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公主五十一(1 / 2)

十七皇子年歲不大, 卻異常老成,宮裡的孩子本就在心眼堆裡長大,十七皇子如果真是傻白甜一個, 都活不下來。

謝嶸如果給了一個名額, 那他就會定下這個女孩子, 現在謝嶸給了四個,他就得在這四個中挑一個。

十七皇子如此做, 也不過是想和謝嶸搞好關係, 期待因為謝嶸的緣故, 豐慶帝能給他一個好封地。

以往十七皇子就算想要和謝嶸拉近關係也是有心無力,沒想到母妃喪儀卻得到了謝嶸和皇後的幫助,十七皇子不趁機拉近關係, 那簡直就是傻瓜了。

宮裡的人可都不傻。

謝嶸給了四個名額, 還點名宋家姑娘不是十七皇子喜歡的那個。

不過十七皇子打探後卻覺得隻有宋嘉最合適。

他雖然有心靠近謝嶸, 但和謝嶸說的話並沒有撒謊, 他是真的想要一個能一心向著自己的妻子,不要嫁了人還把娘家放在第一位。

現今風頭最盛的是太子, 敏王還有安王。

餘下的皇子們也都在這三人身後站隊。

離這個圈子近的,能知道這三人的分量, 但十七皇子這些擠不進圈子的小皇子們,就隻看到這三個哥哥風光無限。

敏王不是被太子係絆了個大跟頭麼,他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也出手了。

五皇子和六皇子都是太子係的,敏王背後稱他們兩個是太子的哼哈二將。

大些的皇子, 當初娶的妻子都是豐慶帝過問過的,後來兒子多了,豐慶帝也就管不了這麼多了, 都是皇後負責。

所以大些皇子的妻族也都是助力。

既當了助力,自然也要收取好處。

五皇子妃和六皇子妃相中了一處茶園,兩人仗著身份半買半強迫地拿到了手裡。

為著避嫌,這處茶園是讓兩人的娘家派人經管。

現在苦主上告了,說是五皇子妃和六皇子妃娘家仗勢欺人,強奪自家茶園。

這裡麵究竟是茶園主人把茶園拿出來奉承兩位皇子妃還是人家真的強奪,都已經不可考。

反正現在就是人家一口咬定兩位皇子妃的娘家強奪。

一路往上追溯,發現茶園的收益太子分一大半,好麼,原來後台是太子!

豐慶帝自然大怒,把太子又給掃回去了。

但對外的罪名卻在五皇子妃和六皇子妃的娘家頭上,而五皇子和六皇子也受到了訓斥。

這件事裡麵有多少彎彎繞,十七皇子並不清楚,他隻看到五哥和六哥的妻子因為心係娘家,坑了自己的丈夫。

十七皇子就覺得自己將來的妻子不能這樣。

但高門貴女都有娘家,娘家是出嫁女的依仗,丈夫想要對妻子不好,也得看嶽家有沒有給妻子撐腰的人,有,就不能過分,沒有,那就無所謂。

而女孩子從小被教導的也是這種話,“你的兄弟子侄將來就是你的依靠!有他們,婆家就不敢欺你。”

