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8章 九龍倉股價大漲引怡和警惕(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640 字 3個月前

就速度而言,高弦督促高益財務升級為高益銀行的動作,堪稱香江華資第一,即使把外資銀行財團算進來,也名列前茅。

相比之下,和高益財務同期發展起來的香基財務,似乎落後了。

實則不然,在香江商人銀行這個圈子裡,換成更為通俗的說法,也就是投資銀行領域,除了高弦之外,馬敬熙依然是發展最好的香江華資代表。

趁著一九七六年興起的公司兼並之風,馬敬熙已經不顯山不露水地把香基證券借殼上市了,而香基財務就處於該體係裡。

說起來,財務公司確實不如銀行高大上,尤其在港府出台存款公司條例》後,被監管的力度加強,比如為了避免存款公司和銀行競爭社會公眾存款,像高益財務、香基財務這樣的存款公司,被存款公司條例》限製為,不得接受五萬元以下的公眾存款。

可話說回來,財務公司的被監管力度仍然遠遠低於銀行。這種運作方式自有其難以取代的奧妙之處,而馬敬熙也秉承老派商人的穩健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地經營著。

至於高弦表現出來的時不我待,是因為他對未來有著信息不對稱優勢的把握,這才要緊緊抓住港府重新發放銀行牌照的機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高益財務的總存款逼近百億港元,而香基財務的這個硬指標,在去年,也就是一九七七年,才突破四億港元而已,兩者差著一個數量級呢,這是高弦積極開拓海外業務所決定的。

說白了,隻在香江這個圈子混,怎麼都行;可換成了世界舞台,高弦必須完全擁有一家如同親生兒子一般的銀行。

在香江銀行界消化港府重新發放銀行牌照這一重大動作的同時,香江股市也熱火朝天地積極響應著。

尤其九龍倉的股價,從年初最低的十一點八元,漲到了四十六元的曆史新高位,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股,並開始傳出風聲,有大財團在謀劃收購九龍倉。

對此,首先有兩個勢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一個自然是九龍倉的控製者怡和,另一個便是雄心勃勃地想要收購九龍倉的李半城。

不深入了解這個時代,外人很難明白,擁有一百多年曆史,位於香江四大英資洋行之首、勢力堪稱根深葉茂的怡和,為什麼會在香江股市上,成為被狙擊的目標。

有必要指出一點,今日的遠東英資利益集團形成,離不開當初殖民地時代炮艦轟開中華國門的支持。

正所謂做賊心虛,自從撤離內地市場後,怡和的控製者凱瑟克家族,就對內地一直懷著警惕和懷疑的心理,因此在怡和的經營上,采取了“獲利在香江、發展在海外”的策略。

簡單來講就是,凱瑟克家族拿著怡和從香江賺來的錢,到澳大利亞、加拿大、夏威夷等地去投資。

就拿最近這些年的表現做例子,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的香江經濟衰退期間,經營有方的怡和一係,所受的負麵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獲利十分可觀;而從一九七六年香江經濟形勢轉好後,怡和一係又以供股集資的形式,籌集了很多資金。

但這些錢,大部分都被凱瑟克家族拿到海外做投資了,短期內看不到盈利。

與此對應的是,在分紅之類的對投資者回報的舉措上,凱瑟克家族顯得有些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