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 番外·後世論壇(修諡號)(2 / 2)

“嗚嗚嗚我去搜了一下仁徽和孝貞景皇後臨終對話,半夜哭成狗,太感動了!在帝王家也能這樣相濡以沫、白頭到老真的好難得啊。”

“你們沒人覺得孝貞景皇後好像穿越的一樣嗎?很多野史都說牛痘、海貿、蒸汽機這些都是她給出的主意,她還寫過《治蝗略》,入宮之前在歙縣還幫她爹程世福做了很多民生好事,幫助歙縣脫貧,自己當了皇後沒幾l年就開始設立女官,這妥妥的大女主穿越文好不好!”

“樓上,你都說是野史了,可信度存疑。”

“歪樓了吧?不是在討論為什麼程佳氏能從一個小格格當上皇後嗎?”

“說到這個,你們有沒有見過仁徽自己畫的、還有讓宮廷畫師、外國傳教士畫的孝貞景皇後的畫像啊?下麵國畫仕女圖風格的是仁徽帝親筆,工筆畫風格是宮廷畫師畫的,然後!重點來了!看這個素描風格的!啊啊啊啊啊啊!孝貞景皇後也太美了吧!她畫這個畫像的時候是五十一大壽的時候,五十一歲啊!我還以為才三十!真的美到我心肝顫抖、口水直流![貼圖][貼圖][貼圖][貼圖]”

“不敢想象孝貞景皇後年輕時有多美。”

“+1,我這有AI複原圖,但感覺真正的孝貞景皇後肯定比AI美。”

“怎麼這麼驚訝啊,你們不知道孝貞景皇後的美麗是出了名的嗎?仁徽當太子的時候可能還收著點不敢誇太過,導致登基以後放飛自我無時無刻不在誇老婆,當眾誇孝貞景皇後的美貌大概誇了也有一百次吧,說她賢惠、淑善、窈窕、秀麗、脫俗等等,禦製詩裡寫給皇後的就有三十二首,每一首都各種角度誇誇誇,本來正史是沒有記載過孝貞景皇後的名字的,但仁徽給孝貞景皇後寫信、刻章、寫藏頭詩,一口一個阿婉,於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皇後的真名了。”

“笑死,這皇上好肉麻啊!”

“我要是有這樣又漂亮又溫柔的老婆,我也忍不住天天誇啊!

“你們想看皇後年輕的模樣,那看固倫長公主不就好了?聽說長公主和皇後長得很像的。仁徽剛登基那年不是把所有孩子都叫齊,讓西洋畫師畫了一副油畫全家福嗎,現在那幅畫都還掛在坤寧宮呢【貼圖】,就是這個,畫得挺逼真的,那時候長公主好像也才三十來歲?”

“三十歲和十五歲不同啊,想看的是十五歲的皇後!”

“港真,看上麵那副油畫,皇後和長公主真的長得好像!基因真的好神奇啊,就是長公主好像曬得有點黑,草原上紫外線太強了吧23333,不過這母女倆都是眼裡有光、清澈又明亮的大眼睛,看來皇後在宮裡也過得很滿意,否則不會五十多歲了都還像少女一樣的神態。”

“你們都在看皇後和長公主,沒有看到三公主嗎,哈哈哈哈我的媽呀,三公主怎麼跟康熙的畫像一毛一樣啊!笑死我了!還以為康師傅穿女裝。”

“仁徽老了也還有點帥哎,好高啊他,穿這種杏黃色的常服很儒雅溫柔的感覺,然後他戴這種掛鏈子的老式西洋眼鏡也太有感覺了吧!”

“回樓上,我去故宮看過這個眼鏡,展覽介紹牌上寫那個是老花鏡哈哈哈!”

