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產生美, 此話誠不欺我。
蘇長河在心裡搖頭晃腦地感歎。
出差幾天再回來,大隊的同誌們對他十分想念哪,一個個都圍上來,這個叫“長河哪”, 那個叫“蘇知青呀”。
好吧, 蘇長河得承認, 大家夥想念的不是他,而是養殖場。
蘇長河理解他們急切的心思,叫小舅子把他們的行李扛回家,一揮手:“開會去!”
老少爺們齊齊跟上,蘇長河突然想起什麼, 回頭找到馬老爺子, “……爹, 下工了吧?”
往常每天中午十一點多, 敲下工的鑼, 今天還沒聽見響呢。
老少爺們又齊齊看向大隊長, 馬老爺子板著臉:“今天先下,下午都早點上工!”
大家夥一陣叫好, 現在誰還有心思乾活啊?
馬老爺子點了兩個年輕小子,讓他們先去把農具都收到庫房,然後自己背著手, 用一種看則不慌不忙實則三步並兩步的速度趕上大部隊。
前進大隊的大隊部聽著高大上,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土坯房,和隊裡大部分人家沒什麼兩樣,甚至還更小一些。
屋子裡一張四方桌,幾條長板凳,大隊會計有田叔拉著蘇長河讓他坐在上首, “今天這個會主要是你來講。”
馬老爺子、馬七叔、有田叔幾個老頭坐在桌邊,剩下的人,凳子上能擠一擠就擠一擠,擠不下的就站在後麵。
剛開始蘇長河一家去滬市,隊裡沒幾個人知道。蘇長河決定得很突然,頭一天晚上想好,第二天早上找馬老爺子開介紹信,一家三口就出發了。
後來隊裡人發現他們不在家,一天兩天沒回來,三天四天還是不見蹤影,又趕在養殖場的事剛提出的時候,大家當然好奇,一問馬老爺子才知道,原來他們去了滬市。
“哦,去滬市了啊……滬市?!”
前進大隊的人沒見過世麵,字麵意思的沒見過世麵,有的人縣城省城都沒去過,更何況是與首都齊名的滬市。
一見蘇長河他們回來,可不是好奇滿滿。
“養殖場的事找著什麼技術員什麼磚家了嗎?”
“滬市長什麼樣兒啊?比咱公社是不是好看多了?”
旁邊有人反駁:“什麼比咱公社?你個土包子,肯定比縣城省城還好……”
你一言我一語,屋裡比八百隻麻雀還熱鬨。
馬老爺子拍拍桌子,喊道:“靜一靜,都靜一靜!你們一人一句,讓長河回答哪個?都安靜,聽長河說!”
大隊長說話還是管用的,老少爺們都安靜下來,一雙雙眼睛都盯在蘇長河身上。
彆說,還有種開新聞發布會的感覺。
蘇長河開始“彙報工作”,他知道大家著急也不賣關子,便直接道:“辦養殖場並不是簡單的買苗、育苗、飼養、銷售,真正要把養殖場做好做大,每個環節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指導……”
蘇長河換了個大家更容易理解的說法,“比如說孵蛋,大家家裡養過雞,應該都知道,並不是所有孵出來的小雞都能成活,一般來說,十隻小雞可能隻有五六隻能活下來。這個數據聽起來是不是好像還行?”
大家夥點點頭,都能活下來一半,還不好?
蘇長河笑了笑,“如果放到養殖場,還是這個成活率,那麼我們孵化一百隻,一千隻,甚至一萬隻雞,要損失多少?”
屋裡響起嗡嗡聲,大家夥手指比劃著,嘴裡嘀嘀咕咕。有田叔是隊裡唯一一個會扒拉算盤珠子的人,他的手指在桌上劃了劃,算出結果,心裡就是一驚。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要是孵一萬隻雞,豈不是要死四五千?
可不就是?蘇長河繼續往下說,“所以怎麼讓更多的小雞活下來?在飼養過程中,怎麼喂食才能讓雞長得更快?怎麼去調節雞的產蛋周期,讓雞下更多的蛋?”
“還有像怎麼預防雞生病,在雞生病之後又怎麼救治?這些都是問題!”
“養殖場是我們大家的,以前我們各家自己養雞,頂多七八隻,雞要是病死了,損失也不是很大。但養殖場不一樣,你們想想,上千隻雞要是病死,咱們不僅白乾一場,前期的投入都完蛋!”
大家想可不是,彆說上千隻,就是幾百隻雞死了,他們也得心疼死。
所以,才要學習如何科學的養殖,“這也是我為什麼要特地跑到滬市去找專家請教,人家是專業人才,專門研究這方麵的……”
大家夥聽著,心裡暗暗咂舌,沒想到養個雞還有這麼多學問。
馬老爺子擔心道:“長河啊,那人家專家告訴你了嗎?”人專家跟咱非親非故的,能願意教咱嗎?
