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能力半徑的表達(2 / 2)

心願歸宿 昔年瞳影 5565 字 1個月前

李辰冰在賽場中奔走,她走過的地方彌漫著肉眼不可見的致病因子。

致病因子在空間中的位置是固定的,不會被風吹動,也不會附在人的衣服和皮膚上被人帶走,但它接觸人體後,能與人體發生特殊的反應,侵害人體功能。接觸的越多,效果越強,患病越重。

“運行清除。”

徐縈則向來都有用運行清除抹消不可見因素的習慣。

致病因子是“弱力”,極易受運行力影響,被清除後威力大減。

域加持成為徐縈則在賽場上的常態,隨著雙方距離迅速拉近,她看準時機再次發動運行清除,作用於對手,使其動作遲鈍。

徐縈則閃身而至,輕易把對手按倒在地。

方牌觸地即為輸,用不著取下。

李辰冰自始至終都想不明白:為什麼致病因子對你無效?怎麼會有這麼強的漸近者!

徐縈則給慕正光發了條消息:“賽場不滑,可以自由行動,我這邊第一場結束了,直接把對手按倒就行。祝你好運。”

慕正光看完消息,立即回複,“嗯,多謝”。他心有暖意,眼中歡笑:在決賽裡還能秒殺對手,你真是超塵拔俗,我也不能落後了。

慕正光的比賽在下午,有了縈同學傳授的經驗,他一點也不慌。

郭祺瑋也絲毫不慌,他自認為他的力量已然圓滿,無所畏懼。

力量是一種很玄奧的東西,無論有多少力量,都不會覺得“多”。世間代表“圓滿”的事物屈指可數,圓月勉強算是其中一樣。

郭祺瑋把“圓月”當做武器,圓月半徑約有一尺,散發著皎潔柔光,繞著他自轉也公轉。

郭祺瑋出身昂貴,家境優渥,天生自滿,無法可解。與“圓滿”有關的力使他愈發出類拔萃,他被家族寄予厚望,決賽隻是起點,他的目標是八強。

慕正光第一眼看到圓月就發覺不對勁。圓月給他施加了一種韜光養晦的暗示。他對這種暗示不敏感,畢竟同學曾明確告知他做事留一手。饒是如此,他還是受到了暗示的影響。

郭祺瑋的圓月能讓人心滿意足,沉溺安逸,無法發揮出全力。比起加速計時,這樣的削弱就太基礎了。但圓月的作用有很多,壓低對手的力量水平,隻是其中一種。不過,圓月的其他能力不適合在賽場上展現,於勝利無益。

雙方相隔兩百米,距離太遠,激戰還未爆發,但兩人都密切關注著對方的動向。

慕正光沒有拿出沙漏,也沒有拿出軸心。他對圓月很感興趣:發光的土球體積不大,自轉暫且不論,它的公轉速度約是20m/s,公轉的軌道半徑小於10米。用水的密度計算土球的質量,它約有三百五十斤重。轉動的土球可攻可防,要是離它太近,恐怕很難避開它的攻擊。

慕正光遠觀圓月,隻能粗略估計。

郭祺瑋有龐大的家族作為助力,他對圓月的認知和了解頗為透徹。

在星主的聯合會議上,“域半徑”一詞初次被公開。多數人都知道“域半徑”是劃分漸近階段的唯一標準,但域半徑意味著什麼,他們知之甚少。

五個月前,郭祺瑋得到圓月。也正是在那時,他通過長輩們的關係網得知了針對“域半徑”和“能力半徑”的秘密研究。

能力半徑是域半徑的間接表達,不嚴謹地說,這兩者的關係就像同一個人的身高和臂長。

圓月的最大公轉半徑就是郭祺瑋的能力半徑,49米,而這時他的域半徑已是70米。按照這種增長速率,他從一階星環級到二階星隕級,隻需228天,是當之無愧的中古者。

當其他人還在摸索前行的時候,他的家族已經為他測定了多項數值,讓他對自身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與郭祺瑋相比,大多數人在“成長初期”就已經落後了。

例如,郭祺瑋在參加比賽前進行了實戰訓練,其他人雖然也知道比賽很重要,卻無法提前做準備。因為這種訓練不僅耗費巨大,而且有可能造成傷亡,無權無勢者,不敢做這些事。

受到訓練的郭祺瑋,定下了一個遠高於自身水平的目標:在第一屆建模大賽中進入前八,以此作為他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裡程碑。

郭祺瑋的圓月是強大的武器,也是獲取裡程碑的重要保障。月球物質的平均密度是3.34克每立方厘米,圓月半徑35厘米,重1200斤,這才準確。被1200斤的東西碾過,其慘痛程度可想而知。

一階漸近者的速度約是10~50m/s,速度和域半徑有密切聯係。郭祺瑋昨晚剛測過最大奔跑速度,37m/s。非同尋常的高速,是他取得裡程碑的另外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