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三章 合道四劍(求票票)(1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11413 字 2個月前

帝國輿圖!

蒙毅同樣熟悉不已,身處興樂宮殿內,每一日都要跟隨陛下看過數次輿圖,燕地狀況,了然於胸。

葉騰!

如今坐鎮燕地,那裡治理的很好,屬於燕國的風華正在快速被抹去,進而烙印屬於大秦的唯一風華。

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地,也直接、間接受葉騰管轄,實在是廟朝之內,有這般經驗的不多。

更彆提,從那些有經驗的人中選出一位更為放心的人。

葉騰無疑是其中最佳的一位。

他是武真郡侯一力提拔、舉薦之人,昔年更是參與獻出南陽之地六百裡,又有文武之功。

帝國立下之時,葉騰已然是高位高爵,足可位列九卿、中樞,然燕地重要,便是派遣葉騰前往。

不出意外,待葉騰燕地有成,封侯輕而易舉。

燕地!

原本屬於故燕國之地,戰國歲月,燕國就不甚強大,民力加起來頂多也就三百萬。

再加上後來的燕南地之戰,再有滅燕之戰,再有其餘亂象,這個數字還要大打折扣。

更有燕地之民多彙聚在上穀、漁陽、廣陽之地,右北平、遼西、遼東所占僅僅二三成。

然那三郡麵積加起來比上穀、漁陽、廣陽還要大,可見地廣人稀,管轄本來就天然困難。

帝國之力不弱,攻略塞外東胡輕而易舉,主要難處是有效、長久的治理,語落,蒙毅深深一禮。

何況,這也是帝國為何現在一直沒有出兵河西之地、西域之地的緣故,帝國兵峰足夠強大。

區區烏孫算什麼?

區區西域算什麼?

它們都不算什麼,關鍵攻占之後的事情太多,如若不能夠長久的治理,那麼,打下來又有什麼作用?

不外是耗費一些兵力、國力罷了。

“你所言,葉騰也有應對。”

“眼下他正在遷移上穀、漁陽之民入遼西、遼東,給於更多的田畝,更少乃至於免除五年、十年的稅賦之誘力。”

“還有如江南一般對於生養之力大力推進。”

“”

“已經有些成效。”

“先前,朕沒有同意葉騰此策,乃是帝國初定,難以再起兵峰。”

“帝國第一個五年規劃到期,既如此,可以有所動,也當讓一些人看看大秦銳士是否懈怠了。”

“還有河西的烏孫之地,首鼠兩端,牆頭之草,朝秦暮楚之形,朕不喜,期時,當令李信帥軍攻滅。”

“以烏孫之地,再建河西郡縣,開拓河西之地,威嚴揚播西域。”

始皇帝嬴政輕笑道,敏銳之眸在帝國東西兩側看了看,那裡接下來都要有動靜。

至於上郡、雲中、雁門等地,蒙恬足以應對。

待整治完塞外東胡、烏孫之地,蓋聶那裡勾連西域也當大成,北胡匈奴也該處理了。

趁著帝國東出,無暇北顧,蠻夷胡人竟然做大,實在是罪過!

“陛下明斷!”

蒙毅一禮。

如自己所言,攻略塞外東胡、烏孫不難的,主要是後續之事,既然陛下有此心,國府那邊接下來要有所動靜了。

“那也是朕為何繼續東巡之故。”

“諸子百家,齊魯之地。”

“蕭何!”

“因他之故,倒是一下子生出這般事,泗水之地,他一直在扶蘇身邊所謀,現在入鹹陽。”

“你猜扶蘇會不會詢問他貴女抉擇之事?”

“朕給了他七日的時間,快到了。”

攘外必先安內!

隻要諸夏安穩,外在宵小不過疥癬之患,始皇帝嬴政視線又動,沿著關中之地,一路出關外、河東、三川、潁川。

直入東方海域。

路線較之上次東巡相彷,卻不會重合,巡視過的縣域之地,很少會納入下一次的巡視之列。

儒家的事情解決,齊魯的隱患也就解決,東方便是回大大安穩,南下東海郡、會稽郡倒是無礙。

江南之地很好。

帝國大體也就平穩。

縱如此,那個時間還是太慢了,唯希望更快一點的功成,第一個五年規劃有些難了。

那就第二個五年規劃必須功成。

自己的年歲也漸漸大了,精力上明顯不若數年前、十多年前,陰陽家那邊的長生不老丹他們隻有一個結果。

真的有那般丹藥,帝國基業萬世不墜。

若無那般丹藥,帝國傳承何在?

膝下公子,眼下成長起來的也就扶蘇一人,胡亥、將閭、涇、高兒還更彆提去歲剛出生的泰兒。

扶蘇!

近年來他的所作所為,大體令自己滿意。

眼下封君,也是應有之理。

扶蘇一人風采加身,不合統禦之道,何況,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從膝下公子選出最佳一位。

“蕭何!”

“安平君應該會問。”

蒙毅笑道。

“你覺得扶蘇會選擇誰?”

嬴政亦是大笑。

“這,蒙毅不知。”

蒙毅沉著的麵上一怔,想了想,搖搖頭。

“朕也想知道。”

嬴政更是歡悅,沒有再問,視線從帝國輿圖上移開,轉身看向下首的蒙毅,進而眺望殿外虛空。

原本這個答桉應該是自己為扶蘇選擇的。

而今,需要他自己選擇!

“蒙毅,傳令。”

“召馮去疾、王綰、李斯、蔡澤、馮劫、蒙武前來議事。”

扶蘇。

為傳承之事,自己還要有彆的準備。

嬴政忽地下令,召集之人涉及中樞、九卿文武重臣。

“諾!”

蒙毅一禮。

昆侖山脈,東西之長五六千裡,這等距離於普通人而言,很遠很遠,於悟虛之上的修者二人。

全力而動。也就是片刻時間。

離開西王金母一族,一路西行,由著昆侖元辛這位向導,行進的速度相當快。

剩下的三千裡路程,幾乎以每日五百裡的速度前往。

兩地之間五百裡,很短的距離,卻是,將五百裡納入方圓,外延至千裡,似乎又頗為不小。

越往西行,昆侖山脈的變化越是大,一座座山脈越發顯得高峻挺拔入雲端,千丈之山都不算什麼了。

兩千丈之山峰也是比比皆是。

三千丈以上的山峰,才有入眼的飄渺雲霧仙神盛景!

更奇、更峭、更險之山西行極目而視,仍依稀可見,三日來,已經遠離西王金母一族近一千八百裡。

距離昆侖之巔,遲尺之遙。

這裡的連綿山脈之中,大江大河不存,取而代之,一條條蜿蜒溪流極多,甚至於還追尋到了江水、大河的源頭痕跡。

不出意外,明日就可看到它們真正的源頭。

明明數尺、丈許的小小溪流,何以奔騰出昆侖之後,會演變為橫跨諸夏的澎湃江河?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