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權力的中介(2 / 2)

中國、日本、泰國皇室沒有和歐洲皇室聯姻過,春秋時代秦國和晉國聯姻,漢朝的時候雖然有和親,但王昭君根本不姓劉,她沒有資格完成“聯姻”的使命,漢武帝時期解憂公主與烏孫國王之間的就是政治聯姻。

漢宣帝即位第二年,匈奴發生大旱,草原上沒有水草可供放牧,匈奴於是南下劫掠。這一次他們搶劫的不是漢人,而是西北的烏孫國,烏孫國王借機向漢朝求援,於是漢朝得到了主動出擊的機會。

漢武帝曾派李廣利出兵大宛,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姬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長兄,張賽出使西域,溝通了漢與西域的往來,當時西域有數十小國,受匈奴的剝削,張騫通西域後他們才知道東方有一個漢帝國,不僅疆土廣大,國家強盛,而且有高度的文化,十分富裕,便紛紛到漢朝來朝拜,進貢方物,推尊漢朝,自願依附,以擺脫匈奴的役使。

公元前104年,李廣利率領騎兵六千,步卒數萬,遠征大宛。出了玉門關,進入西域地區,所路經的一些小國,見漢兵到來,都緊閉城門,不給漢軍食物。漢軍缺乏糧草,便沿途攻打城池。攻下了就能取得糧草,供士卒馬匹食用;攻不下,略盤桓數日,繼續前進。一路之上,戰死的餓死的很多,到達大宛的鬱成時,士卒僅剩下數千人,而且都饑餓之極,疲勞不堪,一個個麵黃肌瘦,精疲力儘。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西北荒漠根本沒有多少糧食,烏孫國與漢朝結盟攻打匈奴不僅提供情報,還聯係了那些西域小國,讓他們打開城門提供糧食和補給給漢朝軍隊。

解憂公主的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下嫁烏孫國王而鬱鬱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公元前101年又將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

七國之亂時漢長安貴族傾巢而出,所謂的貴族就是這麼一群人,平時享有各種特權,該上戰場的時候就一定要披掛上陣,一戰時英國貴族踴躍參展,他們就和南北戰爭時的南方軍一樣天真。這些貴族家庭長大的孩子,由於從小有著不錯的成長環境,可以大從小就接受騎馬與各類準軍事活動,並可以按自己的意識考入軍校。

進入法國後他們還以為會是一場紳士間的戰爭,後來發現上戰場真的要死人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如同他們先輩們那樣子策馬揚鞭,碾壓對手。現實是一場無休止的壕溝戰,他們措手不及,更彆提那些根本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平民如何反應了。

新兵都是死得快,到了第二年,英國還在繼續征兵,平民上戰場,貴族們也要上戰場,子彈可不認識他是個貴族,為了激勵士兵們的鬥誌這些貴族軍官不得不硬著頭皮衝在最前麵。

凡爾登,索姆河這些大戰役,德軍的機槍充分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就是在這兩場戰役中,英國在一戰中的貴族基本上就死亡了近兩成,比平民士兵的死傷率還要大。

一戰後的一項統計中發現,英國一共出動了六百萬適齡男子加入戰爭,死亡比達到了12.5%,而當時的貴族死亡比還到了一半。雖然現代不少人想將不少學校塑造成貴族學校,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貴族,而真正的貴族上的學校都是準軍事化的。

貴族代表的不是金錢方麵,而在國家危難之際勇於上戰場的人,賈斯丁的爺爺也怕死,可是身為貴族他必須上前線,敦刻爾克大撤退他參加了諾曼底登陸他也參加了,後來德國人炸斷了他一條腿,他終於可以退役了。

歐洲的傳統一般都是貴族都是擔任軍官,一般很少是士兵,這個傳統一直到二戰才打破。

衝在最前麵死的也快,再加上貴族一旦都這麼拚命了,那麼那些普通的百姓一旦看到這種狀況就更沒有理由不拚命了。普通平民什麼都沒有,不趁著這個時候流血換取權力要等到什麼時候?

以貴族子弟為核心的伊頓公學的5679名“參戰生”中,傷亡率高達45%,遠遠超過其他任何社會群體的參戰率和傷亡率。

在擁有3000英畝以上的558戶貴族家庭中,有十分之一的繼承人是戰死的。

中文有句古話:兵不厭詐。

決鬥本來就是賭生死,那當然和魁地奇不一樣,還要遵守“遊戲規則”,德拉科在決鬥俱樂部偷襲哈利是個不名譽的貴族,可是他是個活著的貴族,打仗的時候還講什麼紳士風度?

總統套房非常寬敞,並且視野很好,但是在擠滿了人之後也讓人覺得窒息了。

在高級香水味的掩蓋下彌漫著一股難聞的氣味,像是某種臭烘烘的動物。

她不由自主地學納西莎的樣子,用手絹捂著鼻子。

馬爾福不想流血,他們本該從特權階級退出了,可是對某些人來說,金錢就和命一樣重要,馬爾福家運作金錢其實也是另一種方式的流血,隻是那種血和紅色的血不一樣,是閃亮的金色,和銀白色的獨角獸血雖然顏色不一樣,喝了卻同樣,都是要被詛咒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