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6章 一家人演戲無妨(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3694 字 3個月前

香江電視行業即將進入三國鼎立時代,在去年,也就是一九七三年,便定了下來。

當時,根據廣播發展工作小組的建議,港府決定增加技術相對先進的無線電視台。

因為,像麗的所采取的節目信號有線傳輸方式,並不是將來人們所了解的那種清晰度高、頻道眾多的有線電視。

為此,港府發出了兩張無線電視台的牌照,一張可以同時經營“電視台”和“英文電視台”,另外一張僅能經營“電視台”,這也是彈丸之地的香江可用無線信號頻段不寬裕限定的。

毫無疑問,可以同時經營“電視台”和“英文電視台”的牌照,歸了麗的。

平心而論,麗的很不爭氣,做為全球華人地區第一個電視台,在安逸地壟斷香江電視行業差不多十年的時間裡,不思進取,經營模式日益落後,結果被不可逆轉地一舉超越。

但麗的畢竟是英資,港府肯定不希望一家獨大。

所以,真正算得上“競拍”的經營權,是那張僅能播放節目的牌照。

早就把這個形勢看得十分清楚的高弦,一點參與的興趣都沒有。

道理明擺著,通過易家,高弦足以保持對的影響力,尚華文化為提供各種電視節目,就是表現之一。

另外,從“老劇本”來看,這個階段的香江,確實容量有限,無論是倒閉的佳藝電視,還是麗的電視,及其繼承者亞洲電視,都是一個燒錢的賠本貨,進而高弦更加沒有必要“舍近求遠”了。

最後,經過一番競爭,那張僅能播放節目的牌照,歸了由商業電台、怡和洋行、星島日報、華僑日報、工商日報組成的財團,即和“老劇本”一樣,成為佳藝電視。

毋庸諱言,從佳藝電視的股東構成便能看出,它的資本背景傾向於寶島方麵。

比如,一個原因就是,像星島日報、華僑日報、工商日報這樣的媒體,是香江眾所周知的右翼報紙而與其對應的是,文彙報、大公報、香江商報屬於左翼報紙。

再如,佳藝電視將一批工作人員送往寶島培訓,並且寶島的中視公司節目部經理翁炳榮協助了佳藝電視的創建工作。

對於即將到來的香江電視“三台並立”格局,高弦毫無憐憫之心地打算讓尚華文化趁機狠狠地宰幾刀。

高弦如此篤定地認為自己能夠割肉成功,是因為麗的電視和佳藝電視沒有選擇。

從的角度,謙虛地講,占去了香江電視節目收視率的九成。

這個數據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卻是事實。

因為,占據了兩大威力難以估量的優勢,即電視節目信號傳輸方式的“免費”和“無線”,相比之下,之前的麗的電視是“收費”和“有線”,而且還因為不思進取,經營落伍,導致節目吸引力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短短幾年間,相當於統一了香江電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