“嚴教授可是滬市農業學校的老師,人家的人品是這個!”蘇長河比了個大拇指。
“一開始人也不願意搭理我,後來一聽我是為了我們生產隊發展副業,特彆認真負責的給我指導,還打招呼讓我進滬市養殖廠看看。”
蘇長河又給他們講了講人家那大型養殖廠子是什麼樣,雞舍、飼養舍、加工車間、辦公室、食堂、車庫……
應有儘有。
和人家那養殖廠相比,他們小打小鬨的這個,頂多算是家庭小作坊。
老少爺們已經聽得隻知道“謔!”
“長河叔,咱們的養殖場什麼時候能像他們一樣啊?”站在後麵的一個年輕小子激動地問,那麼大的養殖場,還有車間,要是他們也能那樣,都不用下地乾活了!
這小子想的挺美,蘇長河不打擊年輕人的積極性,夢想還是要有的嘛!
他笑著說:“飯要一口一口吃,房子要一塊磚一塊磚蓋,咱們的養殖場才剛剛開始,將來什麼樣還不一定,說不定有一天就能發展成像那樣的大型養殖廠!”
大夥都笑了起來,除了幾個傻乎乎的年輕小子,沒人相信這話會實現。
眼下,他們隻期待養殖場建好,年底每家每戶能多分個十塊八塊。
今年十塊八塊不一定,到明年,肯定沒問題。
走之前,蘇長河就已經和馬老爺子他們商量過養殖場後續的分紅方式。養殖場雖然是前進大隊集體的,但是並不歸在大隊的公賬上,分紅也不是按照工分,而是按照各家所占份額分配。
簡單來說,就是到年底,賬上的收入扣除養殖場基礎建設費用、養雞成本、員工工資以及來年周轉資金等,剩下的利潤按份額分配到各家頭上。
至於各家占多少份額,蘇長河就不管了,有馬老爺子他們操心,他要管的就是在秋收前,趕緊把養殖場建起來。3-6月是育雛的最優期,儘快建好,今年還能趕上育雛最優期,年底肉雞成熟,說不定正好能趕上春節市場。
蘇長河回來的時候在縣城已經聯係好了磚廠,他叫馬向華:“大哥明天帶兩個人先去磚廠把磚拉回來,這次先蓋個兩個雞舍,一個飼養,一個育雛……蓋的時候爹安排下人?”
馬老爺子和馬向華都道:“好。”
蘇長河又說:“之前就跟大家說過,咱們養殖場剛開始,需要的人不多。現在先要一個飼養員,先跟我學,養殖場裡育雛飼養這些事暫時就是我們兩個的活,到後期人手不夠,再繼續招人。”
“哦對了,飼養員好好學,後期抽時間還要到滬市進修。我跟滬市養殖廠那邊的人說好了,到時候我們過去,給他們的老員工打打下手。”
“彆傻乎乎地以為說打下手,就真去打下手啊,讓你們過去是想把人家老員工的本事學來!”
大家夥發出一陣快活的笑聲,“那得找個機靈的!”
“是啊,人得機靈,還得讀過書認識字,不然你們想想,到時候記不住,想寫下來,還不會!要是再去請教大學老師,人老師一問三不知,說的都聽不懂,不是耽誤事兒嗎?”
“反正你們回去都好好想想,在養殖場上班,以後就沒辦法拿下地的工分,養殖場的活也不輕鬆,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壞,願意的人回頭找我報名,咱們擇優錄取。”
有人又問擇優錄取啥意思,還有人有其他疑問,蘇長河又解釋了一番,等這場會開完,都已經過了吃飯的點。
大家夥下午還要上工,都各自回家,馬向東總算逮著空和他姐夫說話。
蘇長河早看出他有話說,一下車,這小子就著急忙慌地躥過來,當時大家夥都在,都急著呢,他就說等會兒,等開完會。
現在會開完了,蘇長河道:“邊走邊說。”他也沒吃飯,也餓著肚子呢。
馬向東像是不知道從哪裡說起,他組織了下語言,“姐夫,紡織廠說話不算話!”
蘇長河差點笑了,這話怎麼這麼孩子氣,“哦?什麼情況?”
馬向東憤憤不平,“他們和我們說好了送雞蛋雞鴨過去,結果突然不要了,我打聽了,他們收了彆人的貨!”
蘇長河從第一次給紅旗紡織廠送貨,就做過這種心理準備。現在又不是後世,甲乙雙方簽訂供貨合同,他們之間全靠口頭約束,約束力全靠自覺,真發生這種毀約的事,還能找派出所去?
蘇長河可沒忘記,他一開始乾這個可不是合法生意。
他倒不至於生氣,隻是有些疑惑,當初給紡織廠送貨走的是馬副廠長的關係,他和負責采購的朱主任也有幾分麵子情,人家怎麼會突然違約?
除非……新的供貨人關係比他還硬。
“知道是誰給他們送貨嗎?”
“不知道,”馬向東看了眼他,躊躇片刻,“……衛陽知道,衛陽跟他們一夥的。”
“什麼?”
“他就是認識他們!”
蘇長河不相信,認識不代表就是一夥的。難怪回來之後,一直沒看到衛陽那孩子,他還以為人家避嫌,不好聽前進大隊內部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