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燕地定(求票票)(1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545 字 2個月前

“行軍倒是挺快!”

從葉騰手中接過文書,簡單看了一眼,的確是一封從四郡抽調民力,填充新占之地區域的內容。

鑄就城池,以為堅守,然後逐步南下,穩打穩紮。

抽調民力?

說的倒是挺輕巧。

四郡現在的發展都缺少民力呢,整個諸夏之地的發展都缺少民力呢。

“根據文書所言,眼下抽調倒是不多,不過三千人,隻是接下來就會越來越多了。”

葉騰又是一言。

數年來,四郡之力縱橫發展,算是積蓄了一點力量,再加上開辟諸多水利,人口的確增加不少。

隻是,相較於四郡廣袤之地,還是太少太少。

如今欲要抽調民力進入南方,雖然都是為大秦,終究於四郡發展不妥。

不知道武真侯如何抉擇。

開了這一個口子,接下來要遷移的民力會更多。

三千人。

六千人。

一萬人。

那就不得了。

“誰讓四郡距離那些地方最近呢。”

“從四郡遷移民力是一定要遷移的,可不是沒有任何代價的遷移。”

“葉騰,待會擬定一份文書,就說三千民力可以遷移,但四郡這邊會組建一個聯合商隊,隨軍南下,以為獲利。”

“利潤一半歸於壽春那邊,用來修建通向嶺南的馳道、要道,一半歸於四郡,用以四郡自己的用途。”

“同時大軍在築城期間,務必納當地女子,與之通婚,如果兵士留守城池,於之嘉獎田畝、錢財。”

放下手裡的文書,周清微微一笑。

開發江南之地,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卻是無論如何,總會有一個開始。

民力始終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看向葉騰,不住說著。

“武真侯欲要先行將馳道、要道貫通整個江南,先行整頓整個江南?”

待在武真侯身邊多年,對於武真侯的處事作風很明朗,更為敬佩,對於四郡,武真侯在微末細節上從不插手。

隻是將四郡一體逐步貫通。

將四郡的道路、水利、山林、田畝一一整頓,而那些正是耗費時間、精力、財力的地方。

而之前,整頓四郡,往往都是將重點落在田畝之上,如何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才是重點。

如何擴增麾下的民戶才是重點。

武真侯此舉,看似不相乾,實則,俯覽整個四郡,無論是糧食數量,還是商賈商稅水準,都是在一年年提高。

以此反哺四郡,反而令四郡得到極快的發展。

獎勵生產,更是不惜重力,短短數年來,四郡之中,已經多出新生兒一二十萬了。

那就是明證。

聞武真侯對於江南之地的論調,幾乎也是相仿。

“由國府、官府主動遷移民力,終究有些被動,讓諸夏之地那些人主動前往江南,才是大勢。”

“如何讓他們主動前往,自然是江南那裡有吸引他們的東西,就是這個時間需要很長。”

“儘管很長,也得做。”

周清從案後起身,對著葉騰看過去。

依照現在的勢頭,江南之地想要真正的發展起來,也得數十年,乃至於百年之後。

前期,將一些最為基本的設施搭建好,也省的日後出現許多麻煩。

“商賈逐利,卻可令國府投入的錢財減少許多。”

葉騰一禮。

大秦一天下,需要用錢財的地方很多很多,更彆說廣袤不遜色楚國的江南之地。

驅使商賈下江南,分其利,卻可為,一切也可以很好的掌控。

“欲要徹底將江南之地納入掌控,築城是第一步,開辟江南是第二步,諸夏風華入江南,混元一體是第三步。”

“看似簡單。”

“,你先將本侯之語擬定文書,然後送至壽春那裡,壽春那裡的壓力也不小。”

周清歎然道。

實在是江南之地現在就是一片蠻荒,裡麵什麼都沒有,除了一望無儘的山脈、密林意外。

可是,江南之地又不得不開發。

“喏。”

葉騰頷首一禮。

“對了。”

“還有一件事情,算是本侯的私人小事。”

“你即刻派人一隊人馬,持本侯印記,趕赴西路軍中,將這封文書交給他。”

視線落在西路大軍行進的輿圖上,周清倒是又想起一樁事。

西路大軍沿著洞庭、沅水南下,以他們的行軍速度,距離五彩之鳳所在都沒有多遠。

先前自己與五彩之鳳說過,不會讓人叨擾它的。

方圓數十裡、百裡化為禁區便好了,以自己現在的地位,還是不難的。

一邊說著,一邊再次歸於案後,持筆寫就文書,施加印記。

“喏!”

葉騰頷首。

“將軍,根據斥候來報,燕王仍舊待在襄平城內的行宮,不為所動。”

“城池四周守衛的燕國兵馬,更是整日兵備不休,防守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