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大結局(1 / 2)

先帝原本是想讓鎮南王繼位的,沒成想被還是皇後的太後做了手腳,讓大源帝登了基。

易炎彬在一旁冷聲嗤笑,“說得真好聽。”

楚阡澈羞愧難當,不敢麵對黎家人,隻抬頭對柳茹月承諾道,“對於十娘因宇文家的算計遭受的不幸,我會替宇文家償還,我願意做你的護衛,護你一世平安!”

“……”柳茹月對楚阡澈的固執是相當有體會的,他做了承諾,絕對會做到,但是她並不覺得楚阡澈欠了她,“宇文家做的事,你替他們償還什麼,你又不姓宇文。”

“你救過我外甥,護他平安到達京城。”

“沒有你,我也沒可能把他平安護送到京城,再說了,也不是我救下的子曜,一切都是江嵩計劃好的。”

“若不是你剛剛好在那裡,若不是你聰明機智,若不是你細心照顧,子曜不一定能成功活兒到達京城。”

其實,柳茹月也清楚,上一世子曜的確沒有成功到達京城,到底去了哪裡,是死是活都不得而知,江嵩的人也不是全程都在保護她,子曜能成功到達京城,還真的靠了她。

但是,她還是沒辦法接受楚阡澈當自己的護衛,她上一世跟著楚阡澈學了不少本事,楚阡澈麵冷心熱,是個俠義之士,她如何能讓他被拘於一方宅院裡。

“你是要保護我女兒,還是想替宇文家監視她?”易炎彬比誰都冷靜,問的問題也完全以柳茹月的安全出發。

楚阡澈一瞬都不曾思考,“當然是保護十娘,她是我的恩人,也是宇文家的恩人,更是天下百姓的恩人,我保護她理所應當。”

“……”楚阡澈從不是溜須拍馬之人,柳茹月忽然被拔高到這般高度,都有些不敢相信這是楚阡澈說的話了。

看了眼被誇得不好意思的女兒,易炎彬向唯一懂行的黎淺淺問道,“這個人功夫如何?”

“一流高手,比嶽家那個小崽子厲害很多。”黎淺淺對自家夫君當然是毫不隱瞞。

貼牆頭聽牆腳的嶽無逸,“……”

“我和我夫人都答應你留下來保護我們女兒。”易炎彬就這麼自作主張的替妻子、女兒做主應了下來。

黎淺淺當然是易炎彬說什麼,她都覺得是最好的決定,她巴望不得易炎彬替她動腦子,夫君肯定不會害她和女兒的。

柳茹月看了眼伉儷情深的父母,拒絕的話,也說不出來了。

楚阡澈很高興,此事辦妥,天下又能安寧許多年了,他本就是個心懷天下的俠義之士,雖說隻是個鏢師,卻也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正因為跑鏢去過很多地方,周邊國家也都遊曆過,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國家安寧的重要性。

這也是知道宇文家的秘密後,他能很快調整好心情,想來說服柳茹月的原因。

活了兩世,柳茹月到現在都理清楚了所有因果。

在太後和右相等北曇勢力都放著黎家,等黎青罡死後自然而然接收黎家軍的時候,黎家自己都沒想到竟有第三方第四方勢力想爭取自己。

乾秦國末年妖妃作亂,哀帝宇文猷閉目塞聽、與妖妃成日享樂於酒池肉林,各路藩王紛紛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進京,殺了哀帝,百姓的生活也沒能好起來。

因為五路藩王卻為了皇位自己打成了一堆,趁此機會,保皇派立了哀帝獨子宇文晰為皇帝,奈何宇文晰年幼,根本管不住五位王爺,也壓製不了文臣。

一時間局勢更亂,搞得戰亂四起、民不聊生,吳江決堤朝廷無力賑災,讓江南富庶之地都哀鴻遍野起來,處處皆是易子而食的慘劇。

此番困境下,北曇開國皇帝公孫恪領著百姓揭竿而起,因著對乾秦國皇室親王不顧百姓的恨意,百姓們紛紛追隨公孫恪,不過十年,平定五王之亂,建立北曇。

現如今大源帝公孫灤也不過是太祖公孫恪的玄孫罷了,北曇建國已一百二十年,誰也沒想到前朝乾秦國皇室還苟延殘喘到了現在,甚至還計劃著複國。

上一世,任宇文家機關算儘,卻沒料到自己的計劃,被田素娥、楚沁婉、陸铖澤這些沒有底線的小人物鑽了漏洞,壞了百年複國大計。

這一世,柳茹月隻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來修複這些小人物造成的混亂的似得。

那麼,子曜當上皇帝應該是好事一樁吧?

