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處耕帶著殘兵敗將逃往碭山縣,心中滿是無奈與憤懣。他計劃在那裡收集散兵遊勇,重整旗鼓。
彭城失守已成定局,李處耕深知形勢逼人,他帶兵已無法攻克彭城,若再不撤退,隻會陷入前後夾擊的絕境。當李處耕的軍隊撤離彭城,這座城池便毫無懸念地落入了吳軍之手。
與此同時,林仁肇和蘇宸帶領大軍對張永德、張暉、符彥卿的人馬展開了圍剿。
宋軍此時已如驚弓之鳥,四處奔逃,原本的大部隊被衝散,變成了幾百人一股,朝著多個方向逃散。
張永德帶著幾百人朝北逃亡,他沒有選擇前往彭城方向,因為他敏銳地察覺到吳軍的追擊之勢。若他往彭城逃去,無異於自投羅網,直接落入敵軍的包圍圈,等吳軍掉過頭來,就能輕易地阻擊他們。因此,他果斷地選擇往北走,成功逃脫了吳軍的封鎖,保住了性命。
然而,張暉和符彥卿就沒有張永德那麼幸運了。他們帶著兵馬撤退,卻不斷遭到吳軍的衝擊和廝殺,他們自己也在浴血奮戰,身上多處掛彩,傷痕累累。
這場戰鬥異常殘酷血腥,戰場上遍地都是死屍,逃出十多裡,沿途都是鮮血和殘軀,慘不忍睹。每一步都踏在血泊之中,每一眼望去都是斷肢殘臂,這場戰鬥的慘烈程度,讓每一個親曆者都心有餘悸。
“生擒大宋將領張暉、符彥卿者,賞黃金五百兩,擊殺者,賞黃金三百兩!”
蘇宸得知張暉、符彥卿這兩位大宋猛將帶兵在撤退突圍,果斷下達了懸賞令,激勵將士們繼續追擊。
他的軍令被傳開,將士們呼喊的聲音在戰場上空回蕩,如同戰鼓般激昂,激發著吳軍將士們的鬥誌。
其實,對於蘇宸而言,這二人的生死並沒有太大的區彆。無論是擒拿還是擊殺,都能對宋軍造成沉重的打擊,削弱其士氣和戰鬥力。
懸賞令一出,正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吳軍的都虞侯、都頭、隊正們精神大振,盯上了張暉、符彥卿的殘餘部隊,窮追不舍,誓要擒殺二將。
“殺啊,不能放過敵軍將領!”
“前麵那個就是大宋將領張暉,擒殺他重重有賞啊!”
“我等升官發財的好機會來了!”
在重賞的刺激下,吳軍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他們深知蘇宸元帥的為人,隻要許諾,必然會兌現,因此沒有人懷疑賞金的問題。他們如同獵豹般追逐著獵物,眼中隻有前方的目標。
最終,在吳軍幾方的攔擋和衝擊之下,張暉被生擒活捉,符彥卿在突圍時中了冷箭,重傷逃走,生死未卜。
至此,大宋援軍十萬之眾,在蘇宸和林仁肇的合兵阻擊下,成功被擊潰,完成了這場關鍵之戰。
.........?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