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獨夫 (求訂閱)(1 / 2)

孟遠橋沉默許久,雖覺得孟昭的這般說辭,太過驚世駭俗,但仔細想想,又不無可能。

按照孟昭的說法,由於北堂皇族想要收攬皇權,削平天下世家貴族,但又不能親自動手,以免被群起而攻之,於是暗中組建,或是支持布衣盟,以及若乾反叛勢力的成立。

目的,便是通過大亂大治的法子,先清場,再重整山河。

比如南方叛亂,北堂皇族明明可以儘快將其平息,免得戰事遷延,百姓受苦,耗費國力,偏偏屢戰不下,導致局勢愈發糜爛,已經由開始的徐州向四麵蔓延開來。

南方的叛亂,或許和北堂皇族沒關係,是九姓李家主導的,但其借力打力,巧妙的借助叛軍這把尖刀,鏟除了不知多少世家貴族,也給北堂皇族省了不知多少力氣。

換言之,李家這麼做,正中北堂皇族的下懷也說不定,因為李家本身也因為這場叛亂,而耗損頗多,底蘊實力都有所下降。

當然,有得必有失,這麼做的代價,便是皇朝的名望大減,讓人覺得大雍是外強中乾,內部早已經是隱患重重,激的野心家頻出,未來局勢更加惡化也不是不可能。

這也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之事,總不能說,北堂皇族將這些欲除之而後快的勢力紛紛平滅,卻一點代價也不付出吧!

總的來說,這個想法,掌握的好,或許真能完成不世偉業,北堂盛繼前幾代君王之誌,削弱世家貴族,中央集權,皇權在握,成為中興之祖,堪比太祖開國的偉業,至少從北堂皇族這個角度來說,是這樣。

而萬一掌控不好,那麼就是玩火自焚,徹底失控,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至於北堂皇族自己,下場好一些,能在新朝混個溫飽,下場慘淡一些,直接就是族滅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利益有多大,風險就有多高,沒有賭徒一般的賭性,是做不出這樣的決斷的。

孟遠橋雖非什麼政治強人,但怎麼說都是從小耳濡目染,對這些爭權奪利之事,還是有些了解的,更加明白,為了權力,尤其是皇權,什麼樣的事情都可能發生。

“若真是如此,北堂皇族怕是氣數將儘,他底蘊再強,難道還能比過天下嗎?”

一家一姓,自是遠不如北堂皇族,但這天下,何止一家一姓,若是真的群雄逐鹿,北堂皇族也抵擋不住,最終難逃敗亡的結局。

其實縱觀史書,王朝崩亂,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多是皇權已經徹底旁落,世家豪強坐大,再有底層人民開頭一把火,才形成燎原之勢。

而當今大雍皇朝,開國不過一百多年,實則還是處於蒸蒸日上的階段,國家富足,百姓生活也都能過得去。

即便是這次北地罕有的大雪災,若沒有南方叛亂在拉胯牽扯,朝廷以及地方豪強世家救濟管理之下,也能從容化解這場危機。

而到不了現在這樣,南方叛亂未平,北方也蠢蠢欲動的階段。

“叔爺,這天下是大雍的天下嗎?這天下,是北堂皇族的天下嗎啊?

不,都不是,在那位的眼中,天下隻是他一人的天下,若是不能四海臣服,八荒共主,即便是有所謂大帝身份,也是絕不滿足的。”

其實對於皇族來說,眼下的一切,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他們還是天潢貴胄,甭管是在玉京城,還是在地方上,都是有著超凡的地位,過人的特權的。

世家大族,也不是真的貪心到,一定要將北堂皇族拉下馬,大家合作才能共贏。

真正不甘心,或者說太貪心的,隻有皇位上的那個人,以及有誌於皇位,以及渴望皇族坐大,富有天下的頑固不化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