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豪哥,大名叫張誌豪,是慶城縣一家私營肉聯廠的銷售部主任。
他所在的金羅肉聯廠三個月前引進了一種國外的製作技術,才投入市場就收到了極好的反饋。
銷量比起之前的普通紅腸臘腸等傳統製作工藝要多許多倍。
作為銷售部的主任,張誌豪市場拓展做得不錯,目前還計劃要往南邊那邊擴大銷售區域,肉聯廠這段時間的生豬肉需求量很大。
張貴才原本是殺豬匠,自個兒也賣豬肉。
起初是經他姐夫介紹,才得以有機會供肉給金羅肉聯廠。
金羅火腿腸銷量跑起來後,豬肉的供需量也大大提高了。
張貴才已經不必去市場賣豬肉了,隻需安心跑各個村子收家豬殺完直接供應給金羅肉聯廠即可。
這才短短四五個月的光景,張貴才就造得比之前當殺豬佬時還要老上五六歲。
但掙來的錢卻也是不少的,瞅瞅他這會兒都能倒騰著買上一輛二手的麵包車就知道了。
張貴才昨兒聽到風聲,說張誌豪有點兒嫌棄他生豬肉供應不足,有意要另找比他有實力的養殖場合作,他立馬就急了。
你說要是他找了比他有實力的養豬專業戶合作,那以後還能有他啥事兒啊?
這供應肉聯廠這樣的肥差美事兒,還能有他的份麼?
其實這倆月他就一直在尋思,總去周邊村子四處躥收生豬也不是個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