畢竟他當上皇帝,太後會覺得一切還依舊在她的計劃中,鎮南王至少不會給自己兒子登基為帝添亂,宇文家的舊臣們也不會繼續給宇文家主施加壓力,江嵩也會儘心扶持擁有宇文家血脈的新帝。

他們都得到了想得到的東西,自然不必再爭取黎家的軍權了。

黎家就能安然過渡,等黎青罡解甲歸田,黎家就真正安穩了。

至於子曜最終能不能當上皇帝,柳茹月毫不懷疑。

各方勢力都想子曜當皇帝,哪怕是右相,他也是無所謂誰當皇帝的,他的想法和太後一樣,隻要被扶持的是幼帝,於他便是有利的。

隻是,這一世,子曜這個幼帝,和上一世那個無依無靠被他拿捏的幼帝,可不一樣了。

所以不管是右相反對,還是彆的勢力想反對子曜當皇帝,都會受到以上幾股勢力的針對,誰能遭得住?

這般想著,柳茹月也看開了。

原本,她的夢想也不過是找到孩子們,陪伴孩子們長大,看著他們嫁娶而已,她現在還找到了爹娘,何必再想那麼多?

至於造成她一切悲劇起源的宇文家,柳茹月心裡還是膈應的,但說恨,卻也提不上。

就在第二日,福安公主生辰宴還沒開始,右相府的計劃還沒來得及施行,進宮幫忙寫詩詞的陸铖澤就被錦衣衛抓住,捂嘴拖去了天牢。

當日朝堂上,大源皇帝當即宣布退位,讓位於鎮南王庶子公孫仲謀。

且不說得到消息後,鎮南王妃如何震驚、不甘、害怕,那個險些被他弄死的孩子,已經是她夠不著的存在了。

公孫仲謀,自子曜,登極後改年號隆慶元年。

蘇子曜年齡尚小,由太上皇公孫灤輔國。

這等怪事,曆朝曆代聞所未聞,尚在壯年的皇帝退位給一個三歲小兒,然後脫褲子放屁的自己當個輔國太上皇。

但從未乾過什麼大事的大源皇帝就是這麼乾了,還特彆堅持,更因為他尚在壯年,想說皇帝老糊塗了的人都找不到借口。

或許,大源皇帝隻是當膩了皇帝,想試試存活時間最久的太上皇的滋味吧。

民間百姓紛紛猜測,大源皇帝太平庸,當皇帝沒什麼建樹,史書上也不過短短幾句話帶過生平,可是做點驚天動地的大事又怕玩砸了,還不如當個在位時間最長的太上皇,在史書上也能一鳴驚人,開天辟地第一人!

不管大家怎麼猜測,公孫灤穩穩當當的當了十四年太上皇,把公孫仲謀教成了一個合格的國君,便遊山玩水去了。

至於盛慈太後,在子曜當了皇帝後,她也晉升為太皇太後,原本以為自己能再續輝煌,卻不想處處受到扼製,根本施展不開來。

她不知道,以前她能讓皇帝吃癟,完全是因為身為皇帝的刀的錦衣衛故意讓皇權衰落,利用她打壓皇權,想霍亂北曇而已。

而東廠,也不過是錦衣衛的另一個翻版罷了。

沒有人比亡過一次國的宇文家,更懂玩弄權術,以及宦官和錦衣衛的危害。

所以,從來不是太後當真有天大的本事。

而現在,錦衣衛真正的主子進了宮,他們這些機器就正常運轉了起來。

太皇太後尊稱比以前更尊貴了,頭銜也更長了,卻過得比以前憋屈,她的懿旨根本無法離開仁壽宮。

反倒是公孫灤經常來看看她,埋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