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一身榮譽(求票票)(1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098 字 2個月前

“廟堂之辯!”

“實則不難參悟,齊國廟堂,自齊國君王後薨逝,便是把持在後勝手中,其人親秦,數十年來,未有摻和山東諸國合縱抗秦。”

“且國內四十萬兵馬也有近四十年沒有曆經大戰,果如此,自然國力孱弱無比。”

“秦國鐵騎攻齊,不需耗費太強的力量,足以拿下。”

“而且,秦國攻齊,楚國必不會來救,沒有東方之患,也可更好的攻楚。”

周清握持酒樽,晃動此刻已經被侍女斟滿的酒水,勁力婉轉,自有寒冰之氣沉浮,語落,輕抿一口,滋味很是不錯。

“楚國!”

“近年來,倒是亂象不顯,楚國負芻推恩世族,頗有所得,項燕練兵有成,可為攔阻。”

“大而言之,楚國之內政事人和,國力日增,雖不及大秦,若然給予十年的時間,還真有可能同大秦爭鋒。”

“秦國率先攻楚,齊國……或許來救,於楚人來說,也多了一條退路。”

“故而,此為廟堂之辯。”

“玄清之語簡略,然大意如此。”

“更有先行攻齊,需兩次大軍而戰,果然先行攻楚,或許……齊國孱弱自破。”

沒有引經據典的大而論之。

政事廟堂之論,本就很明顯。

也是對於兩國接下來廟堂走向的一個大致詮釋。

如此,可以為決斷增加一則參照。

“先齊後楚,楚國沒有退路,可大秦需要多一次大戰,更給於楚國些許之機,增添些許抵抗之力。”

秦王政雙眸微微眯起。

王弟此意明了。

先楚後齊的話,一場大戰,楚國而定,至於齊國,則很有可能孱弱自破,畢竟那時……諸夏間就剩下一個齊國了。

生與死自有抉擇。

而且可以遏製楚國強大之力。

沒有過多思忖,繼續看向王弟,除了一個廟堂之辯外,還有一個治情之辯。

“治情之辯!”

“齊國乃大周分封之國,風華禮儀皆同諸夏。”

“楚國則在江水洞庭自立為國,雖後來得大周天子賜胙,終究無論在風華,禮儀上與中原諸地各不相同。”

“如玄清先前之語,滅楚……,占據淮水,則楚國而滅,卻難以全滅,欲要滅楚,須得跨越淮水、江水、嶺南、南海等地。”

“誠如此,諸地更是錯綜複雜,治情不一,欲要整頓,難上加難,滅楚容易,欲要將楚國之力徹底滅掉,將諸地納入掌控,甚為艱難。”

“沒有十年之功不可得,而大秦法行郡縣,所謀乃是劃一而治,這一點……齊國容易,楚國艱難。”

“隻有將楚國與以南駐地納入掌控,方可稱得上諸夏一匡。”

周清說著,略有停頓,將手中酒樽之酒水,一飲而儘。

“先行滅齊,欲要一匡諸夏,還需全力滅楚,兵行萬裡!”

“先行滅楚,則亦是需要如此,然……,楚國而滅,待滅齊之時,倒是諸夏歸一可顯。”

那便是治情之辯。

齊國單一。

楚國複雜。

滅楚,所麵對的不僅僅是淮水楚國廟堂,更是江水、嶺南等地,那才是秦國所要麵對的困難,而如果不將其拿下。

楚人逃入其中,後患無窮,也不合諸夏劃一而治的謀略。

周清又是一語落下,看向王兄,看向李斯等,不在多言。

齊楚之謀略而論,自己說道完畢,至於如何抉擇。

當看中樞朝論。

歲月長河中,便是先行攻楚,但從軍中之語,貌似比較傾向於先行滅齊!

騰出最後的手腳,將楚國徹底拿下。

“難易之辯!”

“廟堂之辯!”

“治情之辯!”

“武真侯之言,每每令李斯受益良多。”

秦王政尚未評判,旁側李斯已然拱手一禮。

“哈哈,你等心中自有丘壑。”

“大王於我一問,不過清談。”

周清不由一笑,擺手而動。

“滅齊!”

“滅楚!”

“各有所長,寡人欲要一匡諸夏,自是要將諸夏劃一而治,齊國之地、楚國之地,皆如此。”

“淮水、江水、嶺南、南海……,萬裡之遙,諸夏泰半治情之難,皆在楚國!”

“……,原本寡人心中有所思,如今聽得武真侯此論,到又有些混亂了。”

“哈哈哈,且飲且食,距離大朝會尚有數月,待諸卿齊聚,群策而論之,自當有所抉擇,蒙毅……,入座,宴飲。”

秦王政深深的呼吸一口氣。

中樞定下的策略,雖不甚明顯,的確遵循先易後難,從最為弱小的韓國下手,順著那般,自當以齊國為先。

且拿下齊國之後,方有全力攻滅楚國,不在有其餘隱患。

而今……先行攻楚的話,也有相當大的好處,舉淮水以南劃一而治,則諸夏而定,齊國順手而為。

搖搖頭,此事還需細細思忖,雖自覺對於最後的結果影響不大,但……對於大秦兵士與諸夏局勢來說,就說不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