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喜劇+懸疑,反轉反轉再反轉(1 / 2)

罵誰實力派呢 胖一點 6491 字 2個月前

無獨有偶,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首映典禮的觀眾看的哈哈大笑,影評人都在刷刷在本子上做理解。

……這場戲說的是眾人都是普通人,小人物】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每個角色都有一定程度借鑒的原型,爛片王導演是王胖子本人,夢蝶說的是阮玲玉,也可能是劉濤,小達和關老師的範圍就比較多了……】

除了原型,還諷刺了一些業內現象,找噱頭熱點拍電影、女明星嫁大款、大明星耍大牌打人……】

最厲害的就是小達,說的是那幫明星去好萊塢,明麵風光,實際上給人當配角龍套,還演日本人,諷刺的有點多啊,國際章?李小龍?………】

好家夥,真不怕得罪人啊……】

如果魏陽能看到這些記者寫的評論,肯定第一時間反駁,有些時候不要聯想這麼多。

包括原版電影上映時,是很多人對這部電影解讀的特彆誇張,一些諷刺現象也就罷了,還有把很多娛樂圈黑幕也都往上麵套,逼的主創都出來表示外界過度解讀。

些許諷刺在娛樂圈是很正常的,很多導演都玩過,早期港片那邊更是玩的非常嗨,較真的真不多。

即便有真生氣的,魏陽也不是特彆在意,畢竟他也不是小趴菜。

但有些人他不怕,有些人他是真招惹不起,也沒必要招惹,比如李小龍。

不管這個人爭議與否,他的擁躉和粉絲是非常誇張的,大眾緣也特彆棒。

諷刺陳大導和國際章,搞不好還有人誇他,但要沾上這位,哪怕是魏陽也要狼狽一陣。

所以吳景這個角色,魏陽的意思是和他自己捆綁,回頭宣傳的時候,也往他闖蕩香江不受待見的事扇一扇風,借此諷刺一些現象也可以接受,但不要和李小龍有掛鉤。

無數人用血一般的教訓告訴魏陽,惹誰不要惹這些已經過世的,很容易一身騷。

所以其他問題魏陽可以不管,但要有人往這方麵帶節奏,魏陽是肯定要出手乾預的。

在說回劇情,經過大亨的演講之後,所有人雖然難堪,但也認清了現實,這確實是他們翻身的依仗,隻能牢牢抓住。

這時候的劇情,也徹底走向了探案尋求真相的節奏,各位主創鬥嘴打鬨的同時,確實也挖出不少線索。

相比於前麵,中段的劇情稍稍壓抑了一下,增加了不少懸疑元素,但包袱始終不少。

這種喜劇+懸疑的結合,從架構上並不算複雜,以往也有不少類似的例子。

很多題材,都是如此易學難精,懸疑+喜劇的模式不難模仿,怎麼保證兩個題材發揮本身優勢,同時又優秀結合才是關鍵。

不管是懸疑還是喜劇,看似輕鬆,但實際上門檻都不低。

嫌疑想要拍好,得邏輯嚴密,環環相扣,喜劇想出彩,也要既好笑又自然,不能硬尬笑點,如果是院線電影,還要考慮商業屬性。

在魏陽看來,在這方麵結合的最好的,無疑是《唐人街探案,直接將懸疑+喜劇這個模式發揚光大。

而《揚名立萬也算是這個模式的精品之作了。

懸疑方麵沒有大的漏洞,緩緩展開,有理有據,節奏拉的也不錯。

喜劇方麵不算特彆搞笑,但包袱不斷,點到為止,融洽自然,甚至由於緊扣現實題材,還有那麼幾分《讓子彈飛式的薑聞式幽默。

很多影評人看到這部電影,都或多或少的覺得,有薑聞的影子在。

這並不是誤解,原版主創親口承認,創作電影時多多少少有那麼一些影響。

畢竟那時候的《讓子彈飛可謂是“網絡聖經”,兩部電影又同時有鬥智、群像、抗擊權貴、民國等要素,薑聞的北洋三部曲如此經典,很難不模仿一二。

這點魏陽自己也沒有否認,之前在一個節目裡就公開承認。

自己非常喜歡《讓子彈飛,電影有借鑒模仿薑聞的風格,甚至找葛大爺和薑武,也有相關私心。

不過模仿歸模仿,但更多的是台詞和包袱,兩個電影的本質還是有很大區彆的。

隨著劇情的展開,三老案的真相也開始緩緩出現在大家麵前。

段龍飾演的凶手,是個軍人,後來和戰友\/上司的女兒夜鶯來到魔都,後者喜歡唱歌,就在夜總會比賽,沒想到被三老看中,請到包廂,肆意淩辱。

等到凶手發現,已經為時已晚,悲憤驚怒之下將三老和所有人殺死。

但又不想讓夜鶯的清白名聲受到影響,就想辦法把夜鶯的屍體轉移,自己偽裝成劫財殺人。

如此,誰也不知道有一個女孩曾受到侮辱,隻有一個為了錢殺了三老的悍匪。

萬沒想到,這個案子被陸大亨看中,想要改編成電影,還把凶手和凶案現場全弄來了。

正好凶手覺得有些地方還不完美,趁此機會,打算把所有漏洞補上,結果碰上了男主編劇眼光精準,抽絲剝繭,從種種細節上把案件複原了。

這個案件真相,讓所有觀眾心裡戚戚然。

之前通過種種細節,很多人就已經意識到這個案件並沒有表麵這麼簡單,考慮過冤案,也考慮過是什麼仇殺或者是派係鬥爭,結果沒想到竟然是這麼一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