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女神之淚(求票票)(1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844 字 2個月前

“今日起,中央學宮九大院堂中,除卻院堂博士之外,另設院堂督察使!”

“看看吧。”

將手中的一份文書落在學宮令與學宮丞麵前。

任由二人觀看,周清隨即緩緩而語。

“院堂督察使?”

學宮令二人相視一眼,這裡是大祭酒的處理要務之地,此刻,隻有他們兩個人和武真侯在。

其餘院堂博士等人並未前來。

聞武真侯之言,設立院堂督察使?

這是一個什麼職位?

似乎並未聽說過!

口中輕聲疑惑,又將視線落在手書上,上麵是……中央學宮的革新大致方略。

這就開始了?

還真是快。

“這份文書是直接經過國府和大王審核批準的。”

“中央學宮的革新從今歲就可以開始了,如你等之前上呈的文書,先從醫者院堂這些影響不大的院堂入手。”

“明歲,變更院堂體係,更換院堂之名,混合教員方略,九大院堂不在各自獨立。”

“除了院堂督察使以外,還有學宮總督察使,至於所負責的東西,文書上麵都有。”

“你們先看一看,不懂的可以問問本侯。”

“接下來,以你二人為主,將具體事務落在院堂博士的身上。”

學宮大祭酒的辦公處事之地,自然不小,隻是,這裡已經空了好幾個月了。

除了日常的收拾、整理以外,也沒有繁鬨落下。

觀學宮令兩個人仍舊細細一觀文書,周清隨意說著,都是文書裡麵的內容,沒有新的。

踱步此處,一覽旁側牆壁上的書架,隨意走了過去。

中央學宮的革新整頓會持續很久,今日隻是一個開始,具體的學宮人員沒有裁撤。

也沒有到裁撤的時候。

果然接下來不能夠用力推進中央學宮的革新,那才是大罪過,尤以學宮令和學宮丞兩個人為先。

對於學宮的革新,王兄那邊沒有太大的難題,很支持自己的那份革新文書。

王兄沒有問題,國府那邊更是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還是落在學宮這裡。

終究真正管理學宮的是學宮內這些人。

“武真侯,不知督察使的人選為何?”

學宮令將視線從文書上抬起,看將過去。

“國府那邊正在挑選。”

“想要進入學宮為督察使,也需要考核,具體的人選? 半個月後會就位的。”

抽出一本農家的典籍? 是一些田畝耕種的要點、細節,還有一些農具的介紹。

典籍還是不錯的。

就是和現在諸夏亂作一團的農家不太一樣。

“武真侯? 從文書而觀? 督察使……並不乾涉院堂的具體教導?”

學宮丞細細瀏覽著手書,忽而? 神色微動,再次細細一觀? 想了想? 還是問了出來。

從文書上來看,所謂的督察使就是如同廟堂的禦史一般。

掌學宮內外言論、彈劾、糾察之事,若說權力,自然不小? 就是文書之語? 不涉及學宮具體要事。

那就不太一樣了。

“為何要乾涉院堂的具體教導?”

“教導的事情自然有博士和教員等。”

“不過,日後欲要成為學宮大祭酒,非有督察使出身和經曆不可,或可成為永例。”

不乾涉學宮、院堂的具體要事。

並不代表不重要。

反而,他們的職責很重要。

中央學宮現在有些。

為何有些亂?

那是因為九大院堂各自有些獨立? 且中樞疏於管理,以至於各大院堂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論。

有那些言論可以。

可以一起探討嘛。

也可以成就文書? 交由學宮令、大祭酒探討嘛。

實在不行,由大祭酒上呈國府也可以嘛。

至於批不批準? 那是上麵的事情。

上麵沒有批準,或者公然談論一些和中樞策略相違背的事情? 那就大大不妙了。

那就不好了。

“這……。”

聽得武真侯這般一言? 學宮令與學宮丞二人頓時一愣? 旋即相視一眼。

這樣看來,他們將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也得尋求督察使的職位了?

從文書上看,在九大院堂之上,還有一位總督察使,無疑,位分在其餘九大院堂督察使之上。

“繼續看吧。”

“今天你們應該有很多疑問。”

“本侯可不希望你們接下來一次次來問。”

將農家的那本典籍落在書架上,又抽出一本……《呂氏春秋。

記得這部典籍剛出來的時候,通體以竹簡承載,整整一大堆,現在隻有手上的一本典籍了。

從這本典籍的翻閱程度上,應該經常被人翻閱。

甚至於隨意打開,裡麵的紙張上還有小小的紅色批注。

字體上來看,並不是李斯的字體,廟堂之上,論書法,李斯的書法相當不錯。

應該是剛成君蔡澤。

李斯之前,能夠在這裡辦公的,唯有其人了。

“以儒家仁禮為標的,以清靜無為為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