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呂氏封建(求票票)(1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170 字 2個月前

“武真侯當有所謀。”

蓋聶微微一笑。

正常情況下,李信絕對不可能繼續為將領兵滅楚的,但武真侯那般做,明顯屬意李信。

那麼可能會發生一些其它的事情。

“終究滅楚之功!”

對於秦國能否滅楚,頓弱沒有絲毫懷疑,楚國有足夠的力量抵擋,但大秦有足夠的力量擊潰一切攔阻。

一戰不成!

大秦還可繼續第二戰!

楚國能夠堅持幾次?

李信將軍或許繼續領軍,但那和自己沒有太大的關聯,中樞之內,當有所謀。

“武真侯出身道家天宗。”

“陰陽一心,乾坤一體,李信將軍果然獲得滅國之功,那麼付出的代價隻會更大。”

蓋聶倒是沒有多想。

武真侯處事向來穩重,他的手段,當不會令伐楚其餘主將不滿的。

“王賁將軍的偏師已經從蘭陵旁側西行了。”

“果然彙聚兩支偏師,那麼在平輿之地,彙聚的大軍可就近四十萬了。”

“兵力上,足可同楚軍爭鋒。”

戰場之長,兵力多寡非取勝之道,但相近的兵力,總歸多了許多可行的謀略,以少剩多,終究不顯。

“蘭陵城!”

蓋聶將麵前衝泡好的一杯茶水推過去,聽及這個熟悉的地名,亦是微微一笑,根據自己所得消息。

那個人還在那裡。

而且生意相當不錯。

就是蘭陵城那裡的情況越來越複雜了。

“從羅網傳來的消息來看,蘭陵城那裡也該給予整頓了。”

“農家、墨家、儒家有點過於放肆了,真以為大秦東出,軍事沒有數十年前的虎狼了?”

雙手接過茶盞,聞蓋聶先生提及蘭陵城,頓弱也是皺眉。

那座城池早該給予整頓了。

可惜那些百家之人很聰明,一直以來,都安守秦法,並沒有任何違法之事,秦法後發製人。

奈何!

除非那些人有所行動。

“麵對秦國駐軍,那些人就算有動靜,也不會太大的。”

蓋聶搖搖頭,蘭陵城內,百家之人的確活躍,他們很聰明,沒有令秦軍整治城池的矛頭對準他們。

他們應該在等待一個機會。

一個有外在強大力量為援的機會。

不然,不足以解釋他們的動靜。

“終究還是百家的抉擇。”

“曾聽武真侯一言,順天應人,則無事不成,秦國一天下大勢浩浩蕩蕩,農家、墨家等執意如此。”

“自取其禍。”

身為名家的一員。

頓弱早就洞悉諸夏大勢,尋找到屬於名家的發展之地,而一觀其餘百家,實在是不解,不不是不解,而是可惜了。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之言,非虛妄,俠者,儒者皆如此,或有陰陽,終究於大王看來,他們就是不安穩的存在。”

“三晉之地、燕趙之地,禁武令初顯,農家、墨家難以行走,它日大秦一天下,等待他們的隻有兩條路。”

蓋聶輕抿了一口茶水,這是齊國南部一個小海島上產下的毫葉,衝泡之,茶水碧綠生香,很是美觀。

品之,滋味也是悠長,且多了一縷海域的清涼,夏日飲用正好。

於百家的事情,十多年前便是存在,現在不過是更加明顯罷了,記得入秦之初,野王之戰。

百家謀秦,欲要殺大王,便是成為他們同大王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矛與盾韓非之論,隻有一個勝者。

“蓋聶先生。”

“數年來,通過名家在齊魯之內的原有渠道,在下倒是得知一二隱秘。”

“先生可知封建邦國之論?”

頓弱頷首,隨即左右而觀,屏退侍者,微微近前些許,同麵前的蓋聶先生提及另外一個話題。

封建邦國!

是先師公孫龍子嫡孫公孫玲瓏從儒家小聖賢莊內傳來,儒家有人正在探討封建邦國之論。

而且參與者不少,頗為隱秘。

“封建邦國?”

“大周之法?”

蓋聶英氣的眉目挑動,這個詞並不陌生,大周立國八百年,開國之初,分封諸功臣、子嗣於諸夏大地。

鎮守各地,拱衛王室。

這個想法是不錯的。

奈何人心不可窺探,一個個諸侯國立國之初,那些人感恩甚大,忠心耿耿,其後代未可知。

隨即,烽火諸侯,連綿不休。

直至今日。

隻是,頓弱先生提及這個話題做什麼,大秦現在所行乃是郡縣一體製,封建邦國雖有殘餘,似乎不為大用。

“昔者,文信候所語呂氏春秋內,便是推崇此道,慎勢篇有語:天下之地,方千裡以為國,所以極治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