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英雄無歸(九)(1 / 2)

收集末日 晶晶小魔仙 5850 字 2個月前

ad.

虛擬維度。

尼奧、康娜,格溫和禦阪10032抵達了地獄之門:倫敦的世界,距離grox所在的世界僅有一步之遙。

就像一路上打穿的所有“輪回世界”的設定一樣,這次的世界依然充斥著毀滅和末日的要素。

宏偉的城市隻餘殘簷斷壁,惡魔與畸形的怪物遊蕩期間,岩漿、火焰、硫磺和灰燼布滿大地與天空,幸存者們躲在地下避難所以及龐大的地鐵線路中,掙紮求存的同時也在千方百計地試圖將那些“入侵者”趕出這個世界。

和之前大部分的世界都是天災**不同,造成這個世界瀕臨毀滅的原因就在它的名字上“地獄之門”。

這是個機械科學相當發達的星球,隻差一步便可以遨遊太空,但突兀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地獄之門”摧毀了它繼續發展的可能。

那是一種將空間像玻璃一樣擊碎的“空間裂隙”,它們毫無規律地出現在世界各地,然後便有麵目猙獰,形形色色的惡魔從中蜂擁而出,對猝不及防的凡人進行殺戮。

各個國家的軍隊立刻對惡魔發起了反擊,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惡魔並沒有像傳說中的怪物那樣對高科技武器完全免疫,被子彈打中依然會受傷和死亡,被導彈轟炸也會變成一灘碎肉,於是在經曆了初期的混亂之後,人類暫時同惡魔形成了僵持之勢。

但,隻是暫時。

人類會疲勞,武器會過熱,彈藥會用儘,而惡魔的數量卻無窮無儘,而更令人絕望的是,它們在吃到科技武器的苦頭之後,後續從“地獄之門”鑽出的惡魔的身體上竟然開始出現針對性的防禦。

在使用了幾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收效甚微之後,人類軍隊不得不從進攻態勢轉為防禦態勢,最後甚至隻能以優勢兵力防禦特定的重要城市,那些城市之外的居民,隻能放任他們自生自滅。

唯一稱得上好消息的是,這些惡魔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和目標,從“地獄之門”湧出之後,隻會在它出來的那道門周圍徘徊,如果沒有受到攻擊,幾乎不會離開“勢力範圍”,這才給了那些躲在避難所和地鐵通道中的幸存者活命的機會。

經過進一步的調查,人類發現“地獄之門”也存在規模,最小的地獄之門至多隻有十幾頭甚至個位數的惡魔湧出,如果將這片區域圍起來,閒暇時甚至可以對惡魔打靶取樂,而最大的地獄之門,其影響範圍和其中所湧出的惡魔數量根本難以統計,如果不是它的位置限製了它所能控製的區域,這道地獄之門的覆蓋範圍甚至可能超出其現有控製區域的五倍以上。

是的,正如世界的名字一樣,這道地獄之門就在“倫敦”,而英倫三島已經完全是惡魔的世界了。

麵對惡魔入侵,暫時穩定住戰線的人類自然不甘心將家園拱手相讓,開始研發各種針對惡魔的武器以及摧毀“地獄之門”的方法,與此同時,或許是惡魔帶來的影響,不斷有人類覺醒“超能力”,而這種超能力同時也是對付惡魔的利器。

最終,一支特種小隊在主動進入一道極小規模的“地獄之門”並將其摧毀之後,人類終於找到了將惡魔徹底驅逐的辦法:

每道“地獄之門”內部,根據其規模,會有數量不等的“地獄方尖塔”,隻要將其全部摧毀,地獄之門就會關閉,從中湧出的惡魔也會瞬間死亡,但問題在於,“地獄之門”內部,有著超出其湧出數量的十倍乃至百倍的惡魔駐守,要深入“惡魔領域”並在摧毀“地獄方尖塔”後順利逃出,可是個極其困難的挑戰。

這是矩陣中比較少有的純pve玩家對環境輪回世界,輪回者的任務基本是保住某個避難所不淪陷,或者攻略掉某個“地獄之門”,甚至最簡單的殺掉多少惡魔收集多少物資。

理論上來講,想“通關”這個世界,就要關閉最大的“地獄之門:倫敦”,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成功過,各大人類勢力更是已經完全放棄了攻略它的行動。

而康娜想要抵達下一個世界,就必須破壞那道“地獄之門”。

或許是巧合……不,絕對是grox故意這麼安排的,雖然它在自己的世界是無敵般的存在,但在“門口”安排一個極其困難的挑戰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過,既然身為“救世主”,辦點“世界上所有人都辦不到的事”完全是基本操作。

在一路打穿那麼多輪回世界之後,這支小隊的行為模式已經基本固定:康娜憑借自己很有親和力的外表去找人套話,禦阪10032通過禦阪網絡查找任何類似該世界的作品,格溫吊蛛絲進行環境偵查,而尼奧憑借他的“數據視角”觀察並確認世界的基礎設定。

“您好,我們是新來到這裡的惡魔獵手小隊,請問附近有沒有威脅比較大的惡魔聚落或者惡魔之門?”

“哦?這裡的管理者不允許外來的惡魔獵手擅自行動嗎?那管理者在哪個避難所定居?我們去拜訪一下。”

“非常感謝您的幫助,這裡是我們來的路上順便砍死惡魔獲得的200魔晶,請您務必收下。”

瞧,她在外麵的時候對自己“仿生人女警”、“神堡幽靈”、“救世主”等身份的拿捏就相當到位,怎麼跑來“監控室”就又撒嬌又賣萌的。

最初之作一邊看著康娜同原住民嫻熟地交涉一邊嘀咕。

……等等,她好像有個行為建議係統來著,莫非那個係統認為自己特彆有“老師”和“姐姐”的氣質?

不不,那種每個仿生人都有的標配量產貨怎麼可能能分析自己這個“最初之作”?多半是康娜自己真情流露,沒錯,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