想要找個隻顧自己不顧娘家的姑娘在十七皇子妻子這個階層,幾乎沒有。

十七皇子雖然生在這世上最大的富貴窩裡,但說實話,他沒有感受過真正的家庭溫暖,母親梅婕妤沒多少帝寵,本身就謹小慎微,對兒子的要求也是如此。

而且梅妃還有一個地方做的並不好,甚至是做的很差的,直接導致十七皇子對將來妻子親近娘家有了應激反應,梅妃自己本就在宮裡生活一般,卻一直想法設法接濟她的娘家。

梅妃的娘家在靠近京城的一個縣城裡。若是再遠些,梅家還能狐假虎威,稱自己家是皇帝的嶽家,當地官員士紳也會拍馬逢迎。

偏梅家離京城不遠,自家姑娘生了兒子也不過受封婕妤,這要是四處吹噓自家姑娘受寵也沒人信啊。

京城什麼都多,真正的皇親國戚更多,豐慶帝後宮一個婕妤的娘家人,還真不是什麼上台麵的人家。

梅婕妤死後追封梅妃,看似風光,可這人都沒了,梅家還想利用梅妃做什麼當然也辦不到。

至於十七皇子,首先,梅家不是他的外家,其次,十七皇子從小就看到母親把省下來的財物送去給梅家。

甚至梅妃還要把他的東西擠出來送去給梅家,說辭就是,“你外祖家艱難,你兩個表哥還在讀書,我們略省一些,他們就能當大用。”

作為兒子的十七皇子能怎麼辦?隻能自己受些委屈,成全母親的孝心。

但是,這宮裡並不是人人都如梅妃一般,有些妃嬪家反而會想法設法給自家女孩子銀子,就怕女兒在宮裡過得不如意。

有一年冬天,十七皇子拿到了他過冬的皮毛衣裳,再如何,也沒人敢過分克扣皇子的東西,十七皇子的冬衣也是暖和華美的,一件貂皮鬥篷油光水滑,厚實的很。

梅妃見了直接拿去,“你大表哥聽說剛生了兒子,這件鬥篷給他,他穿出去也體麵。”

十七皇子無語的很,大表哥生兒子,為什麼要拿他的鬥篷?

呸,哪門子的大表哥!

梅妃又拿了些彆的,一並送出去給娘家。

這年冬天,十七皇子隻能穿往年的舊衣,少年抽條快,往年的舊衣已經短了,是宮女想辦法給他放邊角加皮毛滾邊才能穿出去。

然後遇著彆的皇子,不管有心無心,就有人問他,“十七弟,(十七哥),你怎麼不穿新衣,是尚衣居沒給嗎?”

十七皇子還得掩飾,或是濕了,或是不小心燒了一個洞,所以才不穿。

待得梅妃要對兒子的文房四寶動手,十七皇子怒了,和她大吵了一架,結果是梅妃淚水漣漣,哭到,“你是皇子,你什麼都不缺,你外家以你為榮,你卻一點都不心疼他們,你讓我以後怎麼見你舅舅們?”

十七皇子無奈低頭,捏緊了拳頭,梅家雖然沒人當官,但也不至於貧窮至此,也是地方上的小鄉紳,怎麼在母親的嘴裡,梅家窮的快要揭不開鍋了?

十七皇子不明白母親為什麼要這樣。

梅妃是怎麼想的呢?,她在宮裡是不受寵,但在娘家,她就是娘家的驕傲,娘家來信,都是稱讚她多麼給娘家長臉,讓父兄麵上有光,親戚又是如何羨慕自家,看到梅妃的賞賜,人人都讚歎,誇梅家祖墳冒青煙。

梅妃從娘家的稱讚吹捧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於是就一門心思貼補娘家,讓他們看到自己有多受寵,有多風光。

她完全是打腫臉充胖子,實在充不上了,就對兒子動手,皇子的分例這麼豐厚,反正兒子用不完,接濟一下外家那不是正好?

可是宮裡的皇子公主們,如果沒有豐慶帝的寵愛,其實分例也不過剛夠而已,自己用是不缺的,還要分出去,那肯定會捉襟見肘。

畢竟皇子們都有自己的宮人,長大了也得四處打點,除了分例也沒彆的收入,可不就寒酸呢。

公主比皇子還要好些,畢竟公主基本都和母妃一處生活,長大嫁了人才開府,打賞什麼的母親就替她們做了。

而且公主得的賞賜要比皇子多,公主要打扮的呀,首飾香粉什麼的都是分例。

皇子六七歲就要搬去專門的皇子居所,進行啟蒙讀書,這時候皇子們等於就開始獨立了。