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治蝗 程懷章並不是個傳統意義的文……(2 / 2)

“五、蝗蟲可食,前朝《醫藥本紀》中記載,蝗蟲可與蜜、當歸、黃芪相和搓成藥丸,有壯陽強腎之效,大補!”

張地主更激動了,悄悄叫來家中總管,要名下所有佃戶捕了蝗蟲都不許棄之,裝在袋中收到自家生藥鋪子裡用來製蜜丸。

管家麵露驚訝之色,沒忍住上下打量著張地主:“老爺您怎麼……”需要那麼多嗎?

張地主氣得一個巴掌蓋過去:“蠢貨!看我做什麼!我都半截身子入土之人了,還壯什麼陽,你等著吧,以後咱家這蝗蟲壯陽大補丸,定然大賣!”

這樣的場景在不論貧窮富裕的家家戶戶都上演著。

海寧這邊有張廷玉這個身家富裕的世家子撒出大把錢,派人為海寧百姓去外地四處購鴨買鳥,還放出話來,多種大豆的人家都給銀子補償,農民們聽話地種上了大豆,每家每戶都養了一群雞鴨和鳥(因災年貧困無力購鴨、鳥者由官府免費發放鴨苗),等到夏日六七月,鴨子也養大了,土裡沒殺儘的蟲卵孵化出的蝗蝻紛紛冒出頭來,海寧各縣官紛紛親自下地督促農佃牧鴨捕蝗,不過六日就被吃了個乾淨,夏季又播種上的夏稻禾苗未損。

百姓頓時歡騰一片。

浙江其他州縣也得了趙申喬的督促,或多或少都用了幾樣法子,這次蝗災發現得早、治得也早,因此本地生發的蝗蟲未造成大災,但蝗災並未過去,等到了秋日,從北方飛過來的飛蝗又來了,這下在籠子裡養了大半年各式各樣的鳥祖宗全都被放飛天際,好似一支憤怒的大軍衝殺進了黑霧之中。

除了放鳥,程懷章還讓張廷玉放出話來:“捕飛蝗一斤給錢十文。”這樣鳥捕與人捕多管齊下,想來這蝗蟲定能捕儘。

張廷玉頓時瞪圓了眼:“我哪來這麼多銀子!”他之前為了說服那些百姓種大豆、買鴨子就已經撒出去好多銀子了!他今年的俸銀倒貼都不夠!

程懷章輕咳一聲:“寫信回京跟先生要一些,就一些。”要當個好官是很費銀子的,要不程世福怎麼會將吳氏的嫁妝都揮霍乾淨了呢?

“你怎麼不寫信回京啊!”

“你是知府,我是禦史,合該是你要嘛。”

“這下你倒分得清楚!”張廷玉罵罵咧咧先跟友人借了些銀子支應,果真依言寫信回家要錢了。

寫完家信,張廷玉又捧著那本《治蝗略》反複研讀,奇怪道:“這蝗蟲可壯陽的說法究竟哪裡來的?怎麼我沒見過那本叫《醫藥本紀》的書?也不知這書是何人所著,我命人找遍了海寧的書局都未曾尋到。不過我問了幾個徽州來的人,他們倒都說有這麼一回事。”

程懷章假裝沒有聽到,正認真將此番治蝗的過程記錄下來。

他要怎麼跟張廷玉解釋,這是他長姐為了勸服百姓克服“不能吃蝗蟲否則會被蝗神降罪”的恐懼而想出來的損招呢?不論是什麼《醫藥本紀》或是蝗蟲可壯陽一說都是她長姐大筆一揮胡編亂造來的,而大多數百姓連字都不認得,聽官府這樣說,自然就信了。

至於為何徽州人都信誓旦旦說有這麼一回事,自然是當年從歙縣流傳出去的“偏方”了,但這一說法在歙縣流傳開以後,男人們捕蝗蟲可勤快了,都不用官吏三催四請了,生藥鋪子也發了一筆橫財,那麼多年歙縣出品的蝗蟲壯陽大補丸也沒吃死過人,因有些男人堅信有用堅持常年服用,還導致這一藥丸極暢銷呢,咳。

鑒於長姐當年隻有十四歲,竟能這樣精準捕捉住男人們最切身的弱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程懷章決心要為長姐保住這名聲和這個秘密,憑誰問也不說真相來。

而這本《治蝗略》中最後一條,是沒有交給農人的,因為那一條程懷章和長姐都沒想辦法弄出來。據那本“治蝗古書”上記載,身毒(印度)有一種樹,名曰印楝,此樹的種子經過研磨去殼、用某種溶液浸泡萃取後便可提取出一種可殺百蟲的農藥來,這藥還不傷禾苗和土地,但即便程世福花了大價錢,托了在番禺的友人在海外買回了兩棵印楝樹,栽在院子裡種活了,但是他和長姐也弄不出那種“有機溶液”。

