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6章 挖掘利眾寶潛力(1 / 2)

重生資本狂人 傑奏 4132 字 3個月前

在高弦看來,馬敬熙除了作風勇猛果敢之外,識人用人方麵也有獨到之處,相當值得自己借鑒。

要知道,香江現階段,港府還沒有把廣府話,做為官方承認的中文,展開大力推廣,而從中國大陸過來的移民,也習慣使用自己的方言。

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在香江商業版圖上占據一席之地的滬商了。

其中,諸如包裕剛、邵誼夫、陳廷華等等代表人物,或者粵語不靈光、或者乾脆不懂粵語,但他們都能在生意場裡叱吒一方。

馬敬熙倒是不存在不懂粵語的短板,可正如其所說,他不懂英語。

在香江這個英國殖民地,不懂英語,對於商人而言,意味著少了一個權威的消息渠道。

和馬敬熙經曆相似的霍應東,看起來好像一位不起眼的土財主,但人家懂英語,進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港府處理剩餘的戰爭物資時,能從官方發布的憲報中,找到低買高賣的商機。

就是這個不懂英語的短板,對馬敬熙開展金融事業頗為不利。

畢竟,這個領域和房地產不同,倫敦資本市場和香江資本市場的互動還是相當緊密的。

那馬敬熙是怎麼克服這個不懂英語的麻煩呢?

馬家的子女肯定暫時指望不上了,長子馬永達都還沒大學畢業呢。

所以,馬敬熙選擇吸引人才,重用人才的解決方案。

香基證券這十多個人的平均素質,比遠東交易所還高,清一色的大學學曆。

高弦要不是一個開了掛的異類,就有很大可能被馬新聰,介紹到香基證券,成為馬敬熙的部下。

但也因為這種求之不得,讓馬敬熙對表現出色得屢屢出人意料的高弦,格外看重,絲毫沒有大老板麵對年輕創業者的,那種過來人的居高臨下優越感。

高弦說,證券業谘詢在香江大有搞頭;馬敬熙當即表示,兩家可以合作。

高弦又說,買一台計算機過來能提高檔次;馬敬熙雖有猶豫,但迅速想通,深表讚同。

凡此種種,都讓高弦感覺,馬敬熙做事爽快,不擺架子,合作起來很舒服。

當然了,香基證券和高益的合作,不可能全是“傻白甜”。

比如,當大框架確定下來後,商談細節的時候,馬敬熙便非常體恤地說道:“高先生,你畢竟還處於創業階段,流動資金是最寶貴的資源,買計算機的十萬元,就由香基證券承擔吧。”

“也好。”高弦從善如流道:“計算機係統要想真正運作起來,除了計算機本身之外,還需要磁帶、打印機等,直接和人交互的外部設備,這一部分就交給高益負責吧。”

“不用分得那麼清楚,計算機係統的所有開銷,都交給香基證券就行了。”馬敬熙大氣地一揮手,“我的優勢是,資金充足;高先生的優勢,在於懂計算機。到時候,高先生隻管到香基證券這裡,把係統建立起來就行了。”

一聽這話,高弦頓時品味出了裡麵的潛台詞,馬敬熙要掌握雙方合作的主導權,計算機係統放到香基證券的地頭。..

這倒是不能代表什麼惡意,親兄弟還明算賬呢,何況高益公司目前規模太小,連辦公室都是從香基證券這個二房東手裡租來的,還真沒有地方放計算機。

“多謝馬老板的體恤,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表麵上毫無疑義的高弦,心裡直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