問大王發生了什麼。

劉越比對了呂祿和曲逆侯世子,再次體會到陳買帶給他的安心與踏實,想了想,給他一個文藝的回答:“我的劍,又一次出鞘了。”

呂祿:“?”

他們正在去往天祿閣的路上,殊不知梁王太傅身旁多了一個重量級的退休返聘老師——前丞相蕭何。

蕭何臉色有些沉,又有些慚愧,顯然是知道了南陽郡發生的種種:“錢武此人,車裂不足以泄民憤。大漢立國方十幾年,除了南陽,又有多少這樣的事?”

張良道:“少數而已。就像雜草一樣,不遇火便會生長,但它的命運便是被人拔起。都乞骸骨的人了,養生之道才是真道,錢武不能再作亂,你該欣慰才是。”

蕭何覺得這話有道理。

見他想通了,終於可以好好做一個養生人,張良招招手,同蕭何竊竊私語:“太後派人同我說了梁王殿下的作為,你聽聽……”

包括他如何為了皇兄出氣,如何對待兩個公孫,蕭何思索了一會兒,溫和道:“大王孝順果決,卻不夠仁。”

“他拔劍,是怒公孫易死諫逼迫陛下;出腳,是怒陛下與太後受到罪臣蒙蔽,而非憐憫南陽治下的百姓。”

張良頷首,笑著開口:“今後不一定了。”

那篤定的姿態,看得蕭何一愣,既高興又感慨地說出心裡話:“子房真乃教育大家。不知你還收不收學生,把我那鑽錢眼的逆子收入麾下?如今他去了鄭縣,我怕他開設下任縣令是誰的賭局,從而引來眾怒啊!”

張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