但程懷章想著或許有一日能夠實現,便一直記著。

除了治煌,程懷章還翻閱徐光啟的農書,天天泡在地裡與老農交談,儼然忘了他是個什麼官了,還出銀子改良了出了深耕犁、捕蟲車。

等到了秋收時,江南三省雖遭蝗災,卻仍舊收獲了與平年相差無幾的糧食,沒有饑荒,沒有流民,今年的錢糧賦稅也沒有受影響,這消息立刻就傳到了京城,讓早早就得知江南道生蝗災已經做好賑災準備的康熙都驚呆了。

而趙申禾沒有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在這次治蝗出力的所有官員他都記下了名字,寫了一本厚厚的折子遞到了京師。

首功自然是率先發現了蝗蟲卵,又獻上治蝗之法的程懷章。

真正讓康熙動心的自然是隨著這折子進上來的《治蝗略》一書,這本書裡的治蝗法子更加完備、詳儘,因為這都是程婉蘊與程懷章、乃至程世福多年在歙縣治蝗實地得來的經驗,當初程婉蘊也隻知道牧雞牧鴨能吃蝗蟲,畢竟後世也用這樣法子,但新聞上不會講那麼細,具體一隻雞鴨能吃多少?多大的地放多少雞鴨才不會連莊稼一起被吃掉、踩踏?這裡頭都有學問,所以是一年一與蝗蟲鬥爭下來後,不斷改進、總結得來的法子。要知道宋朝就知道養鴨子能吃蝗蟲了,但曆經多次戰火、改朝換代後,隨著老人去世,很多地方都已經沒有了這方麵的經驗,如今清朝的治蝗法子最終還是靠人力巨多。

有這樣一本詳儘的治蝗書,是很難得的。

最讓康熙意識到價值的當然是最後那印楝素的製備法子,雖然現在做不出來,但做出來以後蝗蟲還有何畏懼?不說蝗蟲,就連其他蟲害都一起除了!這是千秋萬代、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如今大清的人口已經越來越多了,但糧食卻始終都不夠吃,以後若是可以將莊稼的病蟲害抑製住,便可多收獲好多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

治蝗略上含糊地寫著可從燒酒技藝中提煉出有機溶液,康熙立刻就命會釀酒的工匠去做這件事,並讓弘晳寫信給萊布尼茨詢問這有機溶液的事,西方能從金雞納樹中析離出金雞納,製成治療痢疾的神藥,那這印楝素想來也是差不多的東西,不管是多少年、費多少銀錢和功夫,他都願意做!康熙還覺著,既然古書中有記載,古人一定是做成了的,隻是這做法如今失傳了而已,沒道理以前能做成,今兒就再研製不成了。

也是在這一刻,康熙下定決心要晉程佳氏為太子嬪了。

趙申喬是個機靈的人,他將程懷章對他講述這本書的來源一五一十地寫進了折子裡,並沒有隱瞞程婉蘊的名字,他大約能猜到太子爺把程懷章放在他身邊的原因,大約正是打著讓他能升得快一些,回頭才能加恩到程佳側福晉頭上,那這次不就是個絕佳的機會嗎?若這功勞本就有程佳氏一份,皇上自然願意開恩。

投桃報李,趙申喬是清官不假,但不迂腐,更不傻,否則也搭不上李光地。

因此,第一次,程婉蘊沒有因為是個女人,而被抹去了功績。她在治蝗上的付出,也沒有被漠視,終於隔了十幾年的光陰,這些努力與善意終究回報到了她自個的身上。

康熙對外並沒有公布這件事,放出消息是程懷章居功甚偉才加恩的程佳氏,這也是為了東宮好,省得有些不開眼的東西來攻訐程佳氏不守婦德、乾預地方政事,或是懷疑她寫的東西是否可靠之流,從而把一件好事變成了壞事。

這是世人對女子的偏見,哪怕女子做得再好,也會被質疑與否認,甚至因為知道是女子寫的書從而就棄而不用了也有。

但康熙心底裡記著程婉蘊的好處,他是難得不大低估女子的皇帝,因他是太皇太後教養長大,他深知當家婦人若是明理、聰慧、堅韌,那麼這個家往後也差不了。

再看程佳氏教養出來的幾個孩子,康熙心裡暗暗點頭。

這個位置給了她……就……就給了吧!

#

臨近年關,上書房的小皇子小皇孫們也要放假了,今兒是最後一日課。

弘晳和弘暄也正是在上書房讀書的時候知道自家額娘正式接受冊封禮成了太子嬪的。

那會兒,他們正跟直郡王的長子弘昱拌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