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煌煌武真(求票票)(1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10865 字 2個月前

“大王應該傾向於廷尉府這一份吧!”

難以抉擇?

以自己對王兄的了解,他不是這樣的一個人,當年平嫪毐,罷呂不韋都是那般乾脆利落。

現在隻會更加的出色。

區區兩份文書不算什麼。

道路在前,哪怕走錯了,也會強行止住,果然走對了,再好不過。

王兄對於呂不韋,並沒有什麼好感,少年登位,被呂不韋壓製多年,還被稱為仲父。

從罷黜呂不韋的一道道政令開始,就決定了王兄不會理會呂不韋的道路。

那麼,現在的結果更清楚了。

當然,還有歲月長河所為。

都證明了這一點!

“李斯之才雖不若韓非先生,卻比韓非先生更加的穩固。”

“這一份文書寡人很欣賞!”

秦王政抬手屏退左右,指著王弟手中的廷尉府邸文書,頷首而應,自己傾向於那一份文書。

“這上麵所語定國圖治十論!”

“頗有些商君強秦九論之風。”

“典章禮儀!”

“天下製式!”

“詩書文教!”

“諸夏要道!”

“度量合一!”

“整頓水利!”

“邊疆蠻夷!”

“兵戈諸事!”

“山東諸事!”

“諸夏安定!”

“舉綱目張,李斯才略很不錯,這十論算是將秦國百多年來的所得,彙合近年來所得,融會貫通而出!”

“對比相邦的這一份文書,在天下製式、詩書文教這方麵有些許詫異。”

“中央學宮那裡,還有關於分封以及郡縣之論?”

廷尉府邸!

現在的分量很重,尤其秦廷之內,國府、廷尉府、國尉府堪為三駕馬車。

職位上,自然國府最高,然則,重要性上,另外兩者絲毫不弱,算是對於國府強大的分割。

諸夏將變,法治將變,變動的核心便是廷尉府邸,許多法令、法章律例都是從廷尉府邸審核頒下的。

念叨著李斯那份文書中的綱目之論,周清為之讚賞。

的確包攬眼下諸夏變革的所有。

但是相邦的這份文書也有,彼此差異也很明顯。

諸般種種,最為核心的當是天下製式。

秦國現行所屬掌控區域的製式乃是郡縣一體,鹹陽之內,三公九卿的初始形態。

山東諸國則是承襲大周,國君在上,世家大族在側,大夫、庶人一同治理的製式。

多為一些分封!

世家大族在諸侯國內有封地,在那些封地內,有著絕對的權力,就連國君都很難插手。

那應該就是許多人關注的核心。

也是許多山東諸國殘餘之人關注的核心!

“裂土分封之弊!”

“大周以來,很是明顯。”

“隻是武真侯也曾有言,天道之下,陰陽兩麵,從長遠而觀,不可說!”

“大周因裂土分封太多諸侯國,方有戰國亂世,兵戈亂世,果然再有裂土分封,寡人很不希望看到那個結果!”

此間無外人,秦王政身軀一轉,走向書架間的另一個通道,通道儘頭,是一幅懸掛起來的輿圖。

諸夏輿圖!

不僅有著秦國之地,還有著山東諸國之地,就是山東諸國有些地方不是很詳細罷了。

現在那副輿圖上,隻有一個字!

便是大秦的秦!

若是裂土分封,無疑要在輿圖之上,多出幾個字,大周以來的分封弊端,曆曆在目。

卻是王弟所言,也不無道理。

分封製式之所以存在,乃是有它固有的優點!

郡縣一體之所以數百年來也出現,也是因為它固有的優點。

權衡之下欲要兼得。

儒家所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秦王政覺得並非不可兼得。

“大周天下之所以失去對於麾下諸侯國的強大統轄之力,乃是因為失卻根基之地。”

“如衛元君現在所在之封地!就算一百個,對於秦國也沒有什麼威脅。”

“秦國欲求萬世,須得將眼前的麻煩解決,果然郡縣一體,那麼許多事情會隱藏的很深很深。”

“而道家所為,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

周清近前一小步,緩緩道。

聲音越發之低緩,外人不可窺探。

“大人,武真侯已經入鹹陽宮了。”

“此刻應該正在興樂宮之內。”

國府!

乃是鹹陽之內除卻王城以外最為重要的地方,沒有之一!

無論是國尉府邸,還是廷尉府邸,都無法與之相比

自滅楚之後,整個國府徹底熱鬨起來,無論是國府直屬的各大行署,還是歸於國府統轄的其餘行署。

都是越發的熱鬨起來了。

身處於國府,對於諸夏局勢自然有自己的判斷,不出意外,天地必歸於秦國。

即如此,許多事情,就該提前做好準備。

那是國府的職責、任務。

做什麼準備?

自然是一天下之後的準備。

身為相邦的王綰隻覺得近一年來自己起碼蒼老了好多好多,靜坐於長長停留的政廳一側,下首有許多人在抄錄、閱覽什麼。

著黑色錦袍,看得出這件錦袍已經漿洗多次,都有些失卻最開始的繡澤。

須發越顯的灰白,白發占據更大區域,眉目略有皺紋浮現,手中正握有一份文書,來至下麵各大郡縣的文書。

雖蒼老,精氣神仍存,國府之內,自有醫者與之調養,視線落在文書之上,細細看著,不敢有所差錯。

卻是,有感身側一人近前低語,王綰不由的抬起頭,看將過去,沉思兩個呼吸,擺擺手,那人直接離去。

視線再次落在手中的文書上!

王綰卻沒有心思處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