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葉文秀,也是連聽帶猜,才明白個六七成而已。
帶一群外國來的土老帽吃老京城炸醬麵,去哪裡呢?
魏平安首選新成炸醬麵,出門直奔大柵欄。
外事辦乾事氣喘籲籲地追過來:“魏同誌,咱,咱們有車……”
“同誌,您怎麼稱呼?”
“我姓陳,單名一個軍隊的軍,這位是劉誌勇劉乾事,還有我們外事辦的翻……向導,葉文秀葉同誌。”
如果是十分鐘前,這兩位外事辦的乾事還吝嗇於自我介紹,但聽到魏同誌一擺開架勢,嘴皮子溜得跟禿嚕皮似的,三言兩語就把那幾個外國刺頭兒給捋的明明白白。
這心裡要說不服氣,那就是編瞎話。
但麵上是不會流露出欽佩之色的。
公事公辦而已。
“哦,陳同誌,咱們能提供幾輛自行車嗎?”
“自行車?這……”
陳軍和劉誌勇為難的互相對視了一眼。
“魏同誌,這個,不太合適吧?”
“入鄉隨俗,有什麼不合適的。我來時騎了一輛,他們四個人,給兩輛就行,你們要是騎車來的,就給他們勻一勻……”
真不是魏平安故意計算,但最後的結果就是葉文秀坐上了魏平安的自行車。
他給媳婦準備軟綿綿的後座墊子,被葉文秀魚躍而起,一腚就玷汙了。
坐墊:嗚嗚嗚嗚嗚……
見過一群老外嗷嗷叫著在京城胡同裡騎著自行車穿街走巷嗎?
就跟新時代的大院子弟那樣,無非就是沒穿將校呢。
嗯,這天,也不合適。
白毛黃毛迎風飛舞,這幾個外國青年就像是放飛了自己似的,特彆的開心,活躍。
每個人的車技都還不錯,班森因為騎得太快車鏈子掉了,竟然沒等到劉誌勇下車跑過去,就蹲地上自己上了車鏈子,又大腿一甩,騎車往前追去了。
“老陳,這些家夥真是前幾天那些特彆挑刺兒,特不好對付的外國貴賓?不會被掉包了吧?”
“你當外國人不懂自行車嗎?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要送報紙、送牛奶打工賺零花錢,自行車彆說上個鏈條,要是工具趁手,他們都能自己組裝、改裝……嗯,我是從外國報紙和雜誌上看到的……”
話出口,魏平安就有點後悔。
這可不是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國內大多數人都以為外國的水甜、飯香,過得都是天上人間呢。
壓根不知道國外的艱苦比國內可不遑多讓。
更彆提美國中部和西部,經濟遠遠落後於東部……
就相當於大西北的人跑到了印度阿三的首都似的。
除了風俗不同,社會地位其實很多都是相差不大的。
不然怎麼同頻,怎麼共產,怎麼成為同等階級的友人呢。
富人憐憫窮人,甚至不惜拋棄自己的身份地位去幫助窮人……那是極少數。
大多數富人跟窮人之間,隻是純粹的階級對立。
才會有那句:槍杆子裡出權利。
四輛自行車像脫韁的野狗似的,直奔前門外大珊欄。
胡同裡的新成炸醬麵,是一家五十多平的小食堂,白底黑字,寫著上下兩行,上麵一行就倆字:國營。
下麵一行是:新成削麵館。
這個牌子會持續60多年,成為後來大柵欄老字號京城小吃的標誌性餐館。
現在,還隻是在公私合營下,一間不起眼的小吃館。
四個老外在語言通順,溝通平等且隨意的魏平安指揮下,乖寶寶似的排排坐,等著投喂。
“夥計們,跟我學著,拿起筷子,攪拌……”
老外有樣學樣,雖然筷子用的不熟練,但也各有辦法,有一把抓樣式的,有雙節棍持法的,也有模仿成功但不夠機動的……
一時間,歡聲笑語不斷,連同刻板嚴肅的陳軍和劉誌勇也都跟著笑了起來。
氛圍相當的輕鬆。
這才是費迪南德他們希望的那種樣子。
這種融洽,也是外事辦努力希望能夠做到的。
“喔喔喔,實在太好吃了,嗨,夥計們,不要鬨了,真的,這味道,這味道,……簡直就是奇跡!”
艾利奧特舔了一口筷子上沾的醬,瞬間驚叫起來。
“這家店用的料是六必居的黃醬,六必居是明朝嘉靖九年成立的,換成現在的計時方法,就是1530年……距今天有近430年曆史……”
一連串驚歎聲從外國青年們嘴裡發出,然後就是吧唧嘴的聲音。
仿佛這樣就能通過味蕾品出420多年的韻味兒似的。
“不要光吃醬,也吃點麵。老京城炸醬麵這種吃法,傳說是麵條的……嗯,始祖。”
魏平安琢磨用詞。
他需要用美式英語表達清楚意思,讓多米尼克他們明白這道麵條的曆史底蘊。
對於缺乏曆史的國家長大起來的人,從細節處透露年代的底蘊,就是最傲嬌的裝13。
“始祖,我知道。”
班森很感興趣的聽,也積極響應。
嗯,有點捧哏的天賦。
“對,就是始祖的意思。”
魏平安一邊吃飯,一邊開始講解。
“麵條,起源於漢代,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了……”
來自於一群外國土老帽的震驚,然後……
吧唧吧唧……
吧唧吧唧……
“……當時所有的麵食都統稱為‘餅’,用水煮的餅叫‘湯餅’,早期是片狀,後來逐漸變成條形……到了魏晉時期,麵條的形態就成型了……”
“魏同誌,咱們不確定的事情,可不要胡亂跟他們說,萬一傳到國際上,是要給國家抹黑,要鬨笑話的。”
劉誌勇瞥見強行跟過來以為會鬨騰卻真的一言不發的葉文秀,小姑娘眸子裡隱隱有了讓他不舒服的神色,心有不忿,忍不住開口打斷了他。
裡麵有的意思,是魏平安說了英文,再用中文簡單描述意思,起初剛坐下還是葉文秀幫著小聲說幾句,後來魏平安說得太快,她也就泄氣了。
不是翻譯不過來,而是她也聽不太懂了。
所以魏平安乾脆就幫著兩頭翻譯。
反正就是坐著多動幾下嘴皮子,也稱不上負擔。
也就是因為這個,劉誌勇才能聽懂意思,也才能找到反駁的借口。
“北魏《齊民要術》有記載‘水引餅’,已經跟麵條極為相似了,晉束的(湯餅賦)中說‘懸冬猛寒,清晨之會……擎器者舔唇,立侍者乾咽……’劉乾事,我這可不是瞎說的。”
魏平安瞥了一眼劉誌勇,淡淡的說道。
陳軍瞪了一眼劉誌勇:“就你話多。”
感受到兩個同事投過來的目光,劉誌勇臉火辣辣的,特彆是葉文秀的眼神裡的那種淡然,讓他不由得打了個冷戰。
這麼熱的天,莫不是心寒了?
魏平安偷笑。
祝大家節日快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