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頒獎 數家報紙陸續報道(2 / 2)

帶著爹媽穿七零 醉魚仔 12821 字 2024-03-19

啥?啥啥啥?

台下的人比台上的人還激動,今天在比賽現場到處都是“相約奶茶”的字樣,他們也知道這叫奶茶的飲料不便宜,據說一杯差不多就要一塊錢。

這牌子的意思難道是可以到店裡免費喝三個月奶茶,一分錢不要?

不能吧?

蘇長河雙手下壓,示意大家安靜,他笑嗬嗬地表示,“沒錯,季軍的獎品就是相約奶茶讚助的免費券,足足三個月,折合杯數九十三杯,隻要拿著免費券去店裡,店裡所有的奶茶任選,不管價格多貴,統統免費!”

台上鄭東方三人滿臉喜意,那個奶茶他們今天也喝過,味道很不錯,九十三杯,一周喝一次,都能喝兩年。

其中一個人是京城人,早前他弟妹還提起過炸雞店,說班裡有同學買了雞米花和奶茶,他弟妹沒舍得買,隻能眼巴巴看著同學吃喝。現在好了,有這張免費券,他回頭就帶弟弟妹妹一起去店裡,去嘗嘗店裡麵最貴的奶茶。

反正所有奶茶任選!

台下的人更是“哇”一聲叫出來,那個羨慕嫉妒恨呀,三個月的奶茶,算算得多少錢呀!

有人懊惱:“早知道我再跑快點了!”這是跑完全程的三百多人中的一個,雖然聽說跑完全程也有獎,但肯定不能和前幾名相比。

季軍的獎品都這麼豐厚了,也不知道冠亞軍是什麼獎品?

讚助的錢是以相約奶茶的名義出的,冠亞軍的獎品當然也和奶茶有關係,其中亞軍兩人,每人獎勵免費奶茶券半年,冠軍更是翻了一番,足足獎勵一年的奶茶!

冠軍的獎品一公布,台下圍觀的人眼珠子都瞪大了,學生們更是嚎叫起來。

“我去!一年,一年啊!三百六十五杯,這得喝到猴年馬月去!”

誰也不會天天喝奶茶,就算天天喝,也能喝一年,要是一周喝一次,能喝九十個月,也就是七年多!大學都上完了!

還有去過炸雞店的人算了一筆賬,店裡最貴的蛋糕奶茶一塊六毛九,按一塊五算,三百六十五杯就是五百多塊錢。

五百多塊錢呀!

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年的工資都沒有五百,這學生跑跑步就掙了五百多?

不怪學生們鬼哭狼嚎,就是大人們也忍不住想嚎,為什麼是大學生馬拉鬆?他們怎麼就沒機會參加?他們也是跑步健將啊。

有五百塊錢在前麵吊著,彆說跑步健將,飛毛腿都能出幾個。

冠軍同學呲著一口大白牙,一揮手,“咱們班的兄弟姐妹們,明天我請大家喝奶茶!”

“嗷嗷嗷!”他的同班同學興奮地直接衝上台,一群人將冠軍同學拋了起來。

趁著大家高興,蘇長河宣布最後一項獎品,“所有跑完全程的同學們將獲得榮譽證書,以及馬記炸雞店全家桶一份、奶茶任選一杯!”

這下子,嗷嗷叫聲更是此起彼伏,更多人衝上台,蘇長河本來還笑嗬嗬地看他們狂歡,見眾人朝他走來,意識到不對。

“等下,等下,衝我來乾啥?你們彆過來啊——不要,不要啊!我恐高啊啊啊!!!”

圍觀眾人紛紛笑了起來,廣場上一片歡聲笑語。

“哢嚓!”

《人民日報》的兩個記者一直蹲到了頒獎儀式,拍下了今天的最後一張照片。

頒獎儀式結束後,大家各回各家,兩個記者也趕回報社,兩人一回來就找到主編,“主編,主編,大新聞,大新聞啊!”

第一屆大學生馬拉鬆比賽結束了,但給人民群眾帶來的談資卻遠遠沒有結束。

先是好幾家報紙陸陸續續報道這場比賽——

《青年報》:第一屆大學生馬拉鬆比賽圓滿舉辦;

《京城日報》:馬拉鬆精神:堅持就是勝利;

《生活時報》:第一屆大學生馬拉鬆昨日在京舉行,數千大學生參加。

還有廣為人知的《人民日報》,足足用了一整個版麵來報道這場馬拉鬆比賽,從全體成員共唱國歌,到數千大學生爭先奔跑,直至最後兩個領導和莊教授給冠亞季軍頒獎合照。

其中還插敘了現場的安排,譬如白大褂的醫療隊,紅馬甲的誌願者,以及蘇長河和兩個外國人邊跑邊說話的場景。

報紙上盛讚當代大學生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堪為祖國之未來,必將承擔起祖國發展的使命與責任。

《人民日報》幾乎是各大單位必備的報紙,這篇報道便隨著《人民日報》傳遍大江南北,整個華國都知道了京城的大學生們舉辦了一場長跑比賽,幾千人參加,上萬人圍觀,連外國人都參加了。

要說這個消息,大家什麼感受?京城以外的各個大學的學生們跟吃了檸檬似的。

同樣是大學生,你們也太秀了吧?我們還在學習,你們都上《人民日報》了!

