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本性暴露(1 / 2)

《籃球之黃金時代》全本免費閱讀

1986年4月20日的那場比賽,是邁克爾喬丹向芝加哥公牛隊管理層傳達的一條訊息,公牛老板萊茵斯多夫說,“從那場比賽開始起,我們才意識到邁克爾到底有多偉大。”

對於喬丹個人而言,那場比賽也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多年以後再回首,喬丹說道:“直到那個時候,還有許多媒體人士表示,他雖好,但還不足以與魔術師約翰遜和拉裡伯德相提並論。”

“我贏得了拉裡伯德的尊敬對我而言,這讓我知道我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不是因為我得了多少分,而是因為最後我們輸掉了比賽。那場比賽的精彩鏡頭是很好看,但是也沒有多少意思,因為我輸了,而他賽後那句話是我得到的最大讚譽。”

“當然,同一天桑尼拿了40分42個籃板球,這家夥總是這樣,喜歡出風頭,不管乾嘛都要搶在我前麵。”喬丹最後笑著提到了阿甘。

那是他始終不得不麵對的人物,那一年阿甘在開拓者譜寫他的傳奇了,而邁克爾還在苦苦追趕和掙紮。

2016年出版,羅蘭拉讚比撰寫喬丹傳記MichaeJordan:TheLife,節選。

拉裡伯德則在4月20號的比賽結束後,說出了可能是他這輩子說過最肉麻的恭維話,“今晚上帝假扮成了邁克爾喬丹。”

當然,很快西海岸波特蘭的比賽結束以後就有人開始調侃,“上帝不僅假扮成了邁克爾,他還趕場去假扮了甘。”

反正今天晚上上帝很忙。

這兩場比賽讓美國籃球屆進一步認識了這兩位超級新星,兩人雖然擁有巨大的人氣,但同時也受到不少非議。

這源自於他們個性化的打球方式和與眾不同的穿著打扮,他們的所作所為一直在挑戰著傳統籃球人士的神經。

雖然人們常說數據不重要,勝利是最重要的,但這樣說的前提一般是:你的數據還沒重要到超越勝負的地步。

有些數據是可以超越勝負的,因為很多年後人們會忘記比賽的勝利和失敗,隻記得英雄人物在舞台上的表演。

就像威爾特張伯倫的那場100分,早已超越了那場比賽本身,成為一個象征。

兩個年輕人各自在東西海岸引發了一場球場台風,但他們本身對數據並不是很在意,賽後都非常的平淡。

喬丹對媒體說:“63分還不錯,但我們輸了,所以沒什麼意義。”

輸掉比賽的喬丹還是很沮喪的,球迷和曆史會記得他的63分,但他自己更想要勝利。

甘國陽說:“42個籃板,說明我們今晚投丟了太多球,下一場要改改。”

拿到勝利的甘國陽一如既往的得了便宜還要賣乖。

喬丹打完比賽以後,帶著一絲失落回到了芝加哥,全力準備第三場比賽。

這一場63分他做到了他能做的一切,他無需再像球隊管理層證明什麼,他隻想贏下一場比賽。

第二天,兩人都投入到了訓練之中,對上一場的精彩表現沒有任何表示,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到了晚上,甘國陽和喬丹通了電話,在電話裡兩人才可以說一些不能再媒體跟前說的話。

“你為什麼隻拿63分,你應該拿70分!70分你們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