“笑死,美大叔的濾鏡瞬間破了哈哈。”

“除了這張畫像,還有帝後二人穿大婚吉服的畫像!【貼圖】,仁徽他真的好愛,因為程佳氏入宮時隻是格格,他和程佳氏是沒有辦過大婚典禮的,為了彌補孝貞景皇後,他將生母赫舍裡氏和康熙大婚的坤寧宮東暖閣給孝貞景皇後當日常起居的房子,後來還找機會和孝貞景皇後一起畫了一張這樣的巨幅畫像,像不像我們爸媽當年沒有辦婚禮,老了補拍婚紗照的感覺?這畫像一直掛在圓明園的九州清晏哦,門票二十可以隔著圍欄看一眼,非常大!畫得很漂亮,很震撼。”

“仁徽真的把有關皇後的東西都保存得好好啊,不管是起居注、史料都很多有關皇後的記載,這比以前所有的後宮妃嬪加起來都多,仁徽好像就是要後世的人都知道他的皇後有多好一樣,後來皇後先他一步離世,他本來很健康的身體立刻直轉而下,很快就白發滿頭、無法起身,但他就這樣都還親自給孝貞景皇後寫祭文、送葬(孝貞景皇後的葬禮是僭越逾製了的,花費銀兩巨大,若是樓上那個說仁徽勞民傷財的朋友知道肯定又有話說了,但仁徽就是想將能給的死後哀榮都給皇後,他親自操辦完皇後的喪禮後自己也不行了,跟弘晳說,皇後走的時候是三月二十八,這是他永生難忘的日子。因為當年,皇後應選入宮,指入毓慶宮那一天,正好是康熙二十八年的三月二十八。”

“康熙二十八年的三月二十八,十五歲的少年遇見了他此生命定的愛人,從此相隨相伴七十三年,中間風風雨雨曆經了那麼多,他們從未分離過,但今天皇後走了。”

“‘朕隻期望有一日能與皇後在另一個世界重逢,彆無遺憾了。’仁徽的原話哦。”

“把樓上那個叫‘南風手殘誌堅’的姐妹叉出去,你看你是想哭死我。”

“那麼會寫你多

寫點啊!誰給樓上的樓上那位南風姐妹遞根筆,讓她從帝後二人相識的那一天寫起啊!我想看他們一起度過的那一個個春夏秋冬,嗚嗚嗚,我哭得好大聲。”

“+1,還有我想看《何保忠自敘》裡仁徽在孝貞景皇後病重時對話的白話文,哪個姐妹有?我找遍了全網都隻有文言文,我比較沒文化,一下皇後一下皇太後,有點看不懂。”

“姐妹,因為仁徽效仿康熙在江山穩固的時候早早就禪讓歸政了,他們兩個晚年還周遊全國了呢,所以以何保忠的口吻,稱呼孝貞景皇後為皇太後,但以仁徽的口吻,卻還親昵地喚她皇後、阿婉,所以那本書裡稱呼是挺複雜的,下麵是我自己翻譯的,你將就看吧?”

“春意正濃的日子,圓明園的梅子剛泛黃,正好是傍晚時分,透過竹簾往外探看,正下著稀疏的春雨,就是在這樣一個有些冷、潮濕的春天,皇太後病得愈發重了。”

“皇太後此病是去年冬天偶感風寒之後留下的體虛之症,但太後為人素來豁達,即便病痛在身,仍常笑稱‘能活到此歲數,已承天之眷佑,不敢再多妄想。’,唯獨太上皇時常因此怔忪不語,回頭便命皇上加緊修整皇陵,並要求與太後死後同衾,讓工匠將太後棺槨之位安置在同一墓室,不必分隔兩間。”

“三月末,太後病篤。”

“太上皇親侍湯藥,以蜜糖哄之,言語諄諄,猶如哄騙幼童,待太後服藥昏睡,又轉身黯自垂淚,對我說‘何保忠,朕與太後七十餘年未分離過,如今想到要分開,便心如刀絞。’頓了頓又道,‘你去取把剪子來’,我連忙取來,隻見太上皇悄悄絞下一截太後的發,藏與貼身荷包之中。又捧著荷包呆呆不語。”

“等到三月二十八日那天,太後忽而回光返照,精神異常好,能開口與太上皇說話,太上皇執著她的手說‘阿婉,下輩子你再嫁給我,我們再做一世夫妻,可好?’,太後笑著頷首說好,旋即又伸手為太上皇拭淚道,‘二爺彆哭,我定在下頭等著你,你慢慢來,不著急。’”

“三月二十八日昏時,皇太後薨逝。”

“快把這位姐妹的筆收了,彆讓她寫了,我不行了。”

“真希望阿婉和她的二爺真能有下輩子啊。”

“會有的。”貼子裡,ID名為‘南風手殘誌堅’的網友回複道。

“他們下輩子,一定會很好很好的。”!

南風不儘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