也有人說:“這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要不是他們在首都,《人民日報》怎麼會注意到他們搞什麼活動?”

有人不讚同,“得了吧,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報紙上說的這個馬拉鬆比賽也沒見彆人想到,看看人家這安排,你就說讓你來辦,能辦成這樣?”

嚴教授還沒進教室就聽到學生們的爭吵,他走進教室,放下課本,問道:“剛才你們在說什麼?”

一個學生站起來,“嚴教授,是《人民日報》上的一篇報道,京城的大學生們聯合舉辦了一場長跑比賽。”

京城的大學生?嚴教授想到去京城上學的兩人,有一種莫名的預感,這事應該和長河蕙蘭有關。

下課後,嚴教授從辦公室找到這幾天的報紙,一翻開《人民日報》,就看到正中間的一張相片,正是一幫學生排排站唱國歌的那張相片。

蘇長河就站在正中間。

嚴教授又看了看其他幾張照片,找到了穿著白大褂、已經有醫生氣勢的蕙蘭。

他仔細地讀起報紙,從頭看到尾,眼神裡溢出笑意,讀到最後,眼角眉梢皆是笑意。

他就知道他們有能力,果然,就像那句詩說的“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嚴教授看完報紙,將報紙疊好,塞進包裡,帶回去給老伴看,嚴師母高興不已,“哎呀,他們怎麼這麼能乾?這上麵的蘇同誌就是說的長河吧?哎呦喂,這份報紙得收著,得好好收著!”

前進大隊也有人說起同樣的話,“必須好好收起來!”

一般來說,鄉下人很少接觸報紙,前進大隊是個例外,他們有個加工廠,和外麵好些廠子都有業務往來,隊裡的人也經常在外麵跑。

跑得多了,消息就靈通,更何況當初為了培養隊裡的年輕人,蘇長河還在辦公室置辦了個閱覽角,放的就是各種報紙,走之前他還叮囑衛陽,記得及時買報紙。

所以,前進大隊的人看到報道並不比彆人遲多少,馬老爺子抓著報紙,叫隊裡的小子,“去公社買相框,這可是《人民日報》,必須得好好保存!”

馬七叔不滿道:“你先讓我們看看,我還沒看仔細呢!”

“你又不認識多少字……”

“不認識字咋了?我還不能看看照片啊,馬有正,快拿過來!這是咱隊裡的報紙……”

“哎呦行行行,給你給你,你彆弄壞了!”馬老爺子不舍地把報紙遞出去,心想,還是得多買幾份,等會兒就找衛陽紅兵他們說一聲,下回進城可彆忘了。

馬老爺子微微歎了一口氣,老婆子他們在京城肯定方便多了,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

還真不是,這一期的報紙銷量激增,就像嚴教授家、前進大隊還有滬市老蘇家,凡是和蘇長河馬蕙蘭有關係的人家,看到報紙能不買嗎?

那報紙上可是有兩人照片的!

同樣的道理,其他學生的家人親戚朋友能不買一份報紙?第一張唱國歌的照片是從對角線位置拍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照片上,哪怕小了點,也是上報紙不是?

更何況這可是他們家孩子舉辦/參加的活動啊,報紙上都誇他們孩子年輕有為,是祖國的未來。

就說放誰家,誰能忍住不收藏?

除了收藏,是不是還得向親戚朋友宣傳宣傳?

“沒錯,三姑婆/四舅奶……我們家三兒上報紙上啦!《人民日報》!”

被誇獎的當事人們喜氣洋洋,生動演繹了什麼叫人逢喜事精神爽。這幾天京城各大高校校園裡氣氛格外和諧,以往互相看不慣的人也不陰陽怪氣了,還友好地打招呼,“喲,你也是來買報紙的吧?正好我這多買一份,喏,勻給你!”

而各大高校頗有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他們啥也沒乾,這就被誇獎了?誇學生不就是誇他們嘛,沒差!

尤其是京大,他們才真是餡餅直直地往頭上砸,要知道提議和主辦這場活動的學生主要都是他們學校的,當初學生們向學校申請辦活動,學校也很猶豫,有時候不乾不錯,乾得越多錯得越多。

沒想到這幫學生們不僅沒出錯,還得到了數家報紙的表揚,更甚者,上麵的大領導也聽說了這件事,在會議上還誇學生們敢想敢做。

京大頭一次體會到躺贏的感覺,真是做夢都能笑醒,校領導特彆叮囑,讓老師們積極配合學生們辦的《青年報》的工作。

這個報紙,也很為學校爭光添彩嘛!

蘇長河本人更是在校領導跟前掛了號,校長誇道:“這個小同學很有想法嘛!”

當然,這一切蘇長河暫時還不知道,他正忙著招待他的外國朋友。

就喜歡這種說話算話,說來做客就來